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是最常用的鮮味劑,又稱穀氨酸鈉,化學名稱為L-穀氨酸單鈉-水化合物(簡稱MSG)。味精主要指以大米或薯類澱粉等為原料,經發酵提純的穀氨酸鈉結晶。它能使方便湯料發出原有的自然風味,在湯料(調料)中十分重要,所以又稱為風味增強劑。它也是人們膳食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在方便麵、方便餛飩等方便食品中尤為重要。
味精分為甲、乙、丙三級:甲級的穀氨酸鈉含量為95%~99%;乙級的穀氨酸鈉含量為80%;丙級的穀氨酸鈉含量為50%~60%。
味精的質量可先進行感官鑒別。
一、味精的感官鑒別
甲級味精:色澤潔白、光亮,乙級的味精色澤潔白。具有鮮味,略有鹹味,無苦澀味、無異味。穀氨酸鈉含量為99%的味精呈粒狀晶粒,含量為80%、90%的味精呈粉末狀,晶形均勻,無夾雜物。
劣質味精:色澤灰暗,呈黃鐵鏽色;有異味及有不良氣味;晶體顆粒不均勻,有夾雜物。
二、味精的質量標準
1.感官指標
外觀呈白色柱狀結晶或白色結晶性粉末,有光澤,無肉眼可見雜質,具有特殊的鮮味,無異味。
2.理化指標
三、味精的質量檢驗
味精的質量可由氨基酸、鈉鹽的檢驗進行初步鑒定。
1.氨基酸的檢驗
(1)原理氨基酸與茚三酮反應,產物呈紫色。
(2)檢驗方法稱取試樣0.1g(精確至0.01g),加水溶解並稀釋至100mL。吸取樣液5mL,加1mL 0.1%茚三酮溶液混合均勻,在水浴中加熱3min。觀察溶液的顏色,若最終溶液呈紫色,則確認有氨基酸。
2.鈉鹽的檢驗
(1)原理鈉鹽燃燒呈現黃色火焰。
(2)主要儀器鉑針(一端鑲入玻璃棒中直徑0.8mm、長20mm)、本生燈。
(3)檢驗方法取少量試樣(約0.5g),加鹽酸1mL,將鉑針尖端插入樣液大約5mm,然後取出,平放在無色或藍色火焰中燃燒,若呈現黃色火焰,並持續約4s,則確認有鈉鹽。
四、摻偽味精的檢驗
味精中最常見的摻假物質是食鹽、石膏、小蘇打或其他無機鹽類等。
(一)-外觀
味精的摻假可從外觀上進行初步判斷。味精有其本身固有的結晶形態,正品味精是外觀呈透明狀的結晶物,晶體長度為2~5mm。通過觀察味精的外觀,可判斷是否摻入粉末或其他形態的鹽類。
(二)pH
當白色粉末狀的味精摻入形態相似的小蘇打、硫酸鎂或石膏時,從感官上不能判斷,但可測定其pH,做水溶性試驗。根據味精水溶液的pH的大小也可以初步判斷摻入的物質種類。正常味精的1%水溶液pH在7左右,若pH小於、等於6或大於、等於8時,均可能為摻假所致。當pH在7左右,而穀氨酸鈉含量不足時,可考慮是摻入中性鹽類所致(如食鹽)。
(三)穀氨酸鈉的含量
味精中穀氨酸鈉、食鹽、水分的總和應為100%,如相差過大,可疑似為摻假。食鹽和穀氨酸鈉在不同等級的味精中有固定的含量,當氯化鈉超過質量標準限量或穀氨酸鈉含量不足時,均可以視為摻假。
1.旋光計法
(1)原理穀氨酸鈉分子結構中含有1個不對稱碳原子,具有旋轉偏光振動平麵的能力,旋轉通過其間的偏振光線的偏光平麵的能力,以角度表示,叫作旋光度。
(2)主要儀器旋光儀。
(3)檢驗方法稱取5.0g樣品,置於燒杯中,加20~30mL水,再加16mL 6mol/L HCl溶液,溶解後移入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搖勻。
將該溶液置於2dm旋光管內觀察其旋光度,同時需測定旋光管內溶液的溫度。如果溫度低於或高於20℃,需要校正後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