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香氣
配製醬油中無醬香和酯香氣。
檢驗方法:輕輕搖動,嗅其氣味。釀造醬油有濃鬱的醬香和酯香,無不良氣味。配製醬油無香味,還帶有較強烈的焦糊味;添加蛋白水解液的配製醬油有鹽酸味,並略有臭味。
3.滋味、口味
配製醬油入口鹹味重,有苦澀味,烹調出的菜肴不上色。
檢驗方法:醮少量醬油入口,用舌塗布滿口,反複吮咂。釀造醬油滋味鮮美,鹹、甜、酸諸味協調適口,醇厚綿長。配製醬油有苦、酸、澀等異味。
4.雜質
配製醬油存放一段時間後,表麵上有一層白皮飄浮。
(二)配製醬油的理化檢驗
1.氨基氮含量的測定
一般醬油中氨基氮含量為0.4%~0.8%。如果檢驗不出氨基氮,則是配製醬油。如果氨基氮含量低於國家衛生、質量標準中的指標,則說明醬油中摻入了水或鹽水。
配製醬油的鑒別可采用電位滴定法測定。
(1)原理利用氨基酸呈兩性,加入甲醛以固定氨基的堿性,使羧基顯示出酸性,用氫氧化鈉標準溶液滴定後定量,以酸度計測定終點。本法適用於以糧食及其副產品豆餅、麩皮為原料釀造的醬油中氨基氮的測定。
(2)主要試劑硼砂(pH 9.2);酸堿緩衝溶液(pH 6.86);36%甲醛溶液;0.05mol/L NaOH標準溶液。
(3)主要儀器酸度計、磁力攪拌器。
(4)檢驗方法吸取5.0mL醬油,置於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合後吸取20.0mL,置於250mL燒杯中,加60mL水,開動磁力攪拌器,用0.05mol/L NaOH標準溶液滴定至酸度計指示pH為8.2,記下消耗堿的體積(mL),用以計算總酸含量。
加入10.0mL中性甲醛溶液,混勻,再用0.5mol/L NaOH標準溶液繼續滴定至pH為9.2,記下消耗堿的體積(V1)。
同時取80mL水做試劑空白試驗,先用0.05mol/L NaOH溶液調節至pH為8.2,再加入10mL中性甲醛溶液,用0.05mol/L NaOH標準溶液滴定至pH為9.2,記下消耗堿的體積(V2)。
(5)計算
配製醬油的鑒別也可采用雙指示劑滴定法進行。具體操作見“第十一章實驗十七”。
2.銨鹽含量的測定
醬油中含有少量的銨鹽,但其含量應較低,以氨計,不應超出0.2%。和氨基酸態氮比,應低於氨基酸態氮的27%。如果向醬油中摻入醬色或摻入銨鹽,都會增大氨基酸態氮的含量。有銨鹽存在時,所測得的醬油中含氮量應該是氨基酸態氮和銨態氮的總和。
(1)原理銨鹽是含氮的化合物,堿化蒸餾使氨遊離,用硼酸吸收後,再以鹽酸標準溶液滴定,根據鹽酸溶液的消耗量,可算出總氨量,乘以換算係數,即為銨態氮含量。
(2)主要儀器蒸餾裝置。
(3)主要試劑氧化鎂粉末;4%硼酸;0.1mol/L HCl標準溶液;甲基紅、溴甲酚綠混合指示劑(5份0.2%溴甲酚綠的酒精溶液與1份0.2%甲基紅的酒精溶液混合)。
(4)檢驗方法在1000mL圓底燒瓶中加入一小塊沸石,再加氧化鎂1~2g,蒸餾水500mL,與冷凝管等裝成蒸餾裝置。加熱進行蒸餾,棄去最初餾出的約100mL水。撤去熱源待燒瓶徹底冷卻。
另取1個錐形瓶,向其中加入4%硼酸50~100mL,再加入數滴混合指示劑。
打開圓底燒瓶的塞子,通過吸量管向燒瓶中加入5或10mL待檢醬油,迅速塞好塞子。檢查接引管是否沒入吸收瓶中硼酸液麵以下,檢查無誤後,加熱進行蒸餾。待蒸出約200mL餾出液時,用紅色石蕊試紙檢查餾出液,如不顯堿性可停止蒸餾;如仍顯堿性(紅色石蕊試紙遇堿變藍),應繼續蒸餾至不顯堿性為止。
整個餾出液不宜太多,如超過300mL仍顯堿性,應減少加入的樣品量,重複上述各步驟操作。
用0.1mol/L HCl標準溶液滴定硼酸吸收液,至溶液由藍色變為紅色,即為滴定終點。
(5)計算
3.乙醇的檢驗
乙醇是醬油在發酵過程中,由耐鹽酵母作用原料中的糖類產生的。假醬油中不含乙醇,而釀造醬油中含乙醇。因此,可通過乙醇的定性檢測,來判定醬油真偽。
(1)原理乙醇在濃硫酸介質中,被重鉻酸鉀氧化為乙酸,重鉻酸鉀中Cr2O2-7被還原為Cr3+。
(2)檢驗方法吸取醬油10mL於定氮儀中,加熱蒸餾,收集餾出液100mL,從中吸取5mL置於比色管中,加入2%重鉻酸鉀溶液1mL和濃硫酸45mL,搖勻後,於沸水浴中加熱10min,取出冷卻。如為釀造醬油,則溶液呈綠色或黃色;如為假醬油,則不變色。
六、用味精廢液生產的“味精醬油”的鑒別檢驗
目前我國生產味精的方法是,用鹽酸將澱粉水解成葡萄糖後,再加入尿素、玉米漿、硫酸鎂、磷酸二氫鉀、石蠟油等,作為微生物營養源及消泡劑,接種、培養棒狀菌,發酵後進行濃縮,再加鹽酸進行二次水解,以破壞菌體和殘糖,再濃縮、中和、分離穀氨酸(即味精)粗製品。分出粗製品後的溶液即為味精廢液。廢液中除含有少量的穀氨酸外,生產過程中所加入的各種化工產品全部殘留在內,同時還含有大量菌體。有些味精廠將這種廢液加堿,加熱除去氨,再加鹽酸中和至微酸性,過濾後作為“味精醬油”出售。用廢液製成“味精醬油”,所用的鹽酸、堿液、純堿、尿素、石蠟、磷酸氫二鉀、硫酸鎂等原料全部是工業用品,均不符合食品生產原料要求的衛生標準。
利用味精廢液生產“味精醬油”的生產方法完全違反食品衛生法則,必須禁止。利用味精廢液製作的“味精醬油”含有大量致癌的多環芳烴類的熒光物質、4-甲基咪唑等物質。因此,這種“味精醬油”是不能用來食用的。
(一)4-甲基咪唑的檢驗
釀造醬油中不含有4-甲基咪唑,用生產味精的廢液發酵生產的“味精醬油”中含有4-甲基咪唑。此外,醬色也會帶入該物質。所以,檢驗4-甲基咪唑是鑒別“味精醬油”和是否摻入醬色的手段。
1.原理
4-甲基咪唑與對氨基苯磺酸、亞硝酸鈉和碳酸氫鈉反應,出現橘黃色的產物。
2.試劑
氯仿-無水乙醇混合溶劑(80+20);10%碳酸鈉溶液;10%碳酸氫鈉溶液;0.025mol/L H2SO4溶液;0.5%亞硝酸鈉溶液(臨用時配製);0.5%對氨基苯磺酸溶液(2%的鹽酸溶液)。
3.檢驗方法
取待檢醬油20mL於分液漏鬥中,加入10%碳酸鈉溶液15mL,搖勻後,加入氯仿、無水乙醇混合溶劑40mL,劇烈振搖5min後進行抽提。靜置待其分層後,將有機相轉入另一分液漏鬥中,再用氯仿-無水乙醇混合溶劑40mL抽提醬油1次,合並有機相。
向有機相中加入0.025mol/L H2SO4溶液20mL,劇烈搖動進行反抽提,分層後將硫酸相置於錐形瓶中。有機相再用0.025mol/L H2SO4溶液20mL抽提1次,合並硫酸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