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禪宗六祖:慧能
中國禪宗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形成期,發展期,成熟期和衰落期。菩提達摩開漢傳佛教之始,這就是早期禪宗。達摩之下又經曆了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來到六祖慧能的時候,禪宗開始邁向發展期。
曆來的佛經典籍對六祖慧能有很高的評價,認為他是把禪宗推向鼎盛時期的第一人。就連當時的西方國家,都把慧能跟孔子和老子並稱為“東方三聖人”。可是,這位聖人卻是個目不識丁的人。
據相關史料記載,慧能出生在中國嶺南的一個窮困的家庭,沒受過什麼教育。當時的禪宗的主要發展範圍在北方。對北方的人來說,南方是未開化沒有佛性的野蠻人居住的地方,北方人都稱之為“蠻夷之地”,把南方人稱為“南蠻人”。這樣一個出身不好又沒有文化,還受到歧視的慧能,能順利成為六祖,全靠一首佛偈。
據說,初到北方拜師的慧能本來隻是五祖門下一個打雜的雜工,還算不上出家人。有一天,五祖弘忍要選定繼承人,就讓僧眾暢所欲言,並要求有能力的人做一首詩寫到牆上。大弟子神秀最有威望,就應師父要求寫了一首。詩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佛試,莫使惹塵埃。”
慧能不識字,看到牆上有詩,就讓別人念給他聽。慧能聽後,覺得神秀的詩意境還不夠,於是請人代筆,在神秀的詩旁邊題了另一首詩。慧能詩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此詩一出,就吸引了五祖弘忍。弘忍深感慧能是法器,於是在一天夜裏,來見慧能。見慧能正在舂米,就問:“都搗碎了嗎?”慧能聽出五祖話裏的深意,就說:“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弘忍滿意地點點頭,用禪杖敲了三下,沒說什麼就出去了。
三更時分,慧能如約來到五祖的禪房。五祖明知故問:“你來幹什麼?”慧能答道:“師父方才去我那裏,特意敲了三聲,不就是暗示我今晚三更來這裏麼?”
五祖深感慧能悟性高,他日成就一定不在自己之下,就授予慧能衣缽,並把佛法傳授給他。他深知慧能的地位和修為留在北方很難服眾,就囑咐慧能:“北方容不得你,你去南方傳教吧。”
曆史上,從慧能開始,禪宗就分為南北兩宗。以神秀為代表的北宗主張佛學重在修持,以漸行漸悟為特點,以慧能為代表的南宗重在對佛法的理解,以頓悟為特點。南北兩宗各有特點,各行其是。
禪宗之所以對慧能推崇備至,是因為慧能為禪宗開枝散葉。他開創的南宗後來發展出了臨濟宗、曹洞宗、溈仰宗、雲門宗、法眼宗“五宗”,臨濟宗又分出黃龍、楊岐兩派,形成了“五宗七派”的格局,把禪宗推向成熟。“寶劍鋒從磨礪出”,自古磨難出英雄,慧能固然身世條件不過如此,但一個人的成就跟他的出生構不成正比關係,反倒是磨難成就了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