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讀《黃金時代》(1 / 2)

初讀《黃金時代》

讀《黃金時代》,首先吸引我的是其中的邏輯。王二插隊那地方的隊長說王二打瞎了他家母狗的左眼,王二若想證明他的清白無辜,隻有以下三個途徑:1.隊長家沒有一隻母狗;2丨或者該母狗天生沒有左眼;王二是無手之人,不能持槍射擊。不巧這三條一條也不能成立。王二知道是誰打瞎的,但他不能出賣朋友。然後,又有傳聞,說王二與另一個隊的醫生、丈夫坐牢的陳清揚搞破鞋,要證明他們無辜,隻有證明以下兩點:1.陳清揚是處女;2丨王二是天閹之人,沒有性交能力。不幸這兩點又難以證明。

這大致就是《黃金時代》的辯誣邏輯:如果說你是8,你證明你是7,是6,或者是9,是10都沒有用,你必須證明你是0,或者根本不是個數字才行,餘者可以類推。比如說你“反動”,說你是“壞人”,大致也都得如此證明,也就是說,你必須證明你根本不會動,你根本不是人才行。當然,這些證明都很難。不過,王二也有自己的辦法:一天他借了朋友的氣槍上山,看見了隊長家的母狗,就射出一顆子彈打瞎了它的右眼,這條狗既無左眼,又無右眼,也就不能跑回去讓隊長看見了一一天知道它跑到哪兒去了。對於搞破鞋的指控,大致也是如此辦理,因此才有了一個鹹濕的故事。但是,在那個時代裏,許多人並不是都能有王二這種辦法的,於是自戕者有之,發瘋者有之!真的反動、真的不反動,真的不再是人者也有之。

王二後來出息了,還寫了篇哲學論文,他舉出下麵兩個推論:1.凡人都要死。皇帝是人,皇帝也會死。2丨凡人都要死。皇帝是人,皇帝萬歲!這兩種說法王二都接受。他認為在他所在的世界上存在著兩個體係:一個來自存在本身,一個來自生存的必要。隻是具體應用時必須做出判斷,事關存在,就從大前提、小前提,得出必死的結論;事關生存,那就高喊皇帝萬歲萬萬歲。通過學習和思想鬥爭,最後可以達到這樣的境界:可以無比真誠地同時說“皇帝必死”和喊“皇帝萬歲”,可以無比熱情地同時唱“從無救世主”和“出了大救星”。

我們很少讀到真正有哲理意味的小說,我這裏所說的“哲理”不是明確的道理,而恰恰是暖昧的、剌激人思考和分析的,如卡夫卡的小說所提供的。我想,8年前出的憶溈的《遺棄》是一本,不過它很快就湮沒無聞了;最近史鐵生的《務虛筆記》也是,但也罕見書評。王小波這本書也應當算,哪怕就憑作品直接描述及其中隱含的邏輯,其中還有許多看似荒謬的故事,例如王二總被老魯追逐、武鬥守樓等等,當然,最耐人尋味的還是王二這個中心人物。

王二想按他真實的本性去生活,但是,他又生活在一個有相當多禁忌和麵具的時代,王二是少有的一個在那樣一個掩飾的時代裏不加掩飾的人。所以他老是磕磕碰碰,王二對強者不以為然,有時也有損招,但一般並不正麵對抗,對女性、弱者、受害者相當心軟,甚至有點憐憫,但這種憐憫一般總是隱藏得很好,隻是偶爾一露,例如在賀先生橫死、劉老先生饞死的時候。王二碰到障礙並不想鬥爭或者率眾反抗,他的辦法是不爭辯、不正麵對抗,不妨有一些妥協,他不執著,對什麼事都有點無可無不可,但基本上還是我行我素,讓別人無可奈何,他自己也無奈,但絕不是一種沉重的無奈,而是輕輕鬆鬆的無奈。他的許多行為幾近“下流”,但他並無惡意,並不想傷害誰,他甚至可以說是經常做好事的,雖然這好事滿足了對方的心願,卻被社會視為“壞事”,他做這種好事也沒有明確的目的和強烈的熱情,當然也不是損己利人、舍身飼虎。他有幾分義氣,也有一點痞氣一一而這種痞氣也許是為了對付同樣帶有一點痞氣的時代,這種痞氣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在一個一本正經的時期之後,時代突然放鬆了一下,雖然放鬆了一下又馬上收緊了,但一旦嚐過這種滋味,本性如此的人就再也不願意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