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西爾維婭·普拉斯:我是個笑吟吟的女人(3 / 3)

甚至在戰爭初期,普呂多姆就對當時的社會加以觀察分析,由此尋找生活存在的意義。他的抒情詩《破碎的花瓶》討論了人類內心的各種悲劇。在心理成分少而哲學成分多,甚至帶有玄學成分的詩作中,詩人就上帝是否真正存在、上帝能否保證公正等提出了疑問,在詩人的《私人日記》中,普呂多姆表示無法理解,上帝怎麼會允許發生在聖地亞哥教堂的大屠殺。他發覺這個題材是良好的詩歌素材,8年後即1872年,他出版了哲理長詩《命運》,深入探究了聖地亞哥慘案所蘊含的意義。詩人越來越多地創作這類長篇詩歌,反而很少寫那種使他成名的抒情短詩。他最後一部抒情詩集,是1875年出版的《枉然的柔情》,討論了對愛情毫無希望的追求。

對普呂多姆來說,美與真理是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1868年6月5日,普呂多姆在日記中興奮地寫道,他終於清楚地認識了美與道德之間的聯係。藝術家能塑造在美學上使人愉悅的形象,人類完全能呼應其道德觀念而使其自身的生活成為一件可愛的藝術品。

從詩人的散文以及理論著作中可以看出,他對玄學和美學具有濃厚的興趣。普呂多姆去世後,他的一些理論著作陸續出版,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於人類自身的探索與研究。

有個非常有意思的小插曲。很多讀者喜歡普呂多姆早期的抒情詩,甚至有些人認定《破碎的花瓶》是詩人最優秀的詩作,這使詩人自己產生不滿。瑞典文學院的專家與這些讀者的觀點相同,將其在抒情短詩上的成就,作為授予詩人諾貝爾文學獎的理由;而詩人的理想主義和道德普教,則被瑞典文學院說成是作為文學獎獲得者合適的素質。

隨著時代的發展,讀者審美情趣的變化,普呂多姆這樣一位手法傳統、思想保守的詩人,逐漸淹沒在其他眾多偉大的詩人中間,他的《破碎的花瓶》被收入若幹的選集,而他視為畢生心血結晶的長篇訓諭史詩,則被讀者認為缺乏想象力和詩意。但至今,普呂多姆年輕時的抒情詩,仍被人們視為詩人最優秀的作品。從這一現象看,當年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們的看法是完全正確的。

對於晚年的普呂多姆,很多人還在爭論是否應該歸入高蹈派詩人,對此,批評家們意見不一。當然,普呂多姆畢生追求形式的精致與思維的科學精確,這兩點主要針對浪漫主義的激情過度,而這恰恰是高蹈派的定義。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有些批評家認為,普呂多姆後期的主要作品都非常注重道德說教,這使他與其他高蹈派詩人產生迥然的不同,理由是高蹈派詩人的定義是對美,而非對真理產生興趣的詩人。研究者謝弗認為高蹈派詩人具有7種不同的風格,“重哲理”就是其中的一種風格,而普呂多姆便是其中當仁不讓的重要一員。

晚年的普呂多姆獲得諸多詩歌方麵的榮譽:入選法蘭西學院,被提名為榮譽勳位團成員,最後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可不幸的是,他的健康狀況持續惡化,風癱和失眠每一天都折磨著詩人。他在巴黎南部的夏特內度過了他生命的最後15年,1907年9月7日那一天,他在妹妹陪伴下,坐在花園裏平靜地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紀堯姆·阿波利奈爾:浴火涅槃的鳳凰

我的心宛如一簇躍動的火焰

私生子、詩人、畫家,為和平而戰死的英雄,集多種傳奇色彩於一身,他就是法國著名詩人——阿波利奈爾。他的父親是意大利軍官,母親是波蘭貴族,他自己卻是法國人,犧牲在尼斯保衛戰的戰場上,這一切完全是一部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詩篇。阿波利奈爾是一個私生子,隨母親姓德·科斯特羅維茨基。他生長在巴黎,當過銀行小職員、書店夥計、報刊記者,給有錢人家當家教。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加入法國國籍,並走上從軍之路。一次戰鬥中,他身負重傷,在後方醫治時與一位法國姑娘結婚。然而婚後不久,他便在戰場上犧牲。這一切令人暈眩的人生經曆,讓這位詩人憑添了更多的傳奇色彩。

深陷盜竊案泥淖

阿波利奈爾的作品龐雜,詩歌尤其突出。他雖以詩歌聞名,但卻是從創作小說開始走上文學的道路。他的作品向世人昭示,人隻有擺脫常人認為的某些負擔,才能走向神聖。他的代表作《醇酒集》,力求從傳統詩律的桎梏中獲取解放,非常重視詩歌的節奏與旋律,從而開始了現代詩歌結構革新的方向。1903年他與青年畫家、詩人亞黎等人創辦月刊《伊索的盛宴》,登載詩畫,非常大膽,頗具創新。1913年他在《美學深思錄》中,濃墨重彩地介紹了立體派繪畫。

然而一切的轉折,似乎就埋在那一場荒誕的“戲劇”中。

1911年8月,《蒙娜麗莎》在巴黎盧浮宮被盜。小偷皮耶雷出盡了風頭,他隨身攜帶一件從盧浮宮盜取的雕塑找到一家報社,以此舉來嘲笑盧浮宮保衛防備工作的不健全,並揚言知道被盜名畫《蒙娜麗莎》的去處。這條震驚世人的消息刊登在第二天該報的頭版上。阿波利奈爾非常吃驚,他和好友畢加索都曾經向皮耶雷購買過一些從盧浮宮盜出的雕塑作品。

阿波利奈爾和畢加索商量,決定將所購買的贓物丟進塞納河。

兩人將雕塑裝箱,鬼鬼祟祟地走到塞納河邊,卻因川流不息的人群,找不到動手的合適時機。兩人無奈,又回到了畢加索的居所,反複商量後,他們放棄了將那些珍貴藝術品丟入塞納河的打算。

第二日,阿波利奈爾把贓物移交報社,希望報社將這些雕塑還給盧浮宮,但是不能透露他的姓名。報社收下贓物後,卻將這件事在報紙頭條刊登出來。警察順藤摸瓜逮捕了阿波利奈爾。

巴黎警察局因為《蒙娜麗莎》盜竊案發生後,一直沒有任何有價值的線索和調查進展;自稱小偷的皮耶雷,出逃後一直寫信給報社聲稱名畫是他自己偷盜的。警方逮捕了阿波利奈爾,妄圖在巨大的社會輿論壓力之下,拿阿波利奈爾做擋箭牌。警方對外宣布:阿波利奈爾和皮耶雷是盜取《蒙娜麗莎》事件的主謀,他們隸屬於國際文物盜竊集團,並且是骨幹成員。

阿波利奈爾頓感自己陷入深淵。他希望畢加索能夠站出來,幫他說上幾句好話,證明他和小偷皮耶雷沒有任何關聯,以洗刷自己的冤情。

詩人又一次失算了。畢加索被傳訊時,堅持聲稱自己與眼前這位曾經的朋友不相識。畢加索的這番言語,將詩人推入絕望的境地,徹底擊碎了詩人敏感脆弱的心。詩人絕望地哭泣著,畢加索也跟著號啕大哭,審訊官被迫中止審訊。

警方10天以後找到準確線索,解除對阿波利奈爾的懷疑,並將他釋放。詩人出獄之後,遠遠地離開了朋友圈,並絕口不提他和畢加索之間的瓜葛。

阿波利奈爾參戰後,朋友們都認為,他走上戰場的目的是洗刷在巴黎坐牢的屈辱。誰也不曾料到,詩人、戰士阿波利奈爾,正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布勝利的前兩天,離開了即將到來的和平世界。詩人年僅38歲的生命倉皇落幕。

經曆盜竊案的風波,畢加索在與朋友們的交往中被漸漸冷落。他經常受到良心的譴責,惶惶不可終日。1929年,畢加索在阿波利奈爾去世10周年的時候,為這位曾經的朋友立了一塊墓碑。已近暮年的畫家,在提及當年的盧浮宮盜竊案時,表現出了深深的羞恥和愧疚。

但這對於阿波利奈爾,已經不再重要了!

暈眩的一生

阿波利奈爾的文學創作之路是從小說開始的,但是出色的還是詩歌。他先後出版了詩集《動物小唱》(又名《奧菲的隨從》,1911年)、《醇酒集》(1913年)、《美好的文字》(1918年)。

在《醇酒集》中,阿波利奈爾力求從傳統詩律中解放出來,所以在創作的時候他非常注重詩歌內在的節奏和旋律,這個大膽的變革開辟了現代詩歌結構的新方向。由於新節奏的采用,詩中那種純樸、自然、清新、親切的意境非常和諧地展現了出來,這部詩集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法國抒情詩發展史上的裏程碑。阿波利奈爾所創造的詩歌,涉及非常廣泛的題材,風格迥異,他創作的那些嚐試利用詩句來構圖的“圖畫詩”,對詩歌形式的發展更是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而《美好的文字》是一部詩人在戰壕中匆匆寫出來的包括很多短詩的詩集。這部在戰爭烽火中產生的詩集,標誌現代詩體和格律第一次得到了徹底的解放。在這部詩集中,他把一些詩句分散排列成了奇異的圖像,也就是後來的“立體詩”。

阿波利奈爾創作的《醇酒集》和《美好的文字》對法國現代詩歌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除在詩歌方麵的傑出表現外,他的小說創作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他的小說情節曲折,離奇起伏而富有懸念。他常常通過詼諧、戲謔和嘲諷的文筆來展現人們的內心世界,把那些矛盾而又真實的內心世界於荒謬悖理中展現出來。著名的作品有1910年的小說集《異端派首領與公司》,1916年的《被殺害的詩人》。

在他眾多小說作品中,有兩篇寓意深刻的作品不得不提。

一篇是《阿姆斯特丹的水手》,他所講述的是一個水手,莫名其妙地陷入了一樁綁架殺人案。他是無辜的,但是沒有人能證明他的清白,因為此案唯一的見證者是一隻鸚鵡,而它所能做的卻隻有重複水手死前最後的歎息:“我是清白的!”這是怎樣的一種黑色幽默啊!

另一篇《被神化了的殘疾人》所講述的則是一個不幸的人在失去自己的左手左腳和左眼左耳以後,時間觀念也一起失去了,極具戲劇性的是,如此的他卻成了人們眼中的永恒者。這篇作品仿佛在告訴人們“人有很多的負擔,但似乎隻有擺脫了常人的負擔,才有可能邁向神聖”。

此外,由他創作的劇作《蒂雷西亞的乳房》(1917年)被世人稱為超現實主義的發軔之作。

歐裏庇得斯:詩人的故鄉是雅典

全希臘是歐裏庇得斯的紀念碑,

詩人的骸骨在客死之地馬其頓永埋,

詩人的故鄉是雅典──希臘的希臘,

這裏萬人對他讚頌,欣賞他的詩才。

雅典的郊外有一塊石碑,已經被歲月嚴重侵蝕,非常斑駁,上麵刻著所有希臘人對於一位詩人全部的熱愛,他就是歐裏庇得斯,希臘人心目中的悲劇大師。

命運,取決於行為

歐裏庇得斯不相信命運,在這位詩人看來,神無法支配人的命運,人的命運僅僅取決於自己的行為。

作為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之一的歐裏庇得斯,以他飽含悲憫之情的創作,反映了雅典奴隸社會民主製度在走向衰落時的政治、思想危機。他關注民主,反對內戰,同情被壓迫的婦女、窮人、奴隸。詩人更是對神權表示出了巨大的懷疑。

在當時的雅典,婦女長期處於被壓迫地位,主要被禁閉於家中,也遵從仿若中國式的“三綱五常”,不能參加任何公共活動;而男子則高度放縱,可以有外室,隨意尋歡作樂,且法律和道德毫無管束。歐裏庇得斯對此現象感到憤慨,寫了好幾部家庭問題的悲劇。

例如悲劇《伊翁》,其中的太陽神阿波羅與凡女有一段私情,又拒絕願承擔相關責任。該劇處處責備在外胡作非為的男子,暴露了雅典男子的罪行。

在《阿爾克提斯》中,詩人塑造的命中注定短命的國王阿德墨托斯,命運之神許諾他假如有人能夠替他去死,他就能夠長壽。阿德墨托斯不可思議地懇求過他年老的父母,讓他們替死,但是被拒絕。最終是他的妻子阿爾克提斯自願做了他的替死鬼。後來,赫拉克勒斯將阿爾克提斯從死神手裏搶回來。該劇是對雅典男人極端自私自利行為的批判,也是替雅典婦女為了男人的一己之私而犧牲一切發出的控訴。

《美狄亞》是詩人最感人的悲劇之一,劇中的美狄亞是個會施法術的公主,她背叛家庭,幫助伊阿宋獲取金羊毛,並同他趕到希臘的伊奧爾科斯。在那裏,她為伊阿宋報殺父之仇,但伊阿宋並沒有恢複王權,於是帶著老婆和兩個孩子流亡科林斯。之後,伊阿宋卻另有圖謀,要另娶科林斯國王的親生女兒,國王計劃把美狄亞驅逐出境。起初,美狄亞和伊阿宋還爭吵起來,再後來假裝與他和解,並使用毒藥害死國王和公主,然後再親手殺死自己兩個小孩,乘車向雅典逃竄。該劇批判婚姻製度的不合理和男女地位的嚴重不平等,痛責雅典男人的不道德,以及自私自利。美狄亞的悲慘遭遇,是當時婦女的共同悲劇,詩人對此表示無限同情。

為平民呼籲和平

詩人的作品主要是在內戰期間創作完成,因此這些作品比較全麵地反映了雅典政治、經濟危機中的各種思想意識。戰爭自公元前431年打到公元前404年。戰爭初期,雅典屬於侵略者一方。那個時候的雅典,對盟邦采取高壓策略,還強迫中立的城邦加入提洛同盟,尊雅典為首。米洛斯拒絕加入,雅典便攻陷這個小島,把小島上的成年男子全部殺光,婦女全部淪為奴隸。歐裏庇得斯嚴厲譴責侵略,維護正義。

歐裏庇得斯痛恨米洛斯戰役的極端殘酷,他創作了《特洛伊婦女》專門描繪特洛伊亡國的種種慘象:波呂克塞娜是特洛伊王後赫卡柏的女兒,被希臘人殺害,用來祭奠阿基琉斯。赫卡柏奉勸她的兒媳、特洛伊主帥赫克托爾的遺孀安德羅瑪克,給阿基琉斯的兒子皮羅斯當小妾,以便能夠將赫克托爾的小兒子阿提阿那克斯撫養長大,他日再行恢複特洛伊的王權。然而不幸的是,這孩子被從城牆上扔下,當場摔死。從這些場景可以明顯地看出,詩人是在反映米洛斯的大屠殺。這部悲劇,對被侵略者表示了極大的同情,是古希臘戲劇的傑作。

詩人的風格可謂華麗,語言優美流暢,對話則近乎口語,自然生動。他的詩歌創作特點是明白和清晰,但卻常常夾雜著冗長的說理和辯論。

詩人善於描寫所塑造人物的心理。《希波呂托斯》主要寫變態的戀愛心理,《伊翁》主要寫妒嫉的心理,《酒神的伴侶》主要寫瘋狂心理。在《美狄亞》當中,棄婦的恨與賢母的愛激烈交織,美狄亞要殺死兩個兒子,但是又不忍下手,心裏非常複雜,對此刻畫非常細膩深刻。這樣複雜的心理描寫,在一般的古代文學作品中極為罕見。

深感可惜的是,詩人在世時,他的悲劇卻沒有受到廣泛歡迎;在他死後,其名聲始振。著名的喜劇詩人阿裏斯托芬非常欣賞他的才華。在《詩學》中,亞裏士多德對歐裏庇得斯有不少的指責,但卻稱讚他“最能產生悲劇的效果”。詩人對羅馬和後世歐洲戲劇產生的影響,比稍早於他的兩位重要的悲劇詩人——埃斯庫羅斯和索福克勒斯要更為深遠。羅馬詩人塞內加和奧維德都從他的《美狄亞》中獲得文學營養;但丁在《神曲》中明確提到過歐裏庇得斯;高乃依、拉辛和歌德三位重量級的文學家,曾經模仿過詩人的作品;英國的詩人拜倫、雪萊、布朗寧等也高度推崇偉大詩人歐裏庇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