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禪宗初祖:達摩
菩提達摩,也就是鼎鼎大名的“達摩祖師”,就是中國佛教禪宗的始祖,自古被尊為“東土第一代祖師”。禪宗認為,佛教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由達摩傳入中國的。
達摩,出家之前是天竺國王的兒子,擁有印度地位最高的刹帝利種姓。後來,達摩拜般若多羅為師,跟著他潛心學習佛法。據說,有一天般若多羅告訴達摩說:“你已經得到了我的真傳,是時候去宣揚佛法了。”當達摩問師父去哪裏傳法時,般若多羅指出:“往東麵的國家去。切記,不要去南方,那裏的統治者不懂佛法,要去北麵。”
“東麵的國家”,指的就是中國。當時,正是南北朝對立的時期,中國的南朝皇帝梁武帝信奉小乘佛法,他一聽說達摩來到中國,就派人把達摩接了回來。
可是,就像般若多羅所說的,梁武帝是個好大喜功的皇帝,根本不懂得佛教舍己為人的忘我精神。小乘佛教講求度化自己,關注的是個人的修為,而達摩的大乘佛教講求度化他人,以普度眾生為己任,關注的是大世界的所有人。達摩和梁武帝每每談論起到佛教的話題,總是話不投機,不歡而散。達摩於是收拾行囊,往北方去宣揚佛法。
位於現在南京市的一座叫幕府山的山脈的中段,有一座夾騾峰和一個達摩洞,相傳達摩曾經過這裏,並在這個山洞住過。傳說,梁武帝得知達摩離開,懊悔難當,隨即派人去把達摩請回來。官兵追到夾騾山這裏,被突然相互靠近的兩座山峰擋住了去路。達摩發現後麵有官兵追趕,意欲渡江,可是苦於沒有渡江的工具。
於是,達摩就地取材,拔了一條蘆葦,扔到水裏。說來也奇怪,平常的蘆葦一接觸水就會沉下去,而這片蘆葦卻飄飄然,像船一樣穩穩浮在水麵上。眼看追兵將至,達摩踏在蘆葦上,乘風而去。這就是“一葦渡江”的故事。
當年佛祖拈花一笑,吩咐迦葉繼承衣缽,讓迦葉另開一宗,這一宗,就是禪宗。禪宗,是佛教的一支,又叫達摩宗。如果說佛教是印度的,那禪宗就是中國的。禪宗脫胎於佛教,繼承了大乘佛法的基本教義,又結合中國本土的實際情況對佛教教義加以闡述,具有中華民族特色。
禪宗有十六字宗旨,就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可見,禪宗跟佛教一樣,甚至比佛教更注重慧根的培養,提倡“頓悟成佛”。禪宗認為,萬事萬物在於人的領悟,心領意會就是佛。所以,禪宗不同於佛教,沒有大量的經史子集來闡述佛的思想,隻有口耳相傳,用心感受的教義。就像生活的某處,會心一笑比語言更加美妙,心領神會比耳提麵命更加深入人心。佛教也好,禪宗也好,都各有特點,各有各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