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他人對你的看法毫無意義(3 / 3)

大致說來,我們更應該通過不曾說出口的話語,而不是經由說過的話來顯示我們的見解。選擇前者是聰明的,而采用後者則是虛榮心使然。

高貴與出眾的頭腦無法理解常人的思量

通常,那些具有高貴本性和出眾思想稟賦的人,會令人吃驚地暴露出缺乏對人情世故的了解,尤其在他們年輕的時候。他們因而輕易受到別人的欺騙,或者被他人引入歧途。

但那些具有庸俗低下本性的人卻很快就懂得了在這世上站穩腳跟。

當我們缺少經驗時,我們就隻能對事情做出先驗的判斷。……對於平常庸俗的人來說,他們先驗的知識就是出於自我的角度對問題的看法。但對於高貴優越的人,情況可不是這樣。正是因為這一點,他們和常人明顯不同。在他們以自己的思想和做法掂估他人時,他們的算量就不是準確的了。

總的來說,我們全部的社會生活就是一出持續上演的喜劇。內涵豐富的人會覺得這些乏味、無趣,但平庸之輩卻樂此不疲。

禮貌之於人,猶如溫暖之於蠟

禮貌的言行就像假幣,在使用假幣時也吝嗇、小氣就是不智的表現,而慷慨施予則是聰明的做法。

禮貌行為就是人們在日常交往的小節方麵,默契、有計劃地掩飾起自己的利己本性。

這(禮貌)當然被視為虛偽的行為。盡管如此,人們仍然要求別人做出禮貌的行為,仍然讚揚禮貌的行為,因為用禮貌外衣掩藏起來的東西,亦即人的自我和利己之心,實在是醜陋和難看,人們不會喜歡看到這些令人厭惡的東西——雖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人人都有這種利己之心。

禮貌就好比我們寧願用布簾把難看的東西遮擋起來。

保持禮貌就等於我們訂下一條閉嘴保持沉默的協議:我們都將互相忽略和避免責備對方在道德上和智力上的缺陷。

因為禮貌的緣故,我們的缺陷就不會輕易暴露出來,這對大家彼此都有好處。

保持禮貌是一種明智的做法,因此,不禮貌的言行就是愚蠢的。

隨意地和不必要地以不禮貌的方式對待別人而因此與人結下怨仇,就猶如自己放火燒掉自己的房子一般的瘋狂。

蠟在本質上是堅硬和易脆的,但稍加溫暖就會變得柔軟,人們就可以把它捏成隨意喜歡的形狀。

同樣,運用禮貌和友好,甚至可以使一個執拗和敵視他人的人也變得順從和隨和。所以,禮貌之於人就猶如溫暖之於蠟。

我們應該時刻記住一般常規的禮貌隻是一副張開了笑臉的麵具,所以當別人偶爾挪動或者片刻收起他們的麵具時,我們可不要大驚小怪。

對於我們來說,相當幸運的是,人們以聰明和禮貌掩藏起彼此間的惡意,不讓我們看到這種憎惡情緒其實是多麼普遍地存在,那“眾人之間的相互混戰”——至少在人們的思想裏——是如何持續地進行。

真正的朋友會與你感同身受

真實不虛的友誼有著這樣的一個前提:對朋友的痛苦、不幸抱有一種強烈的、純客觀的和完全脫離利害關係的同情。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真正與我們的朋友感同身受。

正如流通的是紙鈔,而不是真金白銀,同樣,在這個世界上,流行的不是發自內心的尊重和真正的友誼,而隻是做得盡量逼真和自然地顯示尊重和友誼的表麵工夫。

真正的友誼就像那些碩大無朋的海蛇那樣,要麼隻是一種傳說,要麼隻存在於另外別的地方,我不知道到底為何者。

檢驗一個人是不是我們真正的朋友,除了一些需要得到朋友的確切幫助和做出一定犧牲的情形以外,最好的時機就是當我們告訴他恰逢某樣不幸的時候。

在這一刹那,他的臉上要麼顯示出一種真心的、不含雜質的悲哀,要麼就是一副鎮定自若的樣子,或者,他會流露出某種別樣的表情。後兩者都證實了拉羅什福科的那句名言——“從我們最好的朋友所遭遇的不幸,我們總能找到某樣並不會使我們不悅的東西。”

在類似這種時候,一般我們稱之為朋友的人甚至掩飾不住臉上一絲滿意的笑容。

朋友間分隔太遠和長時間互不見麵都會有損朋友之間的友情,盡管我們並不那麼樂意承認這一點。

患難之交真的那麼稀有嗎?恰恰相反,我們一旦和某人交上了朋友,他就開始患難了,就向我們借錢了。

每個人都會出於天性靠近會給他帶來這種優越感覺的物體,猶如他本能地走向陽光或挨近一個火爐一樣。那麼,這樣的物體,對男人而言,就是精神思想素質明顯低劣的人;對於女人,就是相貌不如自己的人。

一般來說,在男人當中,愚蠢無知的人會受到歡迎;而在女人當中,相貌醜陋的女人能夠讓人喜愛。這些人很容易就會獲得心地很好的美名,因為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喜愛找一個借口,以欺騙自己和欺騙他人。

長相很美的女子永遠找不到同性的朋友,甚至連普通的女伴都找不到。

我們信任和透露秘密給別人,大部分是因為我們的懶惰、自私和虛榮。懶惰,是由於我們自己不去作考察、發現的工夫和保持警覺,而寧願信任別人;自私,是因為談論自己的需要引導我們把一些秘密泄露給別人;虛榮,是因為我們談論的事情是我們引以為豪的。

大部分人都脫離不了“自我”

大部分人都脫離不了主體的“我”,根本上他們除了對他們自己以外,不會對別的事情感到興趣。

別人所說的話馬上就讓他們聯想到自己。別人無意中說的一句話,隻要稍微涉及他們個人自身,就能吸引他們的全部注意和占據他們的全副精神。他們也就再沒有剩餘精力去理解談話的客體方麵的內容。

推理、辯論一旦與人們的利益和虛榮心相抵觸,那就再不會產生任何效果。

在談話中,人們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他們輕易就會覺得受到別人的侮辱和傷害。

與這些人客觀討論事情的時候,我們必須盡可能地小心謹慎,千萬要避免在談話裏麵牽涉任何可能與我們麵前那位尊貴和敏感的人有關的事情,或者提及或許對他有所不利的內容,因為他們把這些話,也隻把這些話放在心裏。

雖然人們對於別人談話中的真知灼見、妙語警句和優美細膩之處一無所覺和一無所知,但對於一切會傷及他們脆弱虛榮心的話語——雖然那隻是相當間接地,甚至兩者幾乎拉不上關聯——和一切能夠顯示出他們所珍視的自我的不良一麵的談論,人們卻極度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