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節 摻偽茶葉的鑒別檢驗(2 / 3)

紅碎茶外形要求勻齊一致,碎茶顆粒卷緊,葉茶條直,片茶厚實,末茶成沙粒狀,碎、片、葉、末的要分清。碎茶中不含片、末茶,片茶中不含末茶,末茶中不含灰末,色澤烏潤或帶褐紅色,忌灰枯或泛黃。紅碎茶是我國重要的出口茶類,雲南的“滇紅”、廣東的“英紅”是其優秀的代表。

(二)茶葉內在品質的感官鑒別

茶葉內在品質的感官鑒別也稱“濕看”。“濕看”包括對茶葉衝泡成茶湯後的湯色、香氣、滋味、葉底等的鑒別:即觀察茶湯的色度、亮度和清濁度;嗅聞茶湯的香氣是否醇厚濃鬱;品嚐其味道是否醇香甘甜;判斷葉底的色澤、厚薄及軟硬程度等。

(1)茶葉的內在品質審評方法取一小撮茶葉(3~5g),放入150mL左右的茶杯中,用開水衝泡,並蓋上杯蓋。5min後,打開杯蓋,先嗅杯中香氣,再看湯色,品嚐滋味,最後看茶葉的葉底。

香氣:取一撮茶葉放在手掌中,用嘴哈氣,使茶葉受微熱而發出香氣,仔細嗅聞,用嗅覺來審評香氣是否純正和持久。可反複多嗅幾次,以辨別香氣的濃淡、強弱和持久度。此外,還可以嗅嗅茶葉的香氣是否正常,是否有煙味、焦味、黴味、餿味或其他不正常的氣味。花茶還要看花香是否鮮濃持久。

湯色:茶葉內含物被開水衝泡出的汁液所呈現的色澤叫湯色。湯色有深淺、亮暗、清濁之分。一般以湯色明亮、純淨透明、無混雜為好;以湯色灰暗、混濁者為差。紅茶以紅豔明亮者為優,綠茶以嫩綠色者為上品。

滋味:茶葉經沸水衝泡後,大部分可溶性有效成分都進入茶湯,形成一定的滋味。滋味在茶湯溫度降至50℃左右時為最好。品嚐時,口含少量茶湯,用舌頭細細品味;從而辨別出滋味的濃淡、強弱以及鮮爽、醇和或苦澀等。另將少許幹茶葉置口中慢慢嚼,細品其滋味。

葉底:觀察杯中經衝泡後的茶葉的嫩度、色澤和勻度。還可用手指按壓,以判斷它的軟硬、厚薄和老嫩程度。

(2)茶葉內在品質的感官質量指標

優質茶葉:葉片鮮嫩,加工充分,水中浸出物多,茶湯色澤豔麗、澄清透明,無混雜,並且具有本品種茶葉的正常香氣,香氣清爽、醇厚、濃鬱、持久、新鮮純正,沒有其他異味。紅茶湯以紅豔明亮、醇厚甘甜、喉間回味長、葉底鮮明為優。綠茶湯應碧綠、清澈。烏龍茶湯應為鮮亮橙黃色,先感稍澀,而後轉甘,鮮爽醇厚,並具有翠綠而明亮的細嫩鮮葉,在葉底被麵有白色毫毛。花茶湯應為明亮蜜黃色的,滋味清爽、甘甜,鮮花香氣明顯,葉底綠色均勻,稍帶黃色且明亮。

劣質茶葉:茶湯亮度差,色淡,略有混濁。陳茶或黴變茶的茶湯無光澤,色暗淡,混濁。香氣淡薄,持續時間短,無新茶的新鮮氣味,有的具有煙焦、發餿、黴變等異常氣味。茶味淡、苦澀,無回味或回味短。葉底粗老,色澤發暗。劣質綠茶味淡、苦澀或略有焦味。葉底粗老、灰黃、破碎。若綠茶調青不及時或不徹底,還會出現紅葉或紅梗。劣質花茶味淡,回味短,葉底色澤暗褐,雜而不勻。

三、真、假茶葉的鑒別檢驗

(一)定性鑒別

真、假茶葉可從外形特征、火燒、泡開等方麵進行定性鑒別:

外形特征:真茶葉呈嫩綠色,老茶葉呈深綠色。葉邊緣呈鋸齒狀,有16~32對齒,葉端呈凹形,其嫩梗呈扁圓形,葉背有白茸毛,外形條索緊細,葉片細嫩、色澤黃綠,幹淨均勻。假茶葉無上述明顯特征,葉底顏色既無紅茶般紅亮,也無綠茶般翠綠。

火燒鑒別:取茶葉數片,用火點燃,真茶葉有馥鬱芳香,用手指捏碎灰燼細聞,可聞到茶香。假茶葉有清草味或異味,無茶香味。也可同時火燒正品茶葉進行比較。

泡開鑒別:取待檢茶葉和真茶葉各一小撮,分別用開水衝泡2次,每次泡10min。待葉子充分泡開後,分放在2個白瓷清水盤中,仔細觀看葉形、葉脈、鋸齒等特征。真茶葉具有明顯的網狀葉脈,葉脈直射頂端,側脈伸展至葉緣2/3的部位便向上方彎曲,呈弧形與上方支脈相聯合,葉背麵有白茸毛,葉片邊緣的鋸齒狀顯著,基部鋸齒稀疏,齒上有茸毛,葉組織有星狀晶體。假茶葉的葉脈不明顯,一般側脈直射邊緣,有的正反兩麵都有白茸毛,葉邊緣鋸齒明顯,或鋸齒粗大。

(二)摻假花茶的鑒別

真正的花茶是由鮮花窨製而成的。窨製就是把鮮花放進經烘幹冷卻的茶坯中悶存一定時間,利用茶葉的吸附特性,使其充分吸收花的香味,然後再把花篩去,再烘幹,即為成品。有些高級的花茶要窨製3次以上。越是高級的花茶,越看不到幹花。篩出的幹花已全無香氣。市場上賣的假花茶,就是將這種篩出的幹花摻在低級茶葉中製成的。

(三)咖啡因的檢驗

1.定性檢驗

(1)原理茶葉中含有咖啡因。咖啡因為針狀結晶且溶於水。取茶葉提取液揮發幹,可得到咖啡因結晶。咖啡因與氯酸鉀、氨水作用發生顏色變化。

(2)檢驗方法將茶葉樣品研碎,稱取1~2g於小燒壞中,加水10~20mL,搖勻,加熱煮沸,靜置;將上清液倒入分液漏鬥中,殘渣再加水煮沸,合並上清液,放冷,加氯仿3~4mL振搖提取;靜置分層後,取氯仿層溶液數滴,分數次滴於載玻片上揮幹,然後在顯微鏡低倍鏡下觀察。若此樣品為茶葉,則可見咖啡因的針狀結晶。若為假茶葉,則無此結晶或不明顯。

取上述氯仿提取液5~10mL,置於蒸發皿中,揮發幹氯仿,則在蒸發皿中出現結晶。再滴加鹽酸2~3滴,置小火上微熱,立即加氯酸鉀固體1小片,置於水浴上蒸幹。若此時出現紅黃色,冷卻後滴加氨水少許變為紫色,則表示有咖啡因存在。

2.定量檢驗

(1)原理根據咖啡因與茶葉中其他物質在有機溶劑中溶解性能不同加以分離提取。

(2)主要試劑稀硫酸溶液(1+9);1%氫氧化鉀溶液。

(3)檢驗方法稱取磨細、混勻的樣品5g,放入500mL燒瓶中,加氧化鎂10g、水200mL,用小火加熱回流2h,冷卻,用水移入500mL容量瓶中,並加水至刻度,搖勻,過濾。取濾液300mL放入500mL燒杯中,加入稀硫酸溶液(1+9)10mL,煮沸溶液濃縮至100mL,冷卻,過濾至分液漏鬥中。用稀硫酸溶液8~10mL洗滌燒杯及濾紙。洗液並入分液漏鬥中。再用三氯甲烷25、20、15、10mL分次提取,合並提取液,用1%氫氧化鉀溶液5mL洗滌。氫氧化鉀洗滌液再用三氯甲烷10mL提取,將後1次三氯甲烷提取液也並入原來的提取液中,再將全部的三氯甲烷提取液移入已恒重的脂肪瓶中,回收三氯甲烷,並將脂肪瓶在90~95℃下烘幹,稱量至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