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內在豐富才是擁有幸福的關鍵00(1 / 3)

第二章 內在豐富才是擁有幸福的關鍵00

痛苦和無聊是人類幸福的兩個死敵

如果時間以自身之力能把我們引向某種幸福的狀態,那我們早已達到這樣的幸福狀態了,因為我們已經走過了無盡的時間。

所有的快樂,其本質都是否定的,而痛苦的本質卻是肯定的。

要達到讓人感到幸福的狀態,那把人安置於一個“更好的世界”是遠遠不夠的。要達到這一目的,人自己本身非得發生根本的改變不可。

誰要從幸福論的角度去衡量自己一生是否過得幸福,他就需要一一列出自己得以躲避了的禍害,而不是曾經享受過的歡娛、快感。

所謂“幸福的生活”,實應被理解為“減少了許多不幸的生活”,亦即還能勉強忍受的生活。

一個人所能得到的最好運數,就是生活了一輩子但又沒有承受過什麼巨大的精神上或者肉體上的苦,而不是曾經享受過強烈無比的歡娛。誰要是根據後者來衡量一個人是否度過幸福的一生,那就是采用了一個錯誤的標準。

如果能夠達到一種沒有痛苦,也沒有無聊的狀態,那就確實得到了塵世間的幸福,其他的一切都是虛幻不實的。

我們不應該以痛苦為代價去購買快樂,甚至隻是冒著遭受痛苦的風險去這樣做也不行,否則,我們就會為了那些否定,因而是虛幻的東西而付出了肯定和實在的東西。

智者則千方百計地躲避禍害。如果智者無法達到目的,那隻能歸於他的運數,但卻跟他的愚蠢無關。隻要得償所願,他就肯定不會有上當、受騙的感覺,因為他所躲過的禍害千真萬確在這生活中存在。

就算一個智者為了躲避禍害而做得過了頭,不必要地犧牲了生活中的快感愉悅,歸根到底他也沒有真的有所損失,因為所有的快感愉悅都是虛幻的。因為錯過了機會享受一番而感到痛惜,則是膚淺、狹隘的,甚至是可笑的。

我們在沒有痛苦的時候,蠢蠢欲動的欲望就向我們映照出種種並不存在的快樂、享受的幻象。這些鏡中花、水中月誘惑我們對其亦步亦趨。這樣,我們就招來了毋庸置疑、真實不虛的痛苦。

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就會痛惜業已失去了的無痛苦狀態——它猶如我們輕率地就摒棄了的天堂,我們隻能徒呼奈何地希望一切都不曾發生,寧願一切都可以從頭再來。

我們好像總是受到一個邪惡魔鬼的誘惑,它用欲望的幻象引導我們舍棄沒有痛苦的狀態。其實,沒有痛苦的狀態才是真正的、最大的幸福。

不作深思的年輕人以為這個世界就是特別為人們尋歡作樂而設的,這個世界就是實在的幸福所寄住的家園。他們認為,那些無法得到幸福的人隻是在獲取幸福方麵不夠聰明、靈活而已。

如果我們把生活的計劃瞄準在避免痛苦,亦即遠離匱乏、疾病和各種苦難這一目標上,那麼,這個目標就是真實的,我們或許就能有所收益。

對於犬儒哲學家來說,避免痛苦比得到快樂更加重要。

犬儒哲學家深諳快意享受的否定性質和痛苦的肯定屬性。因此,他們始終不渝地做足功夫以逃避災禍。為了達到目的,他們認為,有必要有意識地摒棄所有的快感樂趣,因為他們知道逸樂隱藏著栽人的陷阱,它使人們成為痛苦的俘虜。

我們都滿懷對幸福和快樂的希冀來到這一世上,並且抱著要把它們一一化為現實的愚蠢希望。

用不了多長時間,我們就會獲得體驗,就會明白幸福和快樂隻不過是一層晨霧,我們隻能從遠處看到它,一旦走近,它就消失不見了。

相比之下,痛苦和磨難則既具體又真實。我們直接就可以感受到它們,用不著幻象和期待。

如果我們得到的教訓能夠結出果實,那我們就會停止追逐幸福和享樂,就會更多地關注如何盡可能地堵住痛苦、磨難的來路。我們就會認識到這個世界所能給予我們的最好東西,不外乎一種沒有苦痛的、寧靜和可以讓我們勉強忍受下去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