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西域高僧:鳩摩羅什(1 / 1)

三十五、西域高僧:鳩摩羅什

與釋道安同時代,還有一個很出名的佛經翻譯家,被譽為“漢傳佛教五大譯師”之一,這個人就是鳩摩羅什。鳩摩羅什不是中國人,而是西域的龜茲國人。

龜茲國,是毗鄰中國的一個國家。可是,就在五胡十六國的時代,龜茲國滅亡了。鳩摩羅什本來是龜茲國的名門望族,他的母親,是龜茲國王的妹妹。據說,鳩摩羅什十二歲時遇到一個高僧點化,高僧告訴他母親:“這個孩子是個佛才,一定要好好守護他。三十五歲之前如果不破戒,他日一定為佛為聖,如若不然,便隻是個學問淵博的和尚罷了。”

據相關記載,鳩摩羅什天資聰穎,“日誦千偈”,一天就能背誦一千首佛偈。所以,他年紀輕輕就名聲在外,不僅在西域廣為人知,就連遠在長安的前秦皇帝苻(fú)堅都久仰他的大名。公元的382年,前秦大將呂光消滅龜茲國,奉命把鳩摩羅什帶回長安。

據說,在去長安之前,呂光為了一己私欲,曾強迫鳩摩羅什娶龜茲國的公主。見鳩摩羅什執意不肯違背佛教戒律,呂光就灌醉他,讓他跟公主共處一室。鳩摩羅什迫於無奈破戒,修行毀於一旦。

後來,鳩摩羅什被呂光帶回國。當時,佛教在中國盛行,國人都很信奉佛教教義,更是對來自西域的佛教僧人推崇備至。聽聞鳩摩羅什來到長安,百姓都爭先恐後一睹佛容。不僅普通百姓如此,而且一方的霸主都爭相要得到他。鳩摩羅什就像是唐僧肉,誰都想咬上一口,這使他成為了政權興伐的導火線。苻堅死後,野心勃勃的呂光自立為王,把鳩摩羅什禁錮在身邊。之後,呂光倒台,鳩摩羅什又被後秦的掌權者姚興帶到長安。

公元401年,鳩摩羅什來到長安,之後就開始佛經的翻譯工作。鳩摩羅什原本就是西域人,且之前周遊列國,學了不少語種,到中國後又慢慢學會了漢語。因緣際會,鳩摩羅什成為翻譯經書的不二人選。

鳩摩羅什一生翻譯量驚人。根據《出三藏記集》記載,他前後翻譯對的經書達到35部之多,總計294卷經書。鳩摩羅什是曆史上公認的“佛教翻譯史上的裏程碑”,他的譯作很好地解決了佛教晦澀難懂的問題,對後世中國佛教發展奠定了基礎。

晚年的時候,鳩摩羅什又再一次破了戒。根據《晉書》的記載,鳩摩羅什被姚興賞賜十個美女侍寢。姚興說:“大師資質聰慧,普天之下沒有人比得上你的,像你這樣的人怎麼可以沒有子嗣來繼承呢?”按照《晉書》的說法,鳩摩羅什是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再次破戒,這也是一家之言。鳩摩羅什破了兩次戒,就像高僧預言的那樣,他注定隻是一個能翻譯佛經的和尚罷了。

縱觀鳩摩羅什的一生,他就好像是一隻困獸,是一個亡國之僧,被困長安多年,又在掌權者的控製下兢兢業業行事,最後死在異國他鄉。但是,就因為有如此的際遇,才讓鳩摩羅什成為推動漢傳佛教發展的一個重要人物。沒有他對印度佛經的準確翻譯,佛教也無法真正在中國紮根。所以,際遇的不好不一定桎梏人的發展,也可以是成就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