一、筍幹
筍幹是以新鮮毛筍為原料,經煮熟、壓榨、焙幹而製成的。食用前,經過水發,基本上能恢複原有的鮮嫩程度。
筍幹有白筍幹、烏筍幹、煙筍幹等。白筍幹又稱篆筍,扁平形、色淡黃有光澤。烏筍幹色烏黑透亮,不帶筍衣。煙筍幹是指用柴草木烘烤而成的呈黑褐色筍幹。
1.質量標準
2.理化指標
3.筍幹的質量鑒別檢驗
筍幹感官檢驗可采用肉眼觀察其色澤、厚薄、長度與橫徑的比例。鼻嗅辨或用90~100℃浸泡後嗅辨氣味。手感測試水分高低。分取樣品500g,檢出其中蟲蛀黴、爛片、火焦片等殘傷筍幹並稱重、計算。筍節寬度取離筍尖5cm處量取。
筍幹等級質量檢驗主要看筍幹色澤、筍體、濕度。
色澤:呈黃白色或棕黃色,具有光澤者為上品;色澤暗黃者為中品;色澤灰褐色者為下品。
筍體:形狀扁平,筍體短、粗,體態肥厚,肉厚、質嫩,筍節緊密,紋路淺、細,質地嫩、脆,無老根,長度在30cm以下的幹燥、潔淨者為上品;長度超過30cm,根部顯得大而老,纖維多而粗,筍節亦長,質地更老者為下品。
濕度:含水量在14%以下,手握筍幹折之即斷,並且聲脆,說明其濕度適中;如折而不斷,或折斷無脆聲的,則說明筍幹水分大。
4.青筍幹的質量鑒別檢驗
青筍幹又稱青尖筍,產於浙江天目山一帶的素有盛名。
按加工方法不同,青筍幹可分為扁尖和直尖。扁尖按檔次分為焙尖、摘頭、粗條、中條、小條5種。
焙尖:是加工扁尖時自然落下來的筍尖,質細嫩,色青黃,全是嫩尖,無黴爛、蟲蛀和焦頭。
摘頭:是加工扁尖時人工摘下來的筍尖,長3~4cm,基本上與焙尖相同。
粗條:為青黃色,條粗均勻、圓整,幹燥起鹽霜,根淨,質嫩,味鮮,無黴爛、蟲蛀和黑條。
中條:根部橫斷麵直徑約2cm,條形均勻,幹燥起鹽霜,根淨,質嫩,味鮮,無黴爛、蟲蛀和黑條。
小條:條形瘦長,根部橫斷麵直徑1.5cm左右,稍連老根,味鮮,質地較老。
選購青筍幹時應從色澤、老嫩、鹽分、平度和筍坯等幾方麵檢驗。色澤青翠,微帶土黃,無老根的,說明原料和加工工藝符合要求,質嫩、味鮮。好的青筍幹表麵泛有白色鹽霜,用手摸捏,筍身堅實,鹽霜不黏手。質量次的青筍幹鹽霜灰白,手感潮軟;若鹽霜灰黑,手感滑膩,則說明青筍幹筍身很潮,質量較差;如果筍身發酥,則說明青筍幹已嚴重變質,不能食用。
5.玉蘭片的質量鑒別檢驗
玉蘭片是以冬筍或春筍經蒸、烘幹、熏磺等加工而成。因其形狀、色澤似玉蘭花瓣而得名。優質玉蘭片色澤玉白,表麵光潔,肉質細嫩,體小、肉厚而結實,筍片緊密,無老根,無焦片,無黴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