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皈依三寶的意義
佛教常常會出現皈依的字眼。皈依,就是投靠、依靠的意思,皈依佛教,就是依靠佛教,也就是確定自己的信仰,是佛教徒入門的基礎。確定佛教的信仰之後,就不能改弦更張。皈依三寶,就是皈依佛教的基礎。
佛教的“三寶”,就是佛、法、僧。佛寶,就是真理持有者,也就是佛教中大徹大悟的佛陀;法寶,泛指一切能度化眾生脫離苦難的佛法教義,通常指的是佛經,不過法寶不一定是經書,還可以是器物;僧寶,泛指一切持戒嚴明的僧人,包括修成正果的佛陀,也是要守持佛門戒律。
皈依三寶其實是一種神聖的儀式,是信仰佛教的第一道手續,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手續。這個儀式完成後,才算是佛教徒。皈依三寶為何如此重要?
佛教在立教之初,門徒很不固定。在沒有任何約束的情況下,佛教組織非常鬆散,教徒肆意出入佛教,沒有規矩可言。為了改變這種現狀,佛教就規定了皈依三寶的儀式。就好像宣誓一樣,一旦下定決心皈依佛門,就不能再隨意反悔。
皈依三寶,也是出家人修行的目的。“佛是救主,法是真理,僧是導師。”三寶缺一不可,都是解救眾人脫離苦海,解開精神束縛的法寶。佛家的法門,也就是修行的方法五花八門,這麼多門法和方式,說到底就是佛、法、僧,再也沒有其他方法了。
阿底峽尊者,中國西藏佛教複興的第一人。據史料記載,公元842年之後的西藏,曾一度陷入信仰恐慌,這是西藏的“黑暗時代”。相傳,當時的藏王為了修整這樣的混亂局麵,命人去印度把阿底峽尊者請到西藏。
阿底峽尊者入藏後,發現藏族人民表麵上雖然信仰佛教,但是心裏的信仰不真切。於是,他在西藏各地四處奔走,傳播皈依的思想。剛開始,很多教徒和信眾都不以為然,有人當麵問阿底峽尊者:“誰不知道皈依啊?”僧眾不明白阿底峽尊者的用意,認為皈依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沒有什麼好宣揚的。
阿底峽尊者卻義正詞嚴地說:“除了皈依,我確實不知道還有什麼以外的佛法。”阿底峽尊者把皈依當作是佛教的全部,不無道理。佛法的修行,說到底,就是在佛、法、僧三個方麵不斷修持,這是個從表麵的學習開始,一步步加以深入,不斷皈依的過程。所以,表麵的皈依再容易不過,而要做到真正地皈依卻不那麼簡單。
越是平常的事情就越是深奧。皈依三寶看似隻是一個儀式,其實具有很深刻的含義。皈依佛教,皈依的是一種信仰和心態,而不是把佛當作死物去依附。學佛是讓佛深入人心,就像最平常的生活,有的人隻是在消磨時間,消磨生活,有的人卻覺得生活春意盎然,非常享受生活的樂趣。皈依三寶是什麼?生活是什麼?在於心的領悟,佛說一花一世界,能不能以小見大,在細微處窺探精彩,在於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