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勃可莫羅夫給有關機構發了信,詢問這方麵的情況。有的對他的疑問置之不理,有的即使回信也是“無可奉告”。隻有斯摩棱斯克地方政府內政管理局記錄保存室提供了一點材料:1835年,根據斯摩棱斯克地區長官的命令,由夏瓦列巴奇中校率領工兵部隊曾對這個湖進行勘查。他們先測量了湖水的深度,在離水麵五米深的地方,有堆像岩石般的堆積物,鉛錐碰上去,似乎聽到一種金屬的聲音。地區長官向國務大臣報告,國務大臣又呈報給沙皇。尼古拉一世撥款四千盧布,用來建立圍堰,以便把水抽幹。後來,圍堰完成了,水也抽幹了,但呈現在眼前的僅是一堆岩石。捜尋到此就中止了。
被人們稱之為“騎在馬背上的世界靈魂”的拿破侖,在歐洲可謂所向披靡無往而不勝,拿破侖的大帝國征服了許多民族,也主宰著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命運。可以說,他在更大的範圍內重新組合了整個歐洲,並使整個歐洲為之臣服。他不僅成為曆史上最偉大的征服者,其個人權勢也達到了頂峰。拿破侖自視為查理大帝的繼承人,並大封親族,封其妹為多斯加尼大公;其弟路易為荷蘭親王;其幼弟哲魯米為西發裏亞國王;長兄約瑟夫為那不勒斯王;其侄子路易·拿破侖為貝爾格大公,歐洲幾乎全為拿破侖家族所控製。
誰能想到他在莫斯科大撤退之後,又兵敗滑鐵盧,並被放逐到南大西洋中的聖赫勒拿島。一位征服整個歐洲並企圖征服世界的天才經過五年的監禁之後病逝於該島。臨終前,他說道:“除了我的名字,我什麼也沒有留下。”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自那時起,一個半世紀以來,拿破侖隱藏的這批無價之寶就給後人們留下了一個似乎永遠無法破解的謎。
黃金珠寶指數:★★★☆☆心動指數:★★★☆☆綜合指數:★★★☆☆
俄羅斯斯摩棱斯克位於東歐平原中部。西南、西部和西北部與白俄羅斯接壤,北部與普斯科夫州、特維爾州交界,東北與莫斯科州鄰,東部與卡盧加州交界,東南與布良斯克州交界,是著名的二戰戰場,喜歡軍事的朋友倒是可以去看一看。
沙皇黃金寶藏之謎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之後,1919年11月13日,沙俄海軍上將阿曆克賽·瓦西裏維奇哥薩克率領一隻部隊,護送著一列二十八節車廂的裝甲列車鄂木斯克沿西伯利亞大鐵路向中國東北邊境撤退。就在這趟戒備森嚴的列車上裝載著沙皇的五百噸黃金。這批黃金都是沙皇從民間搜刮來的民脂民膏。這隊人馬經過三個月的艱難跋涉,來到了貝加爾湖的湖畔,由於饑寒交迫,有許多人死去了。哥薩克將軍發現鐵路已被徹底破壞了,無法通行,隻好命令部隊改乘雪橇穿過貝加爾湖去中國邊境。
冰麵上積了厚厚的雪,在刺人肌骨的暴風雪之中,五百噸黃金裝上了雪橇,在武裝人員的押送下,雪撬在八十公裏寬的湖麵上,像蝸牛一樣邊掃著積雪邊前進。到了1920年3月初,貝加爾湖麵上的冰突然出現了裂縫。據說,哥薩克的所有部隊和五百噸黃金全都沉人了水深一百多米的湖底。
事情過去十八年之後,有一個生活在美國的沙俄軍官斯拉夫·貝克達諾夫公開了身份,並對人講:“沙皇的這批財寶並沒有沉人貝加爾湖,早在大部隊抵達伊爾庫茨克之前就已經被轉移走,並且早已被秘密埋藏了起來。因為當時的形勢已很明朗了,大部隊不嗬能撤退到滿洲,不論從哪個方麵來考慮,最好的做法就是把這筆黃金秘密埋在一個地方。當時我跟一個名叫德蘭柯維奇的軍官奉命負責指揮了這次埋藏黃金的行動。我倆帶上四十五個士兵,把黃金轉移出來之後,就把它們埋在了一座已倒塌的教堂的地下室裏。這事辦完之後,我們把這四十五名士兵帶到一個采石場上,我和德蘭柯維奇用機槍把他們統統槍決了。在返回的路上,我發現德蘭柯維奇想暗算我,於是,我搶先一步掏出手槍把他打死了。這四十六個人的死亡根本不會引起注意,因為當時每天都要失蹤一百多人。就這樣,我成了現在惟一掌握沙皇金寶秘密的知情人。”
1959年,貝克達諾夫曾利用一次大赦的機會返回蘇聯,並在馬格尼托哥爾斯克碰上了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時認識的美國工程師。此人始終沒有透露真實姓名,隻用假名,叫約翰·史密斯。史密斯了解貝克達諾夫的情況,建議他共同去當年埋藏沙皇金寶的地方。於是他們在一個名叫達妮姬的年輕姑娘的陪伴下,一起在離西伯利亞大鐵路三公裏處的原教堂地下室裏找到了仍然完整無損的沙皇金寶。他們隻取走了部分黃金。隨後,當他們開著吉普車,正要通過格魯吉亞闖過邊境時,突然一陣密集的子彈掃來,在彈雨之中,貝克達諾夫被當場打死,而史密斯和達妮姬則扔下車子和黃金,驚恐萬分地逃出了蘇聯。
如今,這批沙皇金寶的線索又斷了。假如五百噸黃金確實沒有沉人貝加爾湖底,要找到它,還需要史密斯或達妮姬出來證實才能揭開謎底。
黃金珠寶指數:★★★★☆
心動指數:★★★★☆
綜合指數:★★★★☆
旅遊鏈接:俄羅斯貝加爾湖
旅遊小貼士:
俄羅斯貝加爾湖位於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中國古稱“北海”,曾是我國古代北方民族主要活動地區,漢代的蘇武牧羊即在此地。貝加爾湖狹長彎曲,長636千米,平均寬48千米,最寬處79.4千米,好似彎彎的月亮鑲嵌在東西伯利亞翠綠的崇山峻嶺之中。貝加爾湖麵積約31500平方公裏,居世界第八位。它是全世界最深也是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科學家們曾作過假設:若無其他河流注人貝加爾湖,而以安加拉河目前的年平均流量流出,需四十年才能把貝加爾湖水流幹;若全世界的主要河流均向貝加爾湖注入,則約需一年時間才能灌滿,該湖的水可供五十億人飲用半個世紀。河口中間聳立著一塊巨大的圓石,在滾滾洪流中,巨石似翻滾遊動,氣勢宏偉,是湖區的一個奇特景觀。美麗富饒的貝加爾湖,在世人心中,一直藏著神奇色彩!
克裏姆林宮地下寶藏之謎
俄羅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伊凡雷帝,在克裏姆林宮的地下室藏有大量珍貴的書籍和重要的文件,這一說法既流傳於民間,也記載在書本上。但遺憾的是,親眼見過的人卻很少。雖然從幾個世紀以前就開始有人進行探索,然而時至今日,所謂伊凡雷帝“書庫”仍是欲窮底蘊而不能的一個謎。
1533年,年僅三歲的伊凡雷帝即位。1547年1月19日,在克裏姆林宮烏斯賓大教堂舉行了隆重的加冕儀式,大主教馬卡裏把鑲滿珠寶的皇冠戴到莫斯科大公頭上,伊凡正式加冕為俄國第一個沙皇(沙皇一詞來源於羅馬皇帝的稱號“凱撒”,意即皇帝)。
1550年,伊凡雷帝頒布新法,改革地方行政製度和軍事機構。為了鞏固具有專製政權的中央集權國家,他對以前的封邑公爵、世爵封建主、大貴族進行鎮壓。“雷帝”這一使人感到恐懼的外號,正是由此而來。
伊凡雷帝收藏了大量的書籍,可能是真實的。這主要是從有關弗恩修道院的修道士馬克西姆·克裏柯的傳說而得知的。據說這是一大批非常寶貴的古代抄本,其數量之多,足以抵得上一個圖書館。
這批書籍從何而來呢?
據說,是伊凡雷帝從祖父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和祖母索菲婭·帕妮奧洛克絲那裏繼承來的。索菲婭是東羅馬帝國的末代皇帝康士坦丁·魯斯十一世的侄女。她來到莫斯科時,曾從帝國的皇家圖書館裏帶走了不少極為珍貴的古代抄本。無疑,這些都是稀世的珍本。
伊凡三世想把所藏的書籍編個目錄,就叫馬克西姆.克裏柯來完成。此人曾在巴黎的教堂學習過,很樂意做這項工作。此外,他還利用這個機會,把本國使用的斯拉夫教會的翻澤本同希臘的原著進行了對照,對許多誤譯之處,逐個地加以訂正。
克裏柯的這種做法使莫斯科的大主教約瑟夫大為不悅,認為有損教會的尊嚴。不久,他就離開了皇宮,後又被教閉開除,還受到各種迫害。
以上就是有關修道士馬克西姆·克裏柯和伊凡雷帝書庫的傳說。在這些傳說中,對圖書的編目工作是否完成了,大量書籍藏在克裏姆林宮的什麼地方,則無從知曉。
在16世紀編輯的《裏波利亞年代記》中,對此事有如下記載:
“德國神父魏特邁曾見過伊凡雷帝的藏書。它占據了克裏姆林宮地下室的兩個房間……”
使人感到不解的是,在同時代的其他文獻或記錄中,都沒有提起伊凡雷帝“書庫”之事。這是什麼原因?是藏書已散失了,抑或是本來就不存在呢?
到了19世紀,有兩個德國人對帝室書庫之說很感興趣。其中一人為了弄清藏書的來龍去脈,還特意來到莫斯科。他在古代記錄保管所裏查遍了有關這方麵的材料,也沒有找到所需要的線索。後來,他又對克裏姆林宮的地形進行了調查,也難以確定書庫的下落。盡管如此,他在離開莫斯科時,仍然認為:“我堅信,伊凡雷帝的書庫還沉睡在一個不為人所知的地方。解開這個謎,對世界的文化來說可能聯係著非常重要的發現。”
對書庫的命運,專家們的意見也是不一致的。有人說“克裏姆林宮發生火災的時候,這批藏書可能被燒毀了”,有人說,“這些書全移放到莫斯科大主教的圖書館,後來好像都散失了”,還有人認為,“伊凡雷帝的藏書確實存在,有必要對克裏姆林宮進一步進行探索……”
這些看法暫且不談。而關於克裏姆林宮的地下室,還有如下一段傳聞:
19世紀末,克裏姆林宮古玩器類的權威,曆史學家紮貝林,曾聽某官員說過,他在造幣廠的文書保管所裏看到一本很奇怪的書,上麵記的全是從前的事。其中有這樣一件事:在1724年,彼得大帝決定遷都彼得堡,把莫斯科作為陪都。同年,一個在教會工作的名叫奧希波夫的人,來到彼得堡,向財務管理部門提出一份報告,談到莫斯科的克裏姆林宮地下有兩個秘密的房間,房間的鐵門上貼了封條,還加了大鎖,裏麵好像是放著許多大箱子。
經過一番研究,有關方麵立即著手開展對克裏姆林宮地下的調查。但不久,從彼得堡傳來指示,命令停止調查。
九年之後,這個奧希波夫再次提出要求,希望能對克裏姆林宮地下進行發掘。
結果怎樣呢?在公文保管處所保存下來的報告中曾這樣寫道:“盡管全力以赴,但沒有發現秘密場所。”
蘇聯科學院的索伯列夫斯基院士認為,雖說奧希波夫失敗了,但不能斷言伊凡雷帝書庫就不存在。他深信,這個謎總有一天會解開的。
黃金珠寶指數:★★★★☆
心動指數:★★★★☆
綜合指數:★★★★☆
俄羅斯克裏姆林宮是俄國曆代帝王的宮殿,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中心,與紅場毗連,它們一起構成了莫斯科最有曆史文化價值的地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克裏姆林宮為紅場最主要建築,是俄羅斯民族最負盛名的曆史豐碑,也是全世界建築中最美麗的作品之一。它初建於12世紀中期,15世紀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時初具規模,以後逐漸擴大。16世紀中葉起成為沙皇的宮堡,17世紀逐漸失去城堡的性質而成為莫斯科的市中心建築群。克裏姆林宮南臨莫斯科河,西北接亞曆山大羅夫斯基花園,東南與紅場相連,呈三角形,周長二千多米。二十多座塔樓參差錯落地分布在三角形宮牆邊,宮牆上有五座城門塔樓和箭樓,遠看似一座雄偉森嚴的堡壘。宮殿的核心部分是宮牆之內的一係列宮殿,建築氣宇軒昂,體現出曆代俄羅斯人的聰明才智。另有政府大廈和各種博物館。最具特色的是一組有洋蔥頭頂的高塔,它們是在紅磚牆麵用白色石頭裝飾的,再配上各種顏色的外表,如金色、綠色以及雜有黃色和紅色等。它由俄羅斯著名建築師巴爾馬和波斯尼設計,不同於歐洲古代的哥特式與羅馬式,而與東方清真寺風格頗為相似。克裏姆林宮也吸收了西方建築的精粹,它的幾幢主要建築都是由意大利設計師設計的。所以,克裏姆林宮建築藝術上博采眾長又獨具特色,獲得普遍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