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節 摻偽醬類的鑒別檢驗(1 / 1)

醬類係指以糧食和油料等作為原料,經發酵釀造製成的一種半流動狀態黏稠的調味品。是人們佐餐的不可缺少的調味品,而且作為副食品營養豐富。

醬類的品種很多,以糧食為原料,利用米曲黴為主的微生物,經發酵釀造的調味品,如甜麵醬、黃豆醬、蠶豆醬等。依所用原料命名,如用大豆、麵粉、食鹽、水為原料製造的醬,稱大豆醬、黃豆醬、豆醬或大醬。大豆醬根據含水量的不同可分為幹黃醬和稀黃醬。幹黃醬色紅黃,有光澤,有甜香味,不帶辣味,不變黑,用手掰開後有白茬,內紅,結實。稀黃醬呈深杏黃色,有光澤,有濃鬱的醬香味和鮮味。以蠶豆、麵粉、食鹽、水為原料生產的醬稱豆瓣醬。蠶豆醬又稱豆瓣醬或豆瓣辣醬,有獨特的風味,味美可口。以麵粉、食鹽、水為原料生產的醬稱麵醬,因其鹹中帶甜,故又稱為甜麵醬。

一、醬類的質量標準

1.感官指標

醬類要具有正常釀造醬的色澤、氣味和滋味,無不良氣味,不得有酸、苦、焦糊及其他異味。

(1)豆醬感官指標色澤應呈紅褐色或棕褐色,鮮豔,有光澤。具有醬香和酯香氣味,無其他不良氣味。滋味鮮美而醇厚,鹹淡適口,無酸、苦、焦糊味及其他異味。形態黏稠適度,無雜質、無黴花。

(2)麵醬感官指標色澤呈黃褐色或紅褐色、鮮豔有光澤。具有醬香和酯香味,無其他不良氣味,口味醇厚,鮮甜適口、無酸、苦、焦糊等其他異味。形態黏稠適度,無雜質,無黴花。

2.理化指標

二、醬類的感官檢驗

良質醬類:色澤為紅褐色或棕褐色,油潤發亮有光澤;有醬香、酯香氣,醬香醇厚,鹹淡適中,無焦糊味,無苦味、酸味,無異味;體態黏稠適中,不稀、不黏稠;無黴花,無雜質,無雜菌。

劣質醬類:色澤灰暗,無光澤;氣味有酸敗味、黴味等異味;滋味有酸敗味、苦、澀等異味;有雜質、雜菌、黴斑。

感官檢驗方法:稱取10g樣品,放入培養皿或玻璃板上,用玻璃棒攪拌鋪平,觀察醬的正常色澤,應無雜質、黴花。用玻璃棒蘸樣品,品嚐之,應無酸味、苦味、焦糊味等其他異味。

三、摻假蝦醬的鑒別檢驗

蝦醬的摻假物主要有玉米麵、豆渣、色素等。摻假的蝦醬一般蝦味不濃,色澤不好,口感較差。可采用澱粉法檢驗。

(1)原理蝦醬是由海產小魚、小蝦加鹽醃製而成的,魚、蝦等體內無澱粉類物質。蝦醬摻入的澱粉類物質,因長期被鹽水浸泡後,較為分散,很難用普通化學方法檢驗出來,因此要在顯微鏡下觀察澱粉分子與碘的呈色反應。

(2)檢驗方法取少許樣品放置於載玻片上,滴加1%碘溶液,加蓋玻片,於低倍顯微鏡下觀察。若呈藍紫色,則摻入了澱粉類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