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聖殿騎士團的砷秘寶藏之謎(2 / 3)

還有人認為,聖殿騎士團的另外一些財寶可能隱藏在法國的巴紮斯、阿讓以及安德爾一盧瓦爾的拉科爾小村莊附近。因為在法國瓦爾市的瓦爾克奧茲城堡的牆上也刻著聖殿騎士團的神秘符號,也有關於聖殿騎士團把財寶隱藏在那裏的傳說。

法國曆史學家讓·馬塞洛認為,在法國都蘭的馬爾什也可能會找到聖殿騎士團的藏寶,那裏以前曾是聖殿騎士團的“金缸窖和銀缸窖”的所在地。

當年威風凜凜的聖殿騎士團,究竟把他們的寶藏隱藏在哪兒呢?他們那些刻在石頭上的神秘符號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直到如今,還不時會有好奇的人默默地站在那刻著神秘符號的石頭跟前,費盡心機地思索。石頭默默無言、符號默默無語,但對尋寶者來說,它們似乎永遠在無言地微笑,似乎永遠在低聲訴說著什麼……

旅遊小貼士

在法國羅納省,當年博熱伯爵領地附近有個阿爾日尼城堡,許多人都認為財寶就藏在該城堡內。1950年有個英國人願出一億法郎買下城堡,但被主人拒絕了。另外有人認為聖殿騎士團的財寶不是放在阿爾曰尼城堡,而是在法國的其他一些城堡。最後的結論,看來要等到財寶被找到之後才能確定。不過到那裏旅遊還是可以領略一下歐洲中世紀的城堡風采。

拿破侖擄走的俄羅斯珍寶之謎

1769年8月15日,拿破侖生於地中海的科西嘉島上的一座古老房子裏。1771年7月21日,這位蓋世英雄接受了洗禮。依據法國的習俗,“洗禮”代表著一個新生命的開始。但對於拿破侖來說,他的洗禮不僅代表著一個生命的開始,更象征著一個時代的開始。從此,拿破侖時代大幕揭開,給世界增添了一個令人永遠難以忘懷的傳奇故事。

1809年,英、奧組成第五次反法同盟,被拿破侖挫敗。隨後,俄國公開表示允許其港口升掛中立國旗幟的英國船隻駛人停泊,這標誌著俄國加入了以英國為首的反法同盟一方。於是,1811年,拿破侖做出了一個決定——征服俄國,把俄國版圖納人自己的帝國之中。

1812年春,拿破侖陳兵波蘭,為征服俄國做最後的準備。拿破侖的戰略計劃是速戰速勝,不給俄國一絲喘息的機會,在最短的時間內迫使俄國人與他的軍隊決戰。於是,拿破侖讓士兵隻帶了四天的麵包,隨軍的供給也隻備有二十天。

1812年6月,躊躇滿誌的拿破侖率領著他的四十五萬大軍開始渡過涅曼河,進人俄國荒原。麵對空前強大的敵人,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一世任命巴萊克為俄國陸軍元帥。

6月26日,拿破侖大軍急奔維爾紐斯,打算包圍俄軍主力,一舉擊潰對方。但是他撲空了,俄軍主力已退向德裏薩陣地,7月3日,拿破侖率軍來到維帖布斯克,想搶在俄軍之前阻擋他們的會合。然而又晚了一步,兩支俄軍一齊退至斯摩梭斯克。8月16日至18日,法俄兩軍在斯摩梭斯克城前激戰,拿破侖未能圍殲俄軍。18日夜裏,俄軍再次後撤,拿破侖不得不率領著法軍再次拚命追趕,俄軍退至莫斯科,拿破侖也隨後追到莫斯科城下。

當法軍進人斯摩梭斯克時,就發現俄國人采取焦土政策,早?”將該城燒毀。雖然最後的決戰還沒開始,但法軍為了能越過俄國境內的大平原與沼澤地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到達莫斯科時,原來四十五萬的大部隊隻剩下十六萬人。6月份準備的糧食到現在已經吃得差不多了,但屢戰沙場的拿破侖並不擔心,他認克裏姆林宮遠眺為一旦攻下莫斯科,一切問題都可以解決。

在俄國,“全俄羅斯都希望讓庫圖佐夫指揮軍隊”,加上沙皇亞曆山大一世對巴萊克的不斷撤退也極為不滿,於是8月份命令庫圖佐夫為所有聯軍的總司令。庫圖佐夫被認為是當時俄國最有軍事才能的元帥,也是惟一能和拿破侖相抗衡的人,他上任後立即在博羅季諾修築防禦工事,以期能阻擋法軍的前進。

9月17日,拿破侖率軍從博羅季諾城正麵發動進攻,從早晨六點直到中午,在五公裏長的戰線上雙方投入兵力達二十六萬、大炮一千二百門,這場拉鋸戰的激戰一直持續到當天下午才結束。俄軍損失二十二名將軍,法軍傷亡四十七名將帥,戰鬥開始僅十個小時雙方傷亡總數即達十萬人。夜幕降臨後,俄軍在猛烈炮火的掩護下開始慢慢撤退,拿破侖終於取得了在這場被稱做“自火藥發明以來最慘烈的一場血戰”的勝利,此時,他滿懷著對最後勝利的期望,向莫斯科逼近。

拿破侖是很有藝術修養的,他對俄國首都莫斯科早就仰慕已久,他知道莫斯科被俄國人視為“聖城”,而莫斯科的克裏姆林宮,則被人們看做是俄國的象征。拿破侖手下專門負責搜羅藝術珍寶的大臣們,想到馬上就要進人莫斯科,馬上就能看到克裏姆林宮更是激動不已。他們如數家珍地告訴拿破侖說,不論是克裏姆林宮的獨特建築風格還是宮內豐富的收藏品都使她成為世界建築史上的精品和藝術收藏的寶庫之一。克裏姆林宮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建築,而是一個建築群體。宮內包括寺院教堂、皇宮和鍾樓。教堂的中央是一個高高聳立的教堂冠,周圍由八個獨立的小教堂組合而成,錯落有致地分布著八個洋蔥頭形狀的教堂頂,每一座教堂都有不同的五彩繽紛的花紋圖案。公元12世紀時,伊凡三世企圖以莫斯科取代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成為東正教的中心,因此不惜重金聘請意大利巴洛克巨匠來設計克裏姆林宮。人們所熟悉的那個塔形建築是克裏姆林宮圍牆上二十座座塔中的一座,叫斯巴斯基塔,是塔樓中最漂亮的。塔尖上鑲有紅色五角星,下麵有一座直徑為六米的大鍾,字盤以黃金鑄成,每十五分鍾報時一次,十二點整時鳴奏進行曲。這個座塔是最高的一個座塔,高達八十米,也有人稱之為俄國的凱旋門。克裏姆林宮的教堂建築很有特色。宮內有一個教堂廣場,廣場四周圍繞著四座教堂:十二使徒堂、聖母升天堂、天使報喜堂及聖彌額爾堂。但最美的教堂要數與斯巴斯基塔相對的、有“用石頭描繪的童話”之稱的華西裏·伯拉仁內教堂。它是伊凡四世時所建,由幾座參差不齊的高塔組成,中間最高的方形塔高達17米。雖然這九座塔彼此的式樣、色彩均不相同,但卻十分和諧,更難得的是它與克裏姆林宮的大小宮殿、教堂搭配出一種特別的情調,為整個克裏姆林宮增輝添彩。大克裏姆林宮坐落在教堂廣場附近,它是沙皇的宮殿。為了使世界上不能再建成這麼美麗的建築,當年的伊凡雷帝在竣工時弄瞎了所有參與的建築師的雙眼。

9月14日,拿破侖終於攻占了莫斯科。然而,當他進城之後才發現,昔日美麗繁華的莫斯科如今幾乎成了一座空城。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庫圖佐夫下令於9月15日夜間開始從周圍燒毀這座美麗的聖城——他們自己的首都。原來,庫圖佐夫決定不與拿破侖交戰而放棄這座聖城,他說:“我放棄莫斯科,是為了讓拿破侖走向滅亡。”

法軍在艱苦漫長的行軍後,一到莫斯科城便狂飲得酩町大醉,根本沒有人想到去滅火。隨後,莫斯科的建築物一幢又一幢地被燒毀,大火燒毀了大半個城市,五天五夜才自行熄滅。

隨著衝天的火焰,拿破侖一切的希望也破滅了,俄軍沒有投降求和,反而是拿破侖曾幾次主動提議媾和,表示願意與俄國締結“最寬大、最輕鬆、最光榮、最不侮辱人的和約”,而沙皇竟置之不理,法軍隻能在一片片廢墟中紮營度日。10月中旬,莫斯科下了第一場雪,它預示著莫斯科寒冷的冬季就要來臨了。拿破侖的軍隊是6月身著夏裝出發的,加之軍糧短缺,根本無法在莫斯科過冬,於是,他命令部隊10月19日開始撤退,沒有料到這一撤退竟造成更大的災難。

11月初,暴風雪來臨了,凜冽的嚴冬無情地吞噬著這些身著夏裝的法軍。在歐洲向來威風凜凜的拿破侖炮兵和驍勇善戰的騎兵在麵對大自然的懲罰時束手無策,整營整營的兵力一夜之間被冰凍瓦解。士兵們被凍死、凍僵的不計其數。

相反,庫圖佐夫率軍向莫斯科東南方退卻,三天後他又突然領兵迅速向西挺進。他的戰略是扼守通往俄國南部富庶地區的通道,襲擾法軍所有的補給線,不讓拿破侖得到任何軍需給養。

果然,拿破侖準備從南方“未經戰火破壞的省份”撤冋軍隊,庫圖佐夫發動小亞羅斯拉韋茨戰役,經過十八個小時激戰,迫使法軍調頭隻能沿著人侵的遠路撤回。而俄軍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勇猛追擊。當撤退的四萬法軍到達比利西納河時,發現河上的橋已落人敵手,身著夏裝的法國工兵們在冰天雪地中瘋狂搭橋,終於在11月26日完工。剩下的殘兵敗將開始過橋渡河,法軍花了三天三夜才全部過河。但他們沒想到集結在橋畔的俄軍此時?”蜂擁而至,在俄軍強大的炮火中,24000名法軍隻因難以抵禦嚴寒而戰死在比利西納河岸。

就在拿破侖大軍瘋狂大撤退途中,法軍龐大的輜重隊中有二十五輛裝滿了在莫斯科掠奪的戰利品的馬車突然失蹤了。拿破侖得知這一消息氣急敗壞,連忙命令手下部將火速趕到出事地點,但一切都無濟於事,士兵們此時想的隻是逃命,哪裏還顧得上什麼“輜重”。

12月中旬,法軍終於走出了噩夢般的俄羅斯領土,拿破侖馳騁歐洲的45萬大軍此時隻有27000人回到了巴黎。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拿破侖在莫斯科之戰如此慘敗?拿破侖大軍的輜重隊裏那二十五輛車裏到底裝了什麼?後來又被隱藏在何處呢?

對於拿破侖的這次慘敗,有的曆史學家認為,如果不考慮政治的因素,僅僅從戰術思想上分析這場戰爭,拿破侖的戰術並沒有問題。但是,他無論如何也沒想到俄國人竟然會放火焚燒自己的聖城莫斯科。在他的戰爭辭典裏麵,從來沒有這樣的條目,在曆史上沒有發生過為了阻擊對方的進攻而燒毀自己國家首都的戰例。他認為這樣做如同反法同盟向巴黎進攻,而要他做出焚燒巴黎的命令,這是不可能的,但俄國人卻這樣做了,於是,拿破侖失去了這場戰爭。

對於第二個問題,讓我們先聽聽一名叫尤·勃可莫羅夫的前蘇聯學者的觀點:“拿破侖繼續痛苦的退卻,因感到目前處境的危險,他深知在莫斯科所掠奪的古代的武器、伊凡大帝紀念塔上的大十字架、克裏姆林宮中的珍貴物品、教堂的裝飾品以及繪畫和雕像等已無法帶走,但又不甘心讓俄軍奪去,所以就命令將這些東西沉人薩姆廖玻的湖裏。”

拿破侖在敗退時,曾和兩名親信乘著雪橇往西疾馳,其中一人名叫阿倫·德·哥朗格爾。此人在他的冋憶錄中寫道:“11月1日,拿破侖從比亞吉瑪退走。11月2日,我們來到了薩姆廖玻。第三天,到達斯拉普柯布。在這裏,我們遇到大雪的侵襲......”

哥朗格爾寫道,拿破侖曾命令把戰利品沉入薩姆廖玻的湖裏。

從此人的回憶錄中可以看出,兩者提供的日期和地點是完全相符的。後來,尤·勃可莫羅夫還參閱了一些俄國人、英國人和法國人所記述的有關這方麵的材料。那些材料一致認為拿破侖是1812年11月2日把從莫斯科掠奪的戰利品扔進了薩姆廖玻的湖中。

有人會問,假如拿破侖真的把這二十五輛車的寶藏沉人湖中,那些參與此事件的法國士兵不會全部死絕,那麼,他們為什麼後來不到此地尋找呢?要知道法國人是很勇於冒險和追逐財富的。還有,二十五輛車的寶藏決不是一個小數目,這麼大的事情,俄國人後來難道真的會一點不知道?

也有人分析認為,將戰利品沉人湖中的決定是在前無退路後有追兵的特殊情況下,拿破侖突然做出的。

參與此事的都是職業軍人,而不是什麼冒險家和探險家,對這些法國士兵來說,他們再也不願意去這個噩夢般的地獄。而當地小村子裏的村民即使知道此事,在兵荒馬亂的戰爭期間他們恐怕也隻能望湖興歎。

所以,尤·勃可莫羅夫深信,如果戰利品確實沉人了湖裏,那它現在應該在那裏“沉睡”。尤·勃可莫羅夫在列寧圖書館花了大量時間進行查閱,幾乎翻遍了所有的地圖。但令人感到失望的是,在比亞吉瑪、薩姆廖玻一帶並沒有什麼湖。後來,他給蘇聯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去了信,對方答複說:“在比亞吉瑪西南二十九公裏的沼澤地有條叫薩姆寥夫卡的河。那塊沼澤地也是以這個名字命名的。”

離開比亞吉瑪二十九公裏的沼澤地,拿破侖11月1日在比亞吉瑪,第二天到薩姆廖玻……這樣看來,隨著歲月的推移,這個湖有可能是變成沼澤地了。那一百多年來,是否有人對這塊地方進行過探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