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二章 熱戰(1 / 2)

劉武周與李唐家的恩怨,說起來也不算是源遠流長,可這裏就不做贅述了。

隻說這一次他卷土重來,當然是為了報當初被趕出馬邑的一箭之仇,因此在戰術戰略上早就做好了要坑死李家兄弟的準備。

之前不是說他將三萬人馬分作六路,其中四路人數較少,用於明修棧道合圍朔州,另外兩路兵力較多則用於暗度陳倉,一路埋伏在桑幹河附近,然後搞堅壁清野把過河的橋梁和沿河的船隻全部搗毀,逼著聞訊趕來的李唐援軍不得不停下來,另外一路卻是毛著膽子守在了雁門山口,看看有沒有機會咬上一口。

當然,劉武周自己也是沒想到,被他攔在桑幹河的會是李建成,而叫他堵在雁門山口的會是李元吉。

說起來,劉武周的這次分兵也是相當的大膽,他手下三萬人馬裏約有四千是他盡力收攏的原隋朝府兵,其餘都是在伊吾招募和收攏的突厥牧人和流民,戰鬥力如何先不管,這些人見勢不對跑路的本事肯定比打仗強。

當然這個問題劉武周自己也很清楚,所以整個五月期間他都在領著這些到處流竄,一方麵既是為了騷擾李唐並且通過劫掠設法解決糧草的問題,一方麵也等於是領著這些人認路和看清逃跑路線。

而這一次分兵,他布置也是極為小心,圍攻朔州的四支人馬由七千篩下來的老弱和一千府兵組成,戰鬥策略是以偷襲輔以牽製為主,至於埋伏在桑幹河南岸的伏兵,則是他挑選的兩千府兵精銳,最終他安排在雁門山口的兩萬人馬,便是壓上了他手中全部的戰力。

先來說桑幹河南岸的伏擊戰,李建成如今在李唐軍中雖然也算得上是一個宿將,但他畢竟還是太年輕了。

他帶兵從雁門關出來的時候,倒也知道安排探哨打探,隻是到了桑幹河畔也才發現上下遊百裏之內的棧橋和渡船皆盡被毀,若是要繞路的話隻怕要浪費整整一日的時間,這也才不的不命令就地下營,然後派人伐木來造木筏。

當然,警惕之心李建成還是有的,他將兩萬騎兵盤成了一個外表看似鬆散,但內裏卻作用精細的野營陣型,就是料到劉武周說不定會來偷襲。

然後,劉武周留在桑幹河岸用來偷襲的部隊可不是雜牌軍,反倒是挑選得最精銳的原隋朝府兵。他先是將這兩千府兵安排在距離河岸五十裏開外的山中,用斥候遠遠監視李唐軍的舉動,待到確認李唐軍將會在河邊紮營後,也才把消息傳到山中伏兵處。

而劉武周這次是從伊吾跑回來的,手下三萬人馬自然皆是騎兵,尤其是他手下直屬的原隋府兵更是屬於騎兵中的精銳,因此兩千伏擊的人馬倒也不慌不忙,在隱蔽的山中造飯飽食又喂飽了戰馬,才在夜半時分借著微弱的月光(這日是農曆初九)開拔。

等到了地頭,這兩千人馬又一分為二,一部有一千五百餘人直接潛行逼近,然後放馬製造響動並放射火箭對李建成的營地進行襲擾,待得李建成部被他們吸引,全部麵向營南進行抵禦的時候,另一部五百餘人則是架著事先準備好的快船迅速從桑幹河上遊放舟直下,然後對李唐軍停放在岸邊的木筏進行火攻破壞或是幹脆勾入河中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