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1 / 2)

四月,元璋軍圍困平江已有三月,但城堅仍不可下。方國珍通好擴廓之同時又與福建的陳友定圖為犄角以抗衡元璋之軍。為此,元璋責方國珍以十二罪,且征軍糧二十萬石。方國珍帳下丘楠主降。張本仁與劉庸主張不從。方國珍日夜作:“出海”逃亡之計。他力避元璋兵鋒,全不顧唇亡齒寒之理,不發一兵一卒救士誠,就這樣為元璋實施各個擊破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這時的方國珍就如同張士誠拒與陳友諒連兵一樣的可悲。作壁上觀,隻求自保。

朱元璋見久攻平江城難下,就傳語徐達:“將在外,君不禦,古之道也。自後軍中緩急,將軍便宜行之。”徐達因攻城死傷眾,便作長期圍困的打算,雖屢投書勸士誠降,而士誠終不報。

七月,平江城中糧盡之象已現,士誠令勇勝軍(李華甫舊部基礎上擴編而成之精銳部隊)號為“十條龍”的披甲鎧,著錦衣出戰。士誠在出城之後,望見徐達軍容嚴整,心虛不敢犯,南轉向盤門外的常遇春部攻擊。夏日的陽光,照射在銀盔銀甲的勇勝軍身上,加之以刀光,晃得常遇春部隊睜不開眼,光亮鮮明一片蔽人眼目。士誠將其眾,出入戰陣而人不能測士誠之所在。妹妹待到發現,刀光之下,常遇春的兵丁已是人頭落地。卻似生逢克星。也是常遇春不愧為元璋軍中的一位足智多謀的驍勇戰將。他見不是個道理,便令善舞雙刀的猛將王弼,繞出士誠軍之側後避開陽光的晃眼攻擊士誠勇勝軍。他拊王弼臂道:“軍中皆言,爾為健將,能為取此乎?!”王弼受諾後擊士誠勇勝軍之側後,使士誠軍成腹背受敵而大敗。爭返平江城者溺死沙盆潭者十中有七。士誠幸得親兵冒死救起,用肩輿抬進了城。

又過了十餘天,平江城中缺糧更甚,士誠下屬有議及殺城中老弱以充饑。說這也是萬般無奈之時最為通常不過的應急措施。士誠極為氣憤地說“設若爾曹輩亦有父老妻兒老弱在此列中,爾等充人食之乎?!荒唐!而今之計,隻有作困獸之鬥,方能自救。”接著吩咐讓出城作戰之人飽食一餐後,全軍上下卯足了勁,橫豎是死,就是要死的其所,士誠作戰前動員說:“想列位亦知城中已然斷糧,爾等身披銀甲,能奮威突出一人即是一人,日後的生計有銀甲在自無關礙,能回蘇北老家與家人團聚者更好。今日出城之後,城門就敞開了,再無設防之理,各人自投生路去吧!”言畢就自胥門突出,人人作背水一戰,銳不可當,打得老冤家常遇春部是節節敗退,丟盔棄甲,十分狼狽。眼看就要突圍成功之時,不防在城頭瞭敵的張士信私心大發,他擔心一旦士誠哥突圍出去,自己就有被活捉的可能,成甕中之鱉,全無生計可言,便詐言軍士打累了,需要休息為名鳴金收兵後關城門。士誠與勇勝軍突然聽到鳴金收兵的訊號,愣怔之餘,卻見隊列已亂,無可奈何的他,隻能撤兵回城,心中的氣惱自不可說。常遇春見有機可趁,立時下令掉頭進擊,又一次大敗士誠軍。自是之後,士誠終因兵將損失過多,終不複出。平江的形勢更如壘卵般地緊急與危險。即便如此,士信仍如同沒事人一般地在城樓遍擺銀椅,飲酒作樂不止。有仆進一大桃,士信觀之良久,剛欲吃時,城下巨炮發,中士信頭顱,與桃一並四濺飛迸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