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計算
提取物一般為純白色,若操作不當則帶有較深顏色。如果精確度要求較高,可用凱氏定氮法測定提取物總氮量,然後將含氮量乘以3.464,即為咖啡因質量。
(四)單寧的檢驗
1.定性檢驗
(1)三氯化鐵法
原理:茶葉中含有單寧,單寧與三氯化鐵作用,生成藍黑色沉澱。
檢驗方法:取茶葉的水提取濃縮液,滴於濾紙或白瓷板上,然後滴加1%三氯化鐵溶液1滴。若呈現藍黑色則說明有單寧存在。
(2)硫酸法
原理:單寧與硫酸作用可呈現紫紅色。
檢驗方法:取茶葉的水提取濃縮液2~3mL,加濃硫酸1滴,加熱。若漸漸呈現紫紅色,說明有單寧存在。
2.定量檢驗
原理:茶葉的浸出物中有許多能被高錳酸鉀氧化的物質(包括單寧),其所消耗的高錳酸鉀溶液的量為樣品的總氧化值,然後將單寧吸附除去,測定不含單寧的氧化值,兩者之差即為單寧的氧化值,再根據當量關係計算單寧含量。
主要試劑:
①明膠溶液:稱取25g明膠加入500mL氯化鈉飽和溶液中,邊加熱邊攪拌,直至全部明膠溶解,冷卻,再以氯化鈉飽和溶液稀釋至1000mL。
②氯化鈉硫酸混合液:將25mL硫酸緩緩加入975mL氯化鈉飽和溶液中,搖勻。
③靛藍二磺酸鈉溶液:稱取靛藍二磺酸鈉6g,加熱水溶解,冷卻後,定容至500mL。
④0.01mol/L1/5KMnO4標準溶液。
檢驗方法:精確稱取5g樣品,移入800mL燒壞中,加水400mL,緩緩加熱至沸,繼續沸騰1h,冷卻,移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搖勻,用幹燥濾紙過濾。
在瓷蒸發皿中加入濾液10mL,再精確加入靛藍二磺酸鈉溶液25mL,並加入水750mL,用0.01mol/L1/5KMnO4標準溶液滴定至皿內溶液呈綠色以後,小心緩慢滴定,直到溶液呈金黃色,記下消耗滴定液的體積(V1mL)。
再用500mL具塞三角瓶中加入濾液100mL,精確地加入明膠溶液50mL及氯化鈉硫酸溶液100mL,高嶺土10g,加塞振蕩2min,使沉澱完畢,靜置5min,用幹燥濾紙過濾。取濾液25mL(相當於原來濾液10mL),移入另一瓷皿中,精確加入靛藍二磺酸鈉溶液25mL及水750mL,然後按上述方法滴定,記下消耗滴定液的體積(V2mL)。
如果沒有檢出咖啡因和單寧,則可肯定樣品不是茶葉。但若以上兩項均已檢出,也並不能肯定是茶葉,因為某些植物的葉子中也可能含有咖啡因和單寧,因此,要結合感觀性狀、組織學形態和理化分析綜合考慮,才能對茶葉的真假、優劣作出正確的評價。
四、新茶與陳茶的鑒別
(一)新茶與陳茶的區別
鑒別新茶的方法是看其形、觀其色、聞其香、品其味。
外形:新茶條索勻稱而疏鬆,含水量較低,茶質幹硬而脆,手感幹燥,放在手心撚捏,易成粉末,茶梗易折斷。隔年陳茶外形灰暗,條索雜亂,含水量高,茶質手感鬆軟、潮濕,一般不易捏碎、折斷,芽葉萎縮。
色澤:綠茶色澤青翠、碧綠,湯色黃綠、明亮;紅茶色澤烏潤,湯色紅橙泛亮,是新茶的標誌。茶在貯藏過程中,構成茶葉色澤的一些物質,會在光、氣、熱的作用下,發生緩慢分解或氧化,如綠茶中的葉綠素分解、氧化,會使綠茶色澤變得枯灰無光,而茶褐素的增加,則會使綠茶湯色變得黃褐不清,失去了原有的新鮮色澤。紅茶貯存時間長,茶葉中的茶多酚產生氧化縮合,會使色澤變得灰暗,而茶褐素的增多,也會使湯色變得混濁不清,同樣會失去新紅茶的鮮活感。
香氣:科學分析表明,構成茶葉香氣的成分有300多種,主要是醇類、酯類、醛類等特質。它們在茶葉貯藏過程中,既能不斷揮發,又會緩慢氧化。因此,隨著時間的延長,茶葉的香氣就會由濃變淡,香型就會由新茶時的清香馥鬱而變得低悶、混濁。
滋味:因為在貯藏過程中,茶中的酚類化合物、氨基酸、維生素等構成滋味的特質,有的分解揮發,有的縮合成不溶於水的物質,從而使可溶於茶湯中的有效滋味物質減少。因此,不管何種茶類,經沸水衝泡後,大凡新茶的滋味都醇厚、鮮爽,新茶清香撲鼻,芽葉舒展,湯色澄清,飲後舌感較醇和,令人心情舒暢,有愉快感。而即使保管較好的陳茶,開始湯色雖稍好一些,但很快就轉為渾暗、悶黃。飲後不僅滋味平淡,無爽口新鮮感,無香醇和之感,而且有老化味,甚至還伴有輕微的異味。
(二)浸泡過的茶葉的檢驗
1.相對密度法
(1)原理紅茶10%的煮沸浸出液相對密度為1.0098~1.0117;綠茶10%的煮沸浸出液相對密度為1.0110~1.0145。而浸泡過的茶葉的浸出液相對密度為1.0023~1.0057,比正常茶葉小得多。
(2)檢驗方法相對密度測定法,參見第三章第四節。
2.咖啡因法
(1)原理茶葉含咖啡因,在顯微鏡下觀察咖啡因為許多極細的油滴狀物,並有許多細針狀結晶。而浸泡過的茶葉幾乎不含咖啡因。
(2)檢驗方法取可疑茶葉片捏成粉末,置於表麵皿中央堆成小堆,再另取一表麵皿覆蓋其上,用小火烘烤5~10min,對覆蓋的表麵皿進行鏡檢,如果可見許多極細的油滴狀物,並有許多細針狀結晶,則為咖啡因,說明是未浸泡過的新茶。
五、摻假茶葉的鑒別檢驗
1.摻入色素的檢驗
為了掩蓋劣質茶葉浸出液的顏色,有一些不法商販在茶葉中摻入色素以冒充優質茶葉。摻入色素的檢驗如下。
(1)原理藍靛或薑黃色素在三氯甲烷溶液中呈藍色或綠色。普魯士藍、鉻酸鉛顏料在含氫氧化鉀的三氯甲烷溶液中生成藍色、黃色沉澱。
(2)檢驗方法取茶葉少許,加三氯甲烷溶液振蕩。三氯甲烷溶液呈藍色或綠色者,可疑似為存在藍靛或薑黃色素。加入硝酸,並稍加熱,脫色者為存在靛藍;生成黃色沉澱者為存在薑黃。又於三氯甲烷浸出液中加入氫氧化鉀溶液振蕩。呈褐色者為存在薑黃。加鹽酸使之呈酸性。生成藍色沉澱者為存在普魯士藍;生成黃色沉澱者為存在鉻酸鉛顏料(鹽酸過量時生成白色沉澱)。
也可用簡易方法進行鑒別:將幹茶葉過篩,取篩下之碎未分別置於白紙和黑紙上摩擦。如有色素存在,可顯出各種顏色的條痕。
2.摻入滑石粉的檢驗
可參見第二章第五節大米中滑石粉的檢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