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的劇作家拉辛模仿阿裏斯托芬的《馬蜂》,創作出了《愛打官司的人》,其中也塑造了經典的仆人形象;英國的小說家斯威夫特也曾受到阿裏斯托芬的影響;菲爾丁曾模仿古希臘舊喜劇寫政治諷刺劇;德國大文豪歌德曾經改編過《鳥》;而德國的浪漫派詩人海涅也自稱是阿裏斯托芬的繼承者。
米開朗基羅·迪·洛多維科:死有何懼
著名雕刻家、畫家、建築家之墓
就在達·芬奇在意大利聲名遠播的時候,在佛羅倫薩,有一位比他年長23歲的藝術家也開始嶄露頭角,並逐漸在名氣上與他不相上下,這個人就是米開朗琪羅——西方最偉大的雕塑家。達·芬奇、拉斐爾和米開朗琪羅並稱意大利文藝複興藝壇三傑。
對畫畫萌發興趣
米開朗琪羅剛剛6歲,他的母親就去世了,父親隻好把他托付給一個石匠的妻子照顧。耳濡目染,他自小就對雕塑產生了興趣。後來,父親要送他去學習拉丁文和希臘文,但是他卻執意要學畫畫,不管父親如何訓斥他,都是毫無用處。
13歲那年,米開朗琪羅進入意大利佛羅倫薩著名畫家多梅尼科·吉蘭達伊奧的工作室,在那個地方,他初步接觸到了自己終生所從事的神聖職業,並以讓人難以想象的速度把握了繪畫技巧。之後,他進了佛羅倫薩統治者羅倫佐·美第奇一手創辦的“自由美術學校”,因為他卓爾不群的才華,備受羅倫佐的高度重視和特別愛護。就這樣,宮廷中眾多的藝術品成了他的研究對象,與此同時常常出入宮中的那些詩人和學者也給了他很大的影響。
在這麼短暫的四年當中,他在美第奇宮裏獲得了要成為一名偉大的藝術家所必須具備的基礎條件,這為他整個藝術創作生涯奠定了非常堅實基礎。在這裏,他受到了當時世界一流的藝術熏陶,良好的創作氛圍使他的藝術靈感如同雨後泉湧,大師們的悉心指點使他迅速拉近與頂尖藝術造詣水準的距離。
在統治者羅倫佐的府邸之中,專門設有學術研究機構“柏拉圖學院”,供羅倫佐籠絡的大批學者研究學問,他們在羅倫佐的支持之下專門建設一種全新的思想體係——人文主義,他們的思想主旨是:“要把世界歸還給人,把人歸還給他自己,把人的藝術、文學和科學,還有作為個體的獨立的思想和感情歸還給人。”在他們的這個思想體係裏麵,人是絕對不能像奴隸那樣,被死死地捆綁在教條主義之上,並在鎖鏈的桎梏中死亡而腐朽。
米開朗琪羅還喜歡去聽反對宗教黑暗的激情演說,因此他經常去聆聽宗教改革家、修道士薩伏納羅拉的演說。這位純粹的、具有崇高理想的宗教改革家,為了拯救人類的命運而毫不畏懼宗教法庭的嚴酷審判,這給米開朗琪羅以極大的精神震撼,在他的靈魂裏麵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羅倫佐·美第奇去世後,米開朗琪羅失去了這位非常重要的保護人,此時的佛羅倫薩也陷於一片混亂當中,他深感故鄉不宜久留,於是風塵仆仆地奔赴威尼斯和波倫亞,後又轉道羅馬尋找新的發展機會。羅馬,是一座古老的文化藝術之都,米開朗琪羅目光所觸的古代雕像鱗次櫛比,仿若走進了一座巨大的古代藝術寶庫,使米開朗琪羅大開眼界,藝術境界大為升華。
這時候的米開朗琪羅年僅23歲,受到法國紅衣主教委托,為著名的聖彼得教堂設計製作《哀悼基督》雕像。這件雕像成為了經典之作,使米開朗琪羅名聲大震,在羅馬家喻戶曉,標誌著這裏自多納泰羅之後又升起一顆雕刻巨星。當米開朗琪羅26歲的時候,他載譽回到意大利的故鄉佛羅倫薩,可謂衣錦還鄉,引起高度的關注,受托立即投入到《大衛》雕像的設計製作中,曆時三年的潛心創作,最終完成了這一傑作。這個石雕被安放在韋吉奧宮,根據統治者的意思放置於正門前麵,被認為是佛羅倫薩的守護神,同時也是當局民主政府的象征。
24歲那年,米開朗琪羅開始以雕塑家的身份從事創作,創作了《大衛》(雕塑)和《聖家族》(壁畫)等。此後,他開始給教皇在梵蒂岡的西斯廷小教堂畫壁畫。整整四年裏,他自己在500多平方米的天頂上畫出了343個人。米開朗琪羅筆下的巨人充滿了力量,讓人能夠從中體會到對人類的莊嚴頌歌。這一浩大無比的工程,按理來說應該找一些幫手,不過這以後隻有一個調製顏料的人讓他比較滿意,所以繪畫部分隻好由他親曆親為。
米開朗琪羅曾經師從著名畫家古蘭達約,但是古代雕塑卻讓他獲得了真正的啟發。他一邊花費時間領悟古人的成就,一邊忙於解剖人體,對人體的構造和運動有所了解。有了這些基礎,他就能夠充分發揮人體的表現力。達·芬奇的藝術充滿了深邃的智慧,而米開朗琪羅在力量和氣勢上更勝一籌。在他的雕塑和繪畫裏,一個個巨人一樣的形象變得豐滿、真實起來,就是那些女性形象都顯現出剛勇的氣勢。
新柏拉圖主義者
米開朗琪羅塑造的雕像《大衛》就像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是美學中的經典,也是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代表作品。米開朗琪羅在一塊早就被廢棄的名貴石材上雕刻出了大衛,把生命從石頭裏釋放了出來。憑借著他完美的技藝和強烈的自信心,米開朗琪羅才完成了這一完美的作品。15世紀的兩位久負盛名的雕塑家多納泰羅和委羅基俄也曾經雕塑過大衛的形象,不過他們塑造出來的大衛是少年。但是米開朗琪羅所塑造的是一個有著健美的體魄的青年男子。從15世紀的少年大衛發展成米開朗琪羅的成年大衛,似乎象征了文藝複興時期從早期轉入盛期。
到了晚年,米開朗琪羅把自己幾乎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建築上。1546年,他成了建造天主教教會最大教堂——聖彼得大教堂的總監。在他的努力下,這座教堂成了羅馬最為壯觀的景致之一。
米開朗琪羅是一流的大理石像雕塑家。在他看來,藝術是“人的製作”,而不是科學,唯一能讓他獲得滿足的就是把立體的實物從羈絆中“解放”出來。對於米開朗琪羅來說,肉體雖然高貴,卻也是肉體在世間的樊籠。
米開朗琪羅一輩子都沒有結婚,將自己的整個生命都獻給了藝術。1564年2月18日,米開朗琪羅在佛羅倫薩溘然長辭,他把靈魂贈予上帝,他將肉體留給塵土。
他們推動世界——科學家的墓誌銘
雅各布·伯努利:我行我素的人
縱然變化,依然故我
銘刻他墓碑上的頌詞不唱主角,僅僅是為了反襯同時鐫刻的一種神奇的曲線。縱觀他的一生,無時無刻不在與數字交織糾纏。步入不惑之年之後,他開始如癡如醉地研究對數螺線。這種非常“奇葩”的數學結構,經過種種演變仍然保持對數螺線。他感慨這種曲線是多麼神奇,仿佛從其輪回如初的奇特軌跡上親眼目睹自己一路走來的坎坷曆程。臨終前,他托付親人,為他在墓碑上鐫刻曲線,同時加上一句“縱然變化,依然故我”。這最後的囑托,彰顯出這位集數學家、天文學家、力學家等多重身份於一身的人,高傲的內心和傳奇偉大的一生。
郵票上的富商之子
這個人叫雅各布·伯努利,他對數學近乎癡狂。第22屆國際數學家大會於1994年在瑞士的蘇黎世開幕,瑞士郵政特別發行以雅各布·伯努利的頭像,以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數定律、大數定律的幾何示意圖為圖案的郵票,以示紀念。
雅各布·伯努利的家庭從17世紀後期開始,逐步演變成數學大家族,這個家族生活在瑞士的巴塞爾,曾孕育出11位科學家,雅各布·伯努利是這個家族中的第一個數學家。如果,雅各布·伯努利遵從他父親的期望,成為一名神學家或是企業家的話,世界科學史上將會失去一顆耀眼的明星。
1654年12月27日,瑞士巴塞爾一如往常,這一天,雅各布·伯努利來到人世,為他的這個家族帶來了新的希望。
他的爺爺是藥商,家族原籍比利時,因被迫害而逃跑到法蘭克福,於1662年移居巴塞爾。他的父親接管了家族紅火的藥材生意,並成為市議會成員和地方行政官。他的母親,則是市議員兼銀行家的千金小姐,他的家庭可以說是人人羨慕的對象,正因如此,嚴格的家教,以及殷切的寄托,使雅各布·伯努利完全失去了人生抉擇的“自由”。
出生於這樣的家庭,本性天資聰穎的他,得到了全方位教育,並通過苦讀,從巴塞爾大學畢業。可是,這個富家子弟沒有興趣去接手家族的生意,而是在父親的失望中繼續他的求學之途。
1671年,雅各布·伯努利17歲,拿到了藝術碩士學位。那時候的藝術專業,專指“自由藝術”,內容非常廣泛,涵蓋算術、天文學、幾何學、文法、雄辯術等門類。這個看似比較順從乖巧的男孩,心目中對此向往已久,他隱隱約約地感到,有一個聲音在指引著他的未來之路,但這並不是父親一直以來所期盼的那條路,他在等待、期盼著一個得以轉變的時機。
順從父親的意願,1676年,22歲雅各布·伯努利取得神學碩士學位。在此期間,他對數學產生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但是,他在數學上的興趣卻遭到父親的反對。這個時候,倔強的雅各布·伯努利竟然違抗父親,偷偷學起了數學和天文學。
1676年,他拋卻了自己殷實的家庭,到日內瓦做起了一名家庭教師。從1677年開始,在那裏創作《沉思錄》。內心強大而行為看似幼稚的他,開始規劃如何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可是誰能想到,這些念頭使他,以及他的整個家族的命運發生了悄然的變化。
旅行的意義
他那不安分的內心,高度渴望能夠領略外界的千奇百怪,想以此來滋潤急需養分的脈搏。1678年,雅各布開始他人生的第一次學習旅行。
於是,他來到了充滿浪漫情調的法國,充滿濃鬱香氛的荷蘭,魔法夢幻般的英國,以及學術氛圍高度嚴謹的德國。在旅途中他積極拜訪各地知名的大學者,他那紳士的素養和謙虛的風格給很多人留下了良好印象,並與各國數學家建立通信聯係。其中,他在法國度過兩年的美好時光,專門研究所鍾愛的數學問題。
最開始的時候,他對牛頓和萊布尼茨的工作毫無所知,但是他並不害怕向陌生的領域探索,勤能補拙是他的基本信條。他首先弄清笛卡兒的《幾何學》、沃利斯的《無窮的算術》,還有巴羅的《幾何學講義》。再後來,他熟悉了萊布尼茨的工作,這個著名的數學家成為了他的導師,雅各布等得意弟子發揚光大了萊布尼茨的工作,進一步開拓了微積分領域的研究。通過這一次特殊的旅行,雅各布初出茅廬的稚氣被逐步退盡,眼界大為開拓,認識和結交了一大批對他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的摯友。當然,這當中也包括他那位脾氣異常古怪的導師。
雅各布通過旅行獲得了更多的靈感,他喜歡這種充滿異域情調的學習方式。1681~1682年間,他又一次踏上新的旅途,這一趟旅行,他接觸到了更多的數學家和科學家。這些名流才俊們對這個千裏迢迢求學的年輕人很慷慨,給了他不少難得的學習機會。
通過大量的訪問和文獻查閱,雅各布的知識結構變得非常豐富,他的學習興趣更加熾熱。這次旅行,他在科學上的建樹就是發表有關慧星的理論,以及之後被高度評價的重力理論。
回到巴塞爾後,雅各布從1683年起陸續發表關於科學技術的一些文章,並且繼續研究他非常感興趣的數學著作。四年之後,雅各布在《教師學報》發表《用兩相互垂直的直線將三角形的麵積四等分方法》的文章。這個數學之星冉冉升起,贏得越來越多的關注。當初那個在旅途之中充滿激情的懵懂青年,在自己的學術生涯中完成了漂亮、華麗的轉身。
1684年以後,雅各布轉變研究領域,從事詭辯邏輯研究。這期間,他和富商的女兒結婚,姑且不管這是否為家族而聯姻,我們知道這個高傲執拗的人隻會在家庭的幫助下迸發出更大的學術熱情。若幹年後,他的兒子尼古拉·伯努利成為藝術家,還出任巴塞爾市議會的議員和藝術行會的會長。可以想見,這位堅定、浪漫的學者對兒子的成長,肯定有著非同一般的影響。
1685年,他出版了概率論的文章,這也是他最早的關於概率研究的文章。在沃利斯以及巴羅等人的影響下,他的研究涉及數學、光學、天文學等方麵,並從這些研究領域轉向微分幾何學。他並不擔心跨領域研究,天分和勤勉使他做起這些研究來得心應手。
他的弟弟約翰·伯努利同時跟其學習數學。1687年,雅各布成為巴塞爾科學院的國外院士,這個榮譽一直伴隨他到1705年去世。在這期間,他與萊布尼茨一直保持通信聯係。1699年,雅各布又被推舉為巴黎科學院的國外院士,1701年被柏林科學協會列為會員。
和他的同輩們相比,雅各布算是個高產的數學家,產生了許多重要的數學成果。當中有懸鏈線問題(1690年)、伯努利雙紐線(1694年)、曲率半徑公式(1694年)、伯努利微分方程(1695年)、等周問題(1700年)等。觀其一生,雅各布對數學最重大的貢獻,在於概率論的研究。1685年起,他發表了以賭博遊戲中輸贏次數為研究對象的論文,並以此形成其重要的學術論著《猜度術》。
雅各布的那位弟弟,親眼目睹了胞兄為攻克艱深數學難題而開展的艱苦奮鬥過程,見證這位高傲倔強,甚至有些固執的數學之星,如螺線般絢爛的學術研究生涯,還曾同兄長激烈爭論。兄弟之間基於學術矛盾甚至產生嚴重對峙,雅各布去世後,他的遺孀和孩子為保護《猜度術》而將此優異研究成果深深保藏。一直等到雅各布去世的第八個年頭,這本著作才印製出版,得以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