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當我說出熱愛,更多的物事需要重新辨識。誘惑胎死暗夜。蛇背負原罪,它的信子遍嚐毒液。我長出鰭、堅刺和鱗甲,重回萬劫不複的深水。
當我說出熄滅,一切才剛剛開始。
第二節
我還不能如此沉靜。我還沒有來到這塵世,我的娘坐在雕花的床邊,她將雙腳輕輕擱在榻板上,凝神望著木格子窗外,這是5月,楊梅等著掛果,萬物正值盛年。娘歎了口氣。她在憂慮什麼呢?我還不能如此沉靜,也沒有離去的理
由,我還不知道萬物的名字,更不知道我自己就有智慧和權力可以給萬物命名,或,至少,我得在子夜的時候,跑到娘麵前,清清亮亮喊一聲:“娘!”
第三節
如果秋日如期來臨,我將一次次告誡內心,遠離絕望與銷毀。
。遠的童年,我看見我的妹妹跑在田間的泥路上,青草不斷沒過腳背。我根本不想叫住她。和我一樣,和鄉間所有的牲口一樣,她也會輕而易舉獲得生育、沉默的能力。
誰也奪不走生之闊大。哪怕時間。
第四節
影子是虛的,它永遠比我長或更矮,它隻能緊緊依附在大地、牆壁或其他物什,它可能被割裂,但沒有一點血跡。
沒有光,影子會回到我的身體,它並沒有消失。
第五節
孩子的手裏攥著這個世界的秘密。世界是多麼的龐大啊,情色、名利與一切崇高的夢想,是多麼沉重,隻有孩子可以在這中間純淨地行走,隻有孩子可以把一切輕輕捏在手裏玩耍,如果不愛了,他就放下,丟棄。
第六節
每一個人的身體,就像每一片樹《,是如此的不同。我們不需要重新打量,隻消讓簡短的話語沒有歧義,讓天光微露,讓眼睛裏隱蔽的空洞、深淵徹底瓦解。一片《子,又一片《子,一地的《子,它們糾纏於風、離散、相聚;我們糾纏於鏡中的自我。
第七節
最初,原初的世界和親人映在我的眼中,我卻不會說話,更講不出一個感激的字;稍後點,我可以說出歡喜,說出我想要的,說出病痛,我想說的都清晰地在心裏盛著,我所有講出的話,就是我想寫下的句子;再後來,我學會用鉛筆
書寫,我常常用橡皮擦掉一些寫錯的字;再後來,我開始漫長地用鋼筆、一次性吸水筆寫字,每寫一筆,我很難更改它,而我寫下的,越來越不是我內心孕結的言語。現在,我用鍵盤敲字,感覺每一個文字,豈止缺少了氣血,它們像一群蝴
蝶的魂魄,在暗夜自由出沒。
第八節
我們偏離了自己,附著在很多事務與應酬中,身形與口舌越來越薄如刀刃。晴好的天氣裏,我們將一個虛脫的自我投影在大地。每當天陰下來,我們停下手中的活,憂傷如此繁盛,在黯淡裏不敢出聲。
第九節
我以為在光明裏,我可以活得自由,但我發現周遭的人遮身蔽體,他們的房子堅硬,院牆上插有碎玻璃或尖尖的鐵鑄的刀子,連窗子都像他們說出的每一句話一樣,用不鏽鋼網防範著,我還發現一些樹木的枝條被修剪,一團泥巴已被
燒製成精美的瓷器遠走他鄉;我以為在黑暗裏,我可以活得自由,事實上,每條街道上都有不聲不響的男人女人在張望,他們走走停停,或徑直躲進茶樓、酒肆、夜店、別人的懷抱,並不想回家。2010年裏有一周的晚上,我們在客廳專門
等待一隻老鼠,然後將它殺戮。而這隻老鼠顯然一無所知。
第十節
娘一次次受孕,她有4個孩子。小時候,娘會給她每個生日的孩子下一碗麵,並打兩個荷包蛋壓在麵條下麵,她撫摸著我們的頭,看我們津津有味地吃完。這種觸摸、這種情景使我迷戀,溫暖。娘教給我們初始的應對事理的經驗。
“太燙了,別挨壺子。”“下樓梯,注意點。”“水太深了,別往前邊挪了。”“快叫阿姨,你看阿姨多喜歡你,她都親你好幾下呢。”“妹妹比你勁兒小,讓著她點。”我明白了,我們是從
娘這裏出發的,娘很早就教給了我們對待這個世界的態度和方法。一種家庭生活,我們將受用一生。
第十一節
自然依時序而動,語言也不能成為我們避難的居所。像一朵花怎麼突然開放,一株油茶怎麼突然抱子,我的腳心出水,手心裏滿是汗,身體越來越潮濕,朝暮之間,習慣性的潮汐漲滿、湧退。月光與粘稠的情緒混合在空氣中。我將在
一次次傷害中自愈,在一次次自愈後獲得堅忍之名、傷之榮耀。在這場風暴中,誰都是靜默的,答案秘而不宣。
第十二節
我們離成長並不。遠。長出喉結,長出結實的胸脯,學會節製、穿越、撫摸,漸漸地擁有屬於自己的聲音,步履,節奏,擁有難以摧毀的意誌,悲情的過往,能於所有人中,找出自己。
第十三節
隔離沒什麼不好。從一條街到另一條街,從一朵花到另一個春天,從一個詞到另一個天堂,從一個人到另一個圈子,我們可能隔著路程,隔著年代,隔著牆,或僅隔著一顆心。因為相隔,才不會逃離,才不會想擺脫,才沒有責任;因為相隔,才可以有變化萬千的天氣,才會心生出惦記,一個
人的塵世才被不斷驅策,翻騰,得以蔓延。
第十四節
何處是我的邊緣?詩,季節,還是夢境?
第十五節
我走丟過嗎?哪一次從外麵回來,娘不是輕拍著我的後背,喃喃地喚:“崽崽,回家了哦,回家哦。”我受過驚嚇、丟過魂兒嗎?我記得孩提時候看到樓板上放的籬笆樁子,有一根橫橫地伸出來,在夜晚的燈光下像老虎的腳爪一般,
當時就嚇哭了,半夜發起高燒來。娘急了,天蒙蒙亮就把我帶到四奶奶家,四奶奶口中含糊不清地念念有詞,末了將一根黑棉線在我左手腕繞了幾圈,打個死結,臨了囑娘將自己穿的貼身短褲每晚偷偷塞到我睡的枕頭下,再到水邊“喊
魂”。娘抱著我,沿著屋前小溪走出好遠,在黑夜裏一聲一聲扯著喉嚨喚我:“寸丹,回家哦——回家哦——”連續幾個晚上,娘一路喊,一路往家走,喉嚨都喊嘶了。我一直深信,我是那些神秘的夜裏,娘從水邊把我重新領回來的。
第十六節
我是愛你的。越過了那麼多人,越過了那麼多雙熱烈的眼睛,我來到你的身邊。
第十七節
逐水而居。席草而眠。我是娘睡在稻草上的孩子,永遠接近大地,被稻香、烈焰、無邊的燼末圍繞,窮盡一生,我何曾離開過糧食、火焰、微弱的歎息?我吸納地氣,並將河流引灌於周身,我曾成為黑暗田“的一部分,成為春天的一部分,成為娘哼唱的歌謠的一部分,而現在,我將用體溫,和精氣,用一生,顯露這一切。
第十八節
在鄉下,堂屋正麵的牆上是神龕,敬奉著天地國師,還有神明的先祖。光亮搖》,像永遠不滅。我的先祖飛翔,他堅硬的翅膀是一擊閃電,輕易劃開我們的夢境。我無數次從他下麵經過,他永在上麵,完整而不見傷口,他早喪失了聲音、氣息,成為薄薄的一張紙,他永遠睜開的雙眼,讓我瞬間洞悉我命相的秘密、血脈的秘密。
第十九節
我父親背著長長的彎刀進山,砍回柴火,他教我辨認毛板栗樹、葛藤、金銀花、像草莓一樣鮮豔的蛇泡。他把毛板栗丟在腳下一碾,去掉尖刺,取出果實,他把采下的金銀花交給娘曬幹,沏成花茶,蛇泡子紅豔豔的卻是有毒的,他說
你碰都不用碰它。大雪蒼茫,父親領我們到屋後的山坡印雪人,他選定一塊平整的坡麵,平衡好身體後埋頭撲下去,然後,小心撐起身子起來,頓時,他的臉、鼻子、整個身形的輪廓都印在了雪上。父親,他永遠愛你。即使你是一片雪地
第二十節
我是水,我沒有形狀,是眾人爍金之口、之眼、之心,囿我於形。
第二十一節
臍帶相連,我得以獲取足夠萌生的養分;但我說過,我必定得從母體剝離出來,才能擁有整個的靈魂。除了自己,我毫無歸所;除了命定的方向,我別無它途。
第二十二節
這片腐殖質地的黑土啊,是多麼濕潤、肥沃,我隨時準備藏匿其中,沉入濕黑與根莖中。光明永浮在大地之上,一個個春天像我的記憶,在溫暖中必定死灰複燃。綠色那麼浩蕩地將要向遠方不斷鋪展,果實剛剛啟程,它們的青澀正
像我懷春的姊妹,漸漸地凸凹有致,渴望著被人摘下和撫摸。不需要偽裝,任何一種窺視,她們都會臉紅。我願永居這南方的泥土,泥香四溢,子嗣勞作,我願被這隱秘的幸福覆蓋。
第二十三節
娘在盈茅坡種了大片紅薯,她抹著汗,用二齒鐵耙挖出來,一部分洗淨煮熟,搗成薯泥,刮成薄薄的薯片,晾曬在卸下來的門板上,再與父親一起把門板抬到田地裏事先紮的高架子上,還有一部分多的就裝進陰涼的地窖貯藏起來。
盈茅坡好長啊,那些藤蔓好長啊,那飄著淡淡薯香的秋收後的田“好空曠啊,像無端生出的憂傷。
第二十四節
六月的夜,短促,悶熱,我與姐姐同睡一張黑漆的高低床上。月光斜斜地,照進房間的一角,我驀地驚醒。姐姐的身體裏淌出經血,流在水竹篾簟子上,我挨著她的右手上。姐姐弓身背對著我,熟睡著,毫無知覺。我覺得姐姐是一尾
魚,正遊蕩在我不曾到過的水域。我的恐懼消失,或壓根兒就沒感到恐懼。我隻是一個旁觀者,看著她吐出歡快的水泡,那些細細的波紋,像細密的網,不停地網住她,蕩開,又
網住她,她沉溺其中,絲毫感覺不到危險,我的憂慮頓時隱約可見,我非常渴望她永不被什麼網住,那些透明的水遠離不可測的黑暗。在岸邊,我卻是聞到了我似曾熟悉的水草的腥味。
第二十五節
我躲在暗盒裏,少年的時光就是一個暗盒子。那時候,我看不見外麵,我必得在黑暗中顯影出喧囂與繁複,那些輕薄的影像。我對這個世界的窺探是從自身開始的,我不知道能否堅持到最後,或是倒在中途。
第二十六節
父親隻給我買藍黑墨水寫作業,每次打鋼筆水,我便想那墨水是純藍的,或是純黑的沾了水也不被浸壞而模糊的碳素墨水。我還想擁有一些書本,課本之外的,裝幀不一定貴氣,但樸素、動人,能讓人迷醉。少年時,很多細小的願望
散布在荒蕪、貧窮的時間裏,很多都不能得到與實現,溪澗“樹一般,自生自滅,這種瞬間的不可控感、挫敗感,讓我學會克製。
第二十七節
六月六,曬紅綠。娘一天都在陽光下翻曬過冬的棉絮、一家人的衣衫,那些過往很久不穿的衣物上有的起了淡黃的斑跡,黴菌敞開在陽光緊密的場院。對麵廂房裏,外婆支起木格子窗,她坐在窗下,陽光便也打在了她身上,她攤開衣箱,拿出白布滾邊的青色壽衣,拿出壽鞋,青布麵子,鞋底是白土布打的,上麵的白棉線針腳壓得緊致,拿出富麗堂皇
的紅綢緞壽被,上麵開滿繁花,鳳凰飛翔。她微微抬頭,也許還能看見堂屋一角已打製好的她的壽棺,用兩條高凳架著,是上等的楠木,等幹實了,她的子孫在來春就會再上灰,刷上黑漆的瀝青,或用瀝粉、貼金等,雕畫上鶴鹿、青鬆、柏樹、騰雲駕霧的黃龍、古琴古畫、桃榴壽果等絢麗有序的圖案。此刻,娘與外婆都不說話,之間隔著成千上萬噸光線,光線密不透風,那麼粘稠、美好,成為一匹金晃晃的錦緞,柔天似被什麼抽空,又漸漸被什麼在填充滿。
第二十八節
我隻喜歡那些民間的腔調,民間的顏色。本真,雜亂,隻遵循自然的秩序,神秘而不可解。我隻愛妹妹小時候用泥巴捏出的器皿,碗、盤子、缸子、罐子,沒上釉彩,每一個都土模土樣,卻又古靈精怪地透著一種光芒。我說她怎麼不捏飛鳥,她便用泥勺子從旁邊的井裏舀來水,倒進泥碗裏,頓時,天空和鳥都在布滿裂紋的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