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到底是一種什麼類型的人物?是一個“反英雄”?一個“局外人”?還是一個“多餘人”?是一個現代“遊俠”還是一個都市“流浪漢”?是更像堂^吉訶德還是更像唐璜?甚至王二到底是幾個還是一個?我們都不太清楚,但無論如何,王二這樣一種形象、這樣一種對生活的感受方式、這樣一個記錄時代的方式都是極其獨特的。王二是一個不想與時代對抗但還是有點不合時宜的人物,然而又恰恰要由他來看這個時代^由一個不合時宜的人來看這個時代,也許是再適宜不過的。王二這一形象的意義尚難判斷,但卻足可以使作品傳世了。
對《黃金時代》我隻是初讀,又是倉促交稿,隻能談些印象。我感覺作者對語言的把握能力極具功力,包括在古文與外語方麵都有很好的修養。作者對小說形式可能性的探索達到了竭盡其所能的程度,具有相當的創意,其敘述的角度和方式不斷地轉換,令人耳目一新。但是,對形式的探索也有可能失去一些讀者,包括一些作者並非不介意的讀者。作者一種獨特的幽默感和想象力則使人印象至深。語言、想象力和幽默感,這已經可以成就一個很好的小說家了,而我還感到了作者的一種深厚、開明的智慧和學養。所以,這樣一個作者的猝然離去,不能不讓人感到極其痛惜。在一個大量製造印刷品的時代裏,好作品很容易被淹沒,於是我希望有好的批評,好的批評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能在某種程度上對抗這種淹沒,預先指出那在時潮退後會仍然屹立的東西,而不必以作者的死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