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縱隊

1936—1939年西班牙人民展開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戰爭。第三國際執委會書記處決定在各國工人中招募有戰鬥經驗的人員誌願到西班牙去,援助西班牙共和國政府,反擊德、意武裝幹涉軍和西班牙叛軍。在共產國際的號召下,蘇、德、意、英、美、加拿大、匈牙利等國的共產黨人、反法西斯的進步民主人士紛紛加入這支國際性的誌願軍——“國際縱隊”,奔赴西班牙和西班牙人民並肩戰鬥,英勇保衛馬德裏。據統計,“國際縱隊”人員來自54個國家,共47萬餘人,其中有1萬多人在西班牙光榮犧牲。國際縱隊表現了高度的國際主義精神,對世界反法西斯鬥爭做出了貢獻。

慕尼黑陰謀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英、法、德、意首腦張伯倫、達拉第、希特勒、墨索裏尼在德國慕尼黑簽訂關於捷克斯洛伐克割讓蘇台德領土給德國的協定。德國吞並奧地利後,利用捷克斯洛伐克境內蘇台德區日耳曼人“自治”問題,向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領土要求,並陳兵德捷邊境,揚言要用武力侵占捷克斯洛伐克。1938年9月29—30日,英、法、德、意4國首腦在慕尼黑舉行會議,討論捷克斯洛伐克危機問題。會議背著當事國捷克斯洛伐克,簽訂了《關於捷克斯洛伐克割讓蘇台德領土給德國的協定》,即“慕尼黑協定”。規定:將蘇台德區和與奧接壤的南部地區及附著的一切設備無償地割讓給德國;捷應於10日之內從上述領土撤退完畢;在日耳曼人是否占居民多數尚不能確定的地區,由英、法、德、意代表組成國際委員會占領,舉行公民投票以確定其歸屬;捷克斯洛伐克的其餘領土由英法保障不再受侵犯。協定簽字後才把內容通知等候在會議廳外的捷政府代表,要他們無條件執行。1938年10月,德國占領了蘇台德區。1939年3月,德國出兵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全部領土。英法帝國主義企圖用出賣捷克斯洛伐克的代價,引誘和縱容德國去侵略蘇聯。但事實上,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協定大大增長了希特勒德國的侵略氣焰,加速了歐戰的爆發。後來把犧牲別國利益,縱容侵略的勾當,叫作“慕尼黑陰謀”。

奇怪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後,1939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發動大規模突然襲擊,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但擁有龐大兵力的英法聯軍卻躲在鋼筋水泥工事裏,坐視波蘭的滅亡而按兵不動。當時在西線上法國有110個師,而德隻有23個師。在戰爭期間法政府為了防止在西線上的百萬大軍由於靜坐而軍心渙散和士氣低落,通過一項決議,為部隊購買1萬個足球,讓前線的士兵踢足球和玩紙牌。英法出動的飛機,在德國上空投下的不是炸彈,而是成千上萬張的傳單,這就是二戰史上著名的宣而不戰的“奇怪戰爭”,又叫“靜坐戰爭”或“假戰爭”。英法之所以繼續推行綏靖政策,是仍希望德國向東擴張,把禍水引向蘇聯。其結果,英法聯軍坐失良機,法西斯德國已經做好了西進的準備,加速了歐戰的爆發。

敦刻爾克大撤退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英、法軍隊從法國的敦刻爾克地區大規模向英國撤退的軍事行動。1940年4—5月間,希特勒德國在占領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後,從比利時攻入法國。5月21日,德軍快速部隊到達英吉利海峽沿岸,封鎖了加來海濱,把約40萬英法軍隊壓縮包圍在法國北部的敦刻爾克沿海地區。盟軍三麵受敵,一麵臨海,麵臨被殲滅的危險。5月26日傍晚,英國海軍開始執行從敦刻爾克撤退盟軍的“迪納摩”計劃。英國共動用了1000多艘各類船隻進行搶運,冒著德機的猛烈轟炸,經過9晝夜的苦戰,至6月4日,終於把338萬英、法軍隊撤退到英國。其中英軍22萬,法軍8萬,其餘為比軍。在撤退中,英、法軍隊的武器裝備損失慘重。英軍計丟棄火炮2400門,坦克700輛,機槍8000挺。接運盟軍撤退的艦船損失也很大,英軍損失226艘,法軍損失17艘。盟軍雖然遭到損失,但撤退計劃取得成功,保存了英國的有生力量,其中絕大部分後來成為進行反攻的骨幹力量。

馬其諾防線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國為了防禦德國的進攻,於1929—1934年在法國東部的法德邊境上所建立的防禦陣地體係,以法國陸軍部長馬其諾的名字命名,故稱馬其諾防線。全長200多公裏,耗費人力、物力巨大。這條防線包括一套被鋼筋水泥加固的工事和反坦克障礙係統、地下堡壘、兵營、娛樂場所、醫院和倉庫。建造這條防線,法國用了2000億法郎,占法國1919—1939年全部國防費用的一半。法國軍界聲稱這條防線堅不可摧。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法實行“靜坐戰爭”,100多萬法軍在這條防線裏靜坐,坐視盟友波蘭被德國消滅。1940年5月,德軍繞過馬其諾防線從比利時攻入法國,使這條防線失去作用,使其變成一堆廢物。

不列顛之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準備入侵英國,於1940年8—11月對英國本土的大規模轟炸及空戰。1940年6月,法國潰敗,英軍退守本土。希特勒為了盡快進攻蘇聯,竭力拉攏英國,企圖與英和談,遭到英國首相邱吉爾拒絕。於是,7月16日希特勒下達了在英國登陸作戰的“海獅計劃”第16號指令。德國法西斯從7月開始對英國發動大空戰,不列顛之戰大體上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8月12日—9月6日,主要目標是奪取製空權,重點襲擊英國空軍機場。空軍使用他們最先發明的雷達,晝夜監視,使得德軍無法徹底摧毀英國空軍。英國為了改變被動挨打的局麵,也開始派飛機襲擊柏林,給德造成心理上的恐慌。第二階段,9月7日—11月2日,主要目標轟炸倫敦,以摧毀英國的抵抗意誌。在空襲恐怖的日日夜夜裏,英國人民沒有屈服。9月15日,倫敦的空戰達到高潮。由於英國防禦嚴密,德機被擊落56架,英機隻損失26架。這一天的空戰再次證明希特勒根本沒有希望贏得空中優勢。從11月初德國空軍又對英國主要工業城市進行持續8個月之久的轟炸。但這一期間的空襲,已經不再是原先不列顛之戰所要達到的主要戰略目標了。不列顛之戰中,英國8萬多居民被炸死,100多萬幢房屋被摧毀,德國損失飛機1700多架。希特勒始終未能徹底摧毀英國空軍,也未能奪取製空權。不列顛之戰以希特勒徹底失敗告終,使希特勒的軍事冒險第一次遭到挫折。

大西洋憲章

即《羅斯福、丘吉爾聯合宣言》,又稱《大西洋憲章》。1941年8月14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大西洋紐芬蘭海麵的美國軍艦上會談後發表。主要內容有:①兩國不謀求軍事、領土或其他方麵的擴張。②不讚同未經有關民族同意的領土變更。③尊重各民族自由選擇其政府形式的權利。④世界各國在貿易和取得原料方麵,都享有平等待遇。⑤希望促成世界各國在經濟方麵的全麵合作。⑥在摧毀納粹專製統治後,希望重建和平。⑦所有各民族都可以在公海和大西洋上自由航行,不受阻礙。⑧對使用武力侵略、威脅他國的國家,必須解除武裝。兩國將采取一切措施,減少愛好和平的各民族因武力侵略、威脅所造成的重大負擔。宣言發表後得到了15個反法西斯國家的響應,促進了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為1942年1月的26國在華盛頓發表共同宣言規定了宗旨和原則。

莫斯科保衛戰

蘇聯衛國戰爭中在莫斯科近郊首次大敗德軍的戰役。1941年6月22日,德國法西斯向蘇聯發動突然進攻,蘇德戰爭爆發。戰爭初期,德軍利用暫時的有利因素,占領了蘇聯的大片領土。但由於蘇軍的頑強抵抗,頂住了德軍的全麵攻勢,於是希特勒決定縮短戰線,改為重點進攻。希特勒計劃在冬季來臨之前,一舉攻下莫斯科,迫使蘇聯投降。10月,德軍進逼莫斯科,蘇聯軍民展開保衛莫斯科的英勇戰鬥。12月6日蘇軍轉入反攻,在莫斯科方向8000公裏長的戰線上展開反攻,不斷突破德軍防線。希特勒下令把德國陸軍總司令撤職,自任陸軍總司令,但仍不能阻止德軍敗退。到1942年1月中旬,蘇軍殲滅50萬德軍,擊落飛機1000多架,把德軍擊退了150—300公裏。莫斯科戰役的勝利粉碎了希特勒“閃擊戰”計劃及德國法西斯軍隊“天下無敵”的神話,鼓舞了蘇聯和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鬥誌,促使1942年1月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