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市場生命周期預測,是對商品進入市場直至退出市場的全過程中所處不同階段的發展變化前景做出估計。就是對某種商品所處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可能延緩的時間以及各個階段之間的轉折點,特別是需求和銷售的飽和點,作出定性、定量的推斷和估計。
4.市場占有率預測
市場占有率預測,是在對各種影響因素分析的基礎上,對一定市場範圍、未來某時期內,企業市場占有率變動趨向做出估計。
(四)消費需求變化預測
消費需求變化預測是指對消費需求傾向的變化趨勢和對消費心理的變化趨勢進行預測。
消費需求傾向的變化趨勢預測,是指在分析研究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費者在吃、穿、住、用、行、醫療保健、教育、娛樂等方麵的消費傾向的基礎上,預測哪些大類商品需求量大,每一類商品中哪些商品暢銷、哪些商品會滯銷、哪些商品應該改進或更新換代。
消費心理的變化趨勢進行預測,是指在分析各種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對未來一定時期內,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心理的變動趨向進行預測。這項預測,需要按照不同年齡、職業、地域、收入水平等特征進行分類。
(五)宏觀環境預測
宏觀環境預測主要是指對經濟政策、科學技術等環境進行的預測。
經濟政策預測,一是指對國家或地區未來的經濟政策調整變化趨勢和變化程度方麵所作出的預測;二是指對國家或地區已經頒布的經濟政策將給企業經營帶來的機會和造成的威脅進行預測。
科學技術預測,是對與本企業產品有關或與材料、工藝和設備等有關的學科的科技發展水平、發展方向、發展速度和發展趨勢等方麵進行的研究和預測。
第三節市場預測的原理、原則和過程
一、市場預測的原理
市場現象的未來為什麼可以預測?因為,人們運用的各種市場預測方法是有依據的。預測方法的依據就是市場預測原理。在市場預測中所應用的原理有以下幾個。
1.可知性原理
可知性原理是指市場預測對象的未來發展趨勢是可知的,人們可以通過對市場現象的分析研究,發現和找出其內在的變化特征,揭示其發展變化的規律性,據此認識和判斷它們未來的變化趨勢。時間序列分析法中的趨勢延伸法是以可知性原理為依據的。
2.係統性原理
係統性原理是指將市場預測對象視為一個與其他市場事物存在普遍聯係的係統。這個原理闡明了這樣一個道理:不管市場預測對象項目範圍的大小和內容的多少,必須把預測對象放在社會、經濟、市場的大係統中加以研究,必須把預測對象與企業內部的各係統聯係起來進行分析,才能得出客觀的、科學的預測結果。定性預測法中集合意見法、專家意見法等都是以係統性原理為依據的。
3.連續性原理
連續性原理是指市場現象的發展具有合乎規律的連續性,人們可以在認識它的過去和現在的基礎上探知它的未來。時間序列分析法中的常用平均法是以連續性原理為依據的。
4.類推性原理
類推性原理是指市場不同現象之間存在著某種類似的結構或發展模式,人們可以根據已知市場現象的結構和發展模式,來類推某個未知市場現象的結構和發展模式。定性預測法中的類比法是以類推性原理為依據的。
5.因果性原理
因果性原理是指市場現象的發展變化與各種影響因素的變化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依存關係,即因果關係,人們可以根據主要影響因素的變化推測市場現象變化的結果。回歸分析預測法是以因果性原理為依據的。
二、市場預測的原則
正確的營銷決策是在科學的市場預測的基礎上做出的。科學的市場預測不是隨心所欲、雜亂無章的,它必須在一定的原則指導下進行。市場預測原則是在市場預測原理指導下,充分考慮實際預測中的操作性問題和準確性問題而得出的基本規則。開展科學的市場預測必須遵循下列原則。
1.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是指在市場預測中要科學地選擇、運用預測方法。市場預測方法可以幫助企業對預測對象未來的結果做出估計和測算,預測結果是企業經營決策的依據,所以,市場預測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是市場預測工作的關鍵。市場預測方法可以分為定性預測法和定量預測法兩類,每一類預測方法又包括多種具體預測方法。市場預測人員在選擇預測方法時,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預測方法選定後,還要按照每一種預測方法的步驟,對預測對象未來的結果做出估計和測算。預測方法選擇不準確、運用不正確,預測結果就不科學,根據預測結果做出的經營決策就不正確。
2.連續性原則
連續性原則是指在具體市場預測中要全麵、係統地收集和分析預測對象及其相關因素的過去和現在的資料。運用市場預測法對市場現象的未來發展變化趨勢做出預測,必須以市場現象的過去和現在的資料為依據。在運用定量預測方法時,要根據預測對象確定預測目的,圍繞預測目的收集過去和現在的資料。在運用定量預測方法時,不僅要收集預測對象過去和現在的數據資料,而且收集的數據在時間上必須保持連續,各期數據所反映的時期長短或時間間隔長度相同。曆史資料的缺失或中斷都會對市場現象變化規律的研究產生不利影響。
3.低成本原則
低成本原則是指在保證預測結果精確度要求的前提下,合理選擇樣本容量、預測方法和預測工具,以最低的費用和最短的時間,獲得最佳的預測結果。有些市場現象的過去和現在的資料,需要從消費者中搜集,所以在調查總體中合理選擇樣本容量,也是市場預測的一項重要工作。例如,預測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未來需求,可以選擇定性預測法中的消費者意向預測法,如果預測精確度要求不太高,確定的調查樣本可以少一些。例如,預測企業某種商品的銷售量,可以采用定性預測法,也可以采用定量預測法,如果預測精確度要求不太高,就可以采用定性預測法中的集合意見見法,這種方法由企業的有關人員參與預測,隻需要離預測期最近的一年數據,不用使用統計軟件,預測需要的費用比較少、所需的時間比較短。市場預測工作必須考慮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否則會造成浪費。
4.及時性原則
及時性原則是指按照具體預測目標的要求,合理地安排預測各個階段的工作,把握每個階段的時間進程,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預測結果。企業進行市場預測,往往是為了製定計劃和做出決策,所以要求在短時間內得出預測結果。在規定的時間內得出預測值,對企業的經營決策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否則,預測值的參考價值就會降低或失去。
5.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原則
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原則是指把定性分析法的預測結果和定量分析法的預測值進行比較和論證,得出最終的預測值。如果預測對象為某種商品的銷售量或銷售額,首先,運用定性預測方法中的集合意見法或專家意見法進行預測,得出預測結果;其次,運用定量預測法中的時間序列分析法進行預測,計算出預測值;再次,考慮多方麵因素,比較和論證兩種預測值,得出一個合理的、對決策有較高參考價值的預測值。
三、市場預測的過程
為了使市場預測工作更具有科學價值,提高預測工作的效率,提高預測工作的精確度和質量,有效地為企業經營決策服務,必須要遵循一定的程序,采用嚴謹、科學的工作步驟。市場預測的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確定市場預測目標
預測目標是整個預測工作的主題,因此,確定預測目標,是進行市場預測的首要問題。確定預測目標,就是確定預測對象、預測目的、預測類型、預測內容等。確定的預測目標要準確、清楚和具體。
2.收集、整理市場預測所需資料
市場預測是否能順利完成,預測結果準確程度的高低,預測是否符合市場現象的客觀實際表現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預測者是否占有充分的、可靠的第二手資料和第一手資料,因此,市場預測所需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是市場預測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
資料收集範圍應根據預測目標來確定,預測人員在收集資料和整理資料的過程中,要力求保證資料的準確性、係統性和完整性。
3.選擇預測方法,建立預測模型
對於某一個預測對象或預測內容,需要運用一定的科學的市場預測方法來進行預測。可以采用的市場預測方法很多,企業要考慮很多因素才能選擇最合適的一種。
預測對象的性質、要求以及占有資料的多少、收集數據的可靠性和預測成本的大小等都是應該考慮的因素。如企業要預測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未來需求,就應該選擇定性預測法;如企業要預測某一種商品下一年的銷售量,而且擁有大量的、全麵的、係統的數據資料,就可以采用定量預測法。如果選定某一種定量預測法,就要建立預測模型。
4.確定預測結果或預測值,並測定預測誤差
選擇定性預測法後,就可以按照一定的預測步驟得出預測結果。選擇定量預測方法後,要根據預測對象的特征和變化規律,建立預測模型,並運用這一模型來計算某預測期的預測值。
根據預測模型計算的預測值是一個估計值,它與實際值之間會出現一定誤差,因而在計算預測值的同時,還要測定預測值與實際值之間的誤差。
5.檢驗預測成果,修正預測值
市場預測者必須根據市場現實情況的變化,適當地對預測值加以修正,使之更加符合市場發展變化的實際。
6.寫出預測報告
預測報告應包括預測的目標、預測的前提、預測的方法、預測值、誤差的範圍以及建議現在或今後應采取的決策,並盡可能利用統計圖表及數學方法予以精確表述。預測報告要求數據真實準確,論證可靠,建議切實可行。對預測的指標、預測資料、預測的過程等應做出簡要的說明。
第四節市場預測方法的選擇和市場預測精確度分析
一、市場預測方法的選擇
(一)市場預測方法的種類
確定市場預測目標後,就要確定市場預測的內容。不管預測什麼內容,都要求得出預測結果,取得預測結果的技術手段稱為預測方法。市場預測的方法很多,可以歸納為定性預測和定量預測兩大類。
1.定性預測法
定性預測法,又稱判斷分析預測法,是預測者憑借個人的經驗、知識和綜合分析能力,通過對有關資料的分析判斷,對市場現象未來的發展變化趨勢作出性質上和程度上的估計和測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