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三藏法師:玄奘(1 / 1)

三十七、三藏法師:玄奘

很多人從神話小說《西遊記》了解到唐三藏。眾所周知,唐三藏是東土大唐的得道高僧,他一心向佛,在唐太宗的支持下,帶著三個徒弟和一匹白龍馬,一路上斬妖除魔,曆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到達西天取得真經。

曆史上確有此事,不過不全然一樣。唐三藏又名玄奘,是唐代著名的高僧,也是著名的佛經翻譯家。玄奘從小皈依佛門,有感佛門的理論分歧太多,難以達到統一。於是,他決定西行求法,希望取得真經,學習最正統的佛經,統一佛教界的眾說紛紜。

他向唐太宗稟明想法,卻沒有得到唐太宗的批準。貞觀二年(627年),玄奘偷偷準備好行囊,開始了五萬裏的西行之路。他整整走了五年之久,終於抵達西域名寺那爛陀寺,並拜戒賢法師為師。

玄奘在西域待了十二年之久。在這十二年裏,他四處遊曆參學,學習印度佛教的思想。漸漸地,他有了名氣,並受到戒日王的接見。戒日王,是古印度有名的君王。能得到君王的重視和禮遇,足見玄奘在西域人眼中的地位。

戒日王不僅接見了玄奘,還邀請他參加主持曲女城大會。曲女城大會類似於現在的辯論賽,由四個得道高僧展開激烈的辯論,辯論主題就是大乘佛教的經典著作。玄奘就是四個高僧中的一個,還是大會的主持,可以說是大會的第一男主角。

戒日王本身篤信佛教,對佛法經書有研究,召開曲女城大會,旨在對大乘佛教的經典進行必要的勘誤和完善。據史料記載,曲女城大會曆時十八天,參加大會的僧侶不計其數,多達幾千人。這樣大規模的佛教集會,起到團結僧侶的作用,也有利於僧人在辯論中思考,在思考中體悟佛法。

玄奘在大會上闡述了大乘佛經的奧妙以及自己對大乘佛經的理解,並點出其中的錯漏。結果,在座的僧侶沒有一個能加以反駁,所有人對玄奘的說法都很是信服。佛教裏向來有一個傳統,就是高僧開壇論講自己的佛法見地的時候,有問題的聽眾可以隨意發問,當場詰難開壇論講之人。在論壇上,沒有長幼尊卑之分,隻有提問者和解說者。

無一人發問詰難,充分說明玄奘佛法的精微,讓人找不出錯誤。戒日王見狀,大讚玄奘是日出的太陽,太陽一出,萬物無以爭輝。

玄奘在曲女城大會上可謂是出盡風頭,獲得完全的勝利。所有僧眾都熱烈地擁護他,並說他是“大乘天”,是“解說天”,把他當作天一樣崇拜。

公元643年,玄奘謝絕了所有人的挽留,帶著657部經書返程回國,像學成歸國的留學生一樣,玄奘不辭勞苦地把自己的收獲一一跟僧眾們分享,並開始翻譯佛經。耀眼的光環常常使人自以為是,自我膨脹,可是玄奘沒有忘乎所以,而是不忘初心,不忘諾言,這才是佛教最虔誠的信徒,最可貴的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