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佛印禪師:了元
《中國禪宗史》裏麵有一段話:“與其說佛印是佛教僧侶,不如視之為道家者流。而其儒學思想亦能與釋、道二者相合。……頗有三教兼容,形成一宗的氣概。了元(佛印)曾一度為地方官吏,二十八歲時出家(《佛祖曆代通載》卷二十九)。由他過往的經曆來看,令人不期而然會聯想到其特異的佛教觀。他雖然繼承開先善暹(xiān)的法統,可是其行動與思考卻具有強烈的世俗意識。他經常參加酒宴而高談闊論。所結交的朋友,僧人方麵反而較少,倒是與士大夫官僚之輩常相往來。”
可見,生在宋代的佛印禪師,身上有一股不同於一般佛教僧人的非凡氣質。隻有這樣的人,才能跟豪放派大文豪蘇軾結尾莫逆之交。蘇軾和佛印交往的故事,留下了不少佳話,曆來為人津津樂道。
蘇軾是文壇領袖,生來就有一股傲人的氣概,他在別人前麵,常常是出盡風頭,獨獨在佛印麵前,總覺得不是滋味。所以,蘇軾常常跟佛印鬥舌,處心積慮想贏佛印一回。
坐禪是佛教禪宗弟子每日的必行之事。僧人通過打坐的方式思考佛教教義,好讓自己的修為更上一層樓。這一天,蘇軾和佛印像往常一樣在打坐。蘇軾突然發問:“你覺得我這樣坐禪像什麼?”
佛印回答說:“讓我的慧眼來看看,你像一尊佛。那你看看我像什麼?”
蘇軾聽後很開心,覺得佛印是在恭維自己,又不想佛印占便宜,於是回答說:“依我看,你就是一坨糞!”
佛印聽蘇軾這樣說,念了句“阿彌陀佛”,也無二話,像是早有預料一樣。蘇軾洋洋得意地回到家,跟妹妹蘇小妹說起這件事,覺得一雪前恥。不料,蘇小妹比蘇軾聰明,早已明白佛印的深意。
她跟哥哥解釋說:“哥哥,你這是上當了。佛印心無雜念,眼裏心裏都是佛,哪像你,心中汙穢,隻能看見一坨屎。你的境界遠遠比不上佛印禪師啊!”蘇軾這才恍然大悟,悔不當初。
佛常說,眾生皆有佛性,眾生皆是佛。佛是佛,所以看到的聽到的都是佛。佛印禪師的境界大概能跟佛陀相比較了。就像蘇小妹說的,高尚之人眼裏隻有高尚,汙穢之人眼中隻有汙垢。出家人學佛念佛,學的就是這種境界,所以出家人常常能以一種寬容的心態對待他人,善待萬事萬物。這十分令人佩服。“有容乃大,無欲則剛。”像佛印這樣,對惡意不以為然,把對手當朋友,事事不與人攀比,事事不爭強好勝,成全別人,也是一種無上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