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附一:林金桐的其他一些文稿(3 / 3)

編:按你的設想,地區執委會可以搞些什麼活動呢?

林:迎新晚會、體育比賽、春節晚會、中國之夜等都可以由地區搞。各學聯租一、兩輛車把會員拉去,白天旅遊,晚上與地區內其他學聯聯歡。這樣的方案實行起來並不太困難。但如果在全英範圍內搞,則基本上沒有可能。當然執委們比我有經驗,比我更了解本地區的情況,點子比我要好、要多,你就等著收集他們活動的消息報道吧。

編:就到這兒吧。再講第一期版麵不夠了。謝謝你,祝你工作順利,祝全英學聯越辦越好。

林:請用你的小報祝全體中國留學生、學者,學習順利,事業蓬勃,身體健康,生活愉快。謝謝你,謝謝大家。

《神州學人》寄語

(1997年第3期《神州學人》)

空間是三維的,視覺感官可用紅黃藍三色來合成,音樂以三和弦來品嚐,劍橋還有個三一學院。如果“三位一體”真有廣泛的意義,那麼人生追求的三一原則當是真善美。

真,關係人與自然,科學是真,技術是真,對事業要真誠;善,關係人與社會,友情是善,社會主義是善,對他人要善良;美,關係人與自我,藝術是美,文明是美,生活尋求美好。

學人心曲

(1997第6期《神州學人》)

在無限的空間時間裏麵,個人的一生極其渺小;與博大的人類文明相比,個人的創造微不足道。若向社會索取、與他人攀爭,未免無聊可笑;能為祖國奉獻、對事業執著,才是生命意義。“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乃道德境界。

悼慈母

林母甘素華太夫人追悼儀式

(1992年12月23日,南京)

寒門不幸,禍起倉促,慈母見背,悲痛欲絕。

憶慈母生前音容笑貌,曆曆在目;念慈母多年養育之恩,感激涕零。

母親賢惠,知書識禮。恪守中華傳統美德;隨循江南風俗習慣。自持節儉,寬容待人。奉公婆父母以孝敬,待鄰裏親戚以友善,賜兒女晚輩以慈愛。家裏家外,有口皆碑,讚母親:惠及家人五代,情留親鄰八方。

母親遇劫,中年喪夫。年僅卅六,風雨坎坷。擔廠務家務於雙肩,集慈母嚴父於一身。外出問視企業事務;入家哺育幼兒弱女[1]。含辛茹苦、曆經艱難。聞說者無不為之歎服;知情者無不為之淚下。

母親忠誠,敬業守職。或任私營上海晉裕綢廠董事長,或當公私合營福州絲織廠私方代表,或兼做成品質量檢查員,或參與街道工作。職不分高低,均兢兢業業;事無論巨細,皆一絲不苟。一生奉獻,終身耕耘。實為我兒輩行為之楷模。

母親幸運,晚年安樂。享國家退休勞保待遇,受福州絲織廠親切關懷,承常州第一人民醫院悉心保健,蒙丹陽鄰居親朋熱心照顧,病逝後更有南京藥物研究所協辦後事。母親在天,教我兒輩,知國家恩德,向單位致敬,對親朋鳴謝。

人生有限,母親仙歸,享年耄耋,福壽雙全。

母親生前,每聞兒輩事業有成,孫輩年輕有為,曾孫輩活潑可愛,時常引以為樂。今日兒輩含淚送別慈母,不忘高堂潛移默化教育之德;明天兒輩更需努力奮鬥,以報家慈言傳身教示範之情。但祈母親含笑九泉,陶怡冥中。

願母親安息。

子、女、婿、媳

泣血稽首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注釋:[0]母親病逝,林金桐回國奔喪,寫下這篇悼念文章,由長兄在追悼儀式上誦讀。

[1]父親去世時,林金桐年僅一歲半,他的三姐年僅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