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六章 意外(1 / 2)

相比起去年,今年參加舉人試的學子數量自然是十數倍的增長。

去年也即是天鳳三年,當時鳳朝發布的考試規程原本是計劃將童生、秀才和舉人考試分別在每年的六月、九月和十二月,並且進士試當時也不準備是年年都考,而是想也學著唐宋搞三年或四年開一起春闈。

不過當年卻是應民間的要求,在天鳳三年的三月舉行了一輪直升聯考。

但結果是,當時民間報名參加童生試的人雖然總計有超過五千多,但最終過線者卻不足五百,而天鳳軍中參考的三萬餘人裏,過線者卻是多達一萬四千有餘,便是滿分者也有兩千多人。

這之後的秀才試結果更是嚇人,這民間不足五百的童生考下來僅有四十二人過線獲得秀才功名,接著第三輪的舉人試硬著頭皮考下來的結果也就不用提了,這四十七人裏又僅有十七人過線獲得舉人資格,至四月初一的第四輪進士試過後,最終勝出者便僅剩下區區的三人而已。

所以,到了天鳳四年新朝這邊也就不得不更改了考試規程,首先就是把各地的定期童生試和秀才試更改到了三月和六月,然後在新都的考試院則允許民間學子自費報名參加機動考試,並把舉人試改期到了開國大典之前的九月舉行。

當然了,政策的變通帶來的變化還是不錯,自費機動考試給了民間學子極大的自由度,讓很多在地方考砸的人有機會來新都補考,同樣也使得擁有秀才功名的學子數量穩步增長,不至於像是天鳳三年那樣尷尬。

誰知道這獲得秀才功名的學子卻是越來越多,截止八月底最後的報名日期,共計竟是有三千五百多人報名,倒也的確是超出了新都考試院的安排能力。

由於舉人試的考試共有五科(語文、數學、地理、曆史、常識),所以至少考上三天,而以新都考試院的房舍,最多也就隻能安排兩千人同時考試,所以這考試院方麵提出稍作延期的要求倒也合情合理,稍後女王在征求了監國王的意見隻有,便也下旨將考試的日期延後三日。

而這三日時間內,監國王也將會派出工程隊在考試院周圍擇地搭建臨時的露天考場,用以滿足會考的需要。

新朝開科舉之事,既事關社會穩定,也決定了民心向背,肯定是不能開玩笑的,因此女王在批準了考試院的申請之後,也對考試期間的應試學子的食宿問題做了關心,而考試院方麵也送上了近期選拔出的成績優異學子的花名冊。

結果女王隨手拿來一瞧,便在翻開的第一頁中發現了兩個相當眼熟的名字。

這第一個名字叫做呂才,想當初天鳳元年時女王出征路過清河,還與他有過一麵之緣,當時女王悄悄傳了他一套簡譜的記錄之法,換了一份“農樂曲”的樂譜,回來之後偶有回憶也才記起這呂才非但是“尺八”的發明者,還是唐初時代少有能與袁天罡、李淳風等人其名的牛人。

要道這呂才是什麼人,單說在這後世的百科裏麵,便將他稱之為:唐代哲學家、唯物主義思想家、無神論者、音樂家,是位多才多藝的學者、自然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