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1 / 1)

至正十五年(1355年)因恐脫脫之步燕帖木兒與伯顏之後坐專橫皇權,又因哈麻之僭致脫脫之死後,曆任各丞相皆無脫脫之能,自己也就一蹶不振,荒淫不理朝政,使群臣寒心。轉而扶持太子。想來自己的一生,也確屬是平庸無能的一生,無所事事之徒,十足的可憐蟲,傀儡一個。妥歡想到此處,恨恨地反抽了一下自己的耳光,嚇得內侍戰栗抖動不住,站不起來,癱坐在地,一邊說:“小的該死,惹皇上生氣!”“哎!不幹你事!隻管一旁呆去!”

妥歡吩咐道,一邊又接著想下去:“哎!說是平庸之輩,我自覺著還是太客氣了,就應該以“昏君”稱之,如今再到那裏去尋找像脫脫,太平,孛羅這樣忠心於我的老人兒,而自己卻任由太子擺布死了太平與孛羅,且是向我示威性質的當我之麵死孛羅在這延春殿上。。。。。。

妥歡想到此,又想到哈麻異己**“廷春”,越想越氣,不由分說,立即高喝一聲:“來人!”侍者應聲站在妥歡之前,心中直打小鼓,不知皇上將如何發落自己。“把這延春殿的牌匾給我摘了砸碎!”侍者不明就裏,以為自己聽錯了,說道:“可是這延春殿三字是你皇上親手禦書的,還是。。。。。”話音未落,耳畔隻聽到皇帝怒喝道:“狗奴才,沒聽清還是怎麼的?還該在此強嘴不成!給我砸了,砸得越碎越好,趕緊下去給我辦好了,重重有賞。”妥歡心想:“什麼狗屁廷春房中術,想長命也不應如此。”到了此時的他,也隻能要砸砸延春殿牌匾的威風了。

到了這年的三月,徐達與馮國勝重圍了高郵。之前,馮國勝上了士誠守將俞某詐降的當,見高郵城門一開,馮國勝指揮人馬蜂擁而進,甕城內被殺數百人,馮國勝因此而受元璋的責斥。此刻馮國勝是四門齊上,一鼓破城,活捉了俞某,一雪前之恥辱。

四月,興化,濠州,宿遷,下邳,安豐等城市,相繼失守於顧師魯之勸降下。

五月,朱元璋下達平周榜文。四川的明玉珍一死,子明升十歲襲皇帝位。明升尊其母彭氏為皇太後,垂簾聽政。明玉珍死前喻群臣:“同心協力,但可自守,慎勿中原,亦不可與鄰國構隙。”明玉珍此喻可謂是知子莫若父的了。他一生躬行儉約,興文教,辟異端,禁侵掠,薄稅斂,一方才賴以水康。他死後的廟號為“太祖文武至皇帝。”明升拜劉禎為中書省右丞相。

在徐達平定淮北的戰役中,皆有慶陽衛指揮吳禎,永興衛親軍指揮付使費聚,江西行省參知政事滁人何光輝的參與。二淮平定指揮,原先降士誠的崇明知州何允孚率領人眾,再次投降了朱元璋,元璋讚曰:“爾等遠來,首倡義舉,真良民也!”禦書“東海瀛洲”匾,額一塊賜何允孚。

元璋在徐達出征二淮前喻曰:“壬辰(至正十二年)之亂,生民塗炭。中原諸將,孛羅擁兵犯闕於紀,行已夷滅。擴廓挾太子以稱戈,急私仇,無敵之氣。(李)思齊輩碌之,竊據一方,民受其害。士誠外椴元名,反複二端。明玉珍父子,據暑僭號,喜於自用而無遠謀。觀其所為,皆不能有成,天下不難定。既定之後,生息猶難,方勞思慮耳。”

四月,士誠得知淮安守將梅思祖與徐義水投降朱元璋後殺死梅思祖質押兄弟數人於平江。濠、徐、宿皆為元璋所有。戰後,因湯和黃梅山打敗士誠軍而榮升為平章政事。驍騎衛千戶郭英攻克淮安,濠、安豐後任指揮儉事。

二淮之戰時,士誠曾向徐州的擴廓求援兵而無果。安豐、徐州北徐達攻破後,穎、泗也就一起丟失。朱元璋因此而得有省視祭掃蕩然無存的祖墓的機會了。

太尉李思齊剛被任命不久,便在四川鹽井誅殺了餘繼隆。也由於張士誠與方國珍絕了海道糧運。元廷禮部侍郎滿尚安傳皇帝喻給李思齊,要求他打通蜀道以利川糧之入京。但李思齊卻阻止了滿尚安的入蜀。無奈之下,滿尚安隻能返還京師複命。京師缺糧甚。

朱元璋在剪除張士誠淮北-翼後繼命剪除士誠長江淮南一翼。八月徐達、常遇春領二十萬眾攻湖州。元璋說:“使彼疲於奔命,羽翼既披,平江勢孤,立破矣!湖州張天琪與杭州潘元明是士誠臂指。平江窮蹙,二人悉力赴援,難以取勝,不若先攻湖州。”在元璋軍進次湖州後。張天琪降。湖州既下,又兵進南潯,王勝降。待元璋軍進至吳江與尹山橋時又焚毀士誠戰珂千餘艘及積聚甚眾。陳旺之軍推進到洞庭山後,太湖之中的士誠水軍不敢接戰,原因是首領尹義已被元璋先鋒胡海生擒活捉。其間,士誠雖令李華甫之子五太子李辰保求援過張天琪,但願保在昇山水寨又被元璋江西行省參知政事薛顯所敗。常遇春因此在誇獎薛顯:“今日之戰,將軍功!遇春弗如也!”耿炳文在助攻取廣德與張興後任總兵都元帥。溫詳卿任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