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西方的加盟與和解(3 / 3)

“這是一個好的開端,也是一個陰謀的展開。”

作為一名老練的政客,海拉的頭顱並沒有人們想的那麼衰退與腐朽,而事實果然如她所料的,在第二天,一份一看就是行筆潦草,匆匆塗抹而成的外交文書送到了她的座前,那是一份過於寬鬆的外交文書,上麵帶著一些些西方所獨有的狡辯,他們在那封文書裏過分強調了西方的從屬地位,而又暗自拔高了教國的身份與規模,不斷的引經據典背後往往是知識的貧乏,而不斷的花言巧語背後一定是一步又一步的陷阱。海拉所麵對的,便是如此的窘境,她從這份文書裏所讀到的,不僅僅是一個新晉小國對大國的挑釁,還有在這個小國裏所流淌的諸多暗流,他們或許是要通過這一方式來挑撥教國與坡托安的關係,也有可能是要利用這種示弱麻痹教國與諸位教長們,更有可能是他們希望重新奪取自己家族的土地,萬事萬物皆有可能……

“在那一刻,我感覺自己宛若走在獨木橋上,我需要牢牢把握住自己的平衡以防跌落穀底或者讓橋梁倒塌,我曾走過無數遍這種路,但那時我是為我自己而走的,我身後不過是一群亡靈與骷髏,而如今,我顫巍巍地走著是因為我身後是一群活人,我曾為他們提供過庇護與教義,我無法去想象再把他們拉入另一場戰爭中是多麼違背道德,我要讓他們活下去,所以我得發揮那顆早已生鏽的腦袋努力分析著這令人蒙昧的情況,我現在的擔子還很重,但總歸來說,要比之前的輕許多。”這是那天夜裏,海拉在日記裏所寫的,她似乎已經忘記了這隻是一本日記而非是她的議政會,她不斷的在這本日記裏詰問著某些難堪的問題,在那些問題的背後是作為一個君王的可惱與對局勢的懷疑,當然,也正是因此她取消了原定於下午的議會,而是將它挪到了第三天,她需要很長的時間來思考如何用這封文書來達到和平與諒解,這種思考就如同你要把一團毛線球抽絲剝繭般困難,她不斷的否定這個方案又同意另一個方案,而後又將另一個方案連根拔掉,再度拾起這個方案。這個過程持續到了第二天下午,她不得不再次麵對那些使節時。

“我們認可貴國的利益,也承認坡托安家族對那片大陸上的統治權,這不是因為我們需要一個忠實可靠的代理人,而是因為他們的家族世係以及他們素來就有的盛名,輝煌的古老王朝曾依靠他們奠定了基礎,海洋的霸主也需要他們謙讓才可行使職責,他們是古代的繼承人,也是現代的開拓者,因此我國與他們進行建交。而關於兩國的尊卑關係,我相信在座各位理應明白,變革之風早已吹遍諸海,而我們教國也無例外,我們之間絕無從屬之關係,而是平等的,和平而又友好的。我們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絕不會因為內部矛盾而撕裂這層關係。我以君主的名義向你們保證,貴國與我們將在末日到來時同處一席,絕無他想。貴國若舍棄之人,我國也不會包容,但若貴國無道,仁慈之劍也將跨過諸海來到王都向你們進行審判。謹以諸教之首,天上之國主,萬世之獨一神之名起誓。”毫無疑問,海拉在某個程度上是一位出色的演講家而非是政治家,她擅長把自己的真正意圖隱藏在一份份演講之中,讓她的追隨者、敵人們想破腦袋也無計可施,但實際上這隻是為了隱藏她對於政治上的無計可施以及她作為一個宗教領袖對於世俗政權的困惑,她就如同一個老師一樣,不斷的將學生們引入一個又一個謎題之中,試圖用這來掩蓋自己的無能。

但不論怎麼來說,海拉成功了,她讓她的盟友與她的那些尚隱藏在陰影裏的敵人們明白了自己的位次,通過一種過於脆弱的,也過於溫和的方式,她將主動權再度握持在自己手上,即使代價是付出了數個西方海島,然而這也是一種勝利,她將和平再度帶到了西方,帶到了北方,又將這兩種和平共同揉雜於她的手心裏,她用退一步贏得了西方的尊重與教國的完整。

“很快,你們將會看到我的勝利,叛亂將在悄無聲息裏迎來結局,盡管這種結局會付出一個或兩個將領的生命,但它是可貴的,也是可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