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佛法永恒:法輪
法輪,是佛教的產物,也叫梵輪,是標誌佛法的器物。顧名思義,法輪就是正法之輪。在古印度的時候,輪是一種農用器具,也可以作兵器使用。藏傳佛教把法輪稱為金輪,用來象征佛法無邊。
據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叫轉輪王的國王,他出生之時,天空突然出現一枚巨大的金輪。當時的人認為,這是祥兆,預示這個孩子會像金輪一樣旋轉不停,所向無敵。果然,後來轉輪王成為統領四方的國王。在轉輪王的統治下,國家繁榮富強,威儀十方,周圍的小國都紛紛臣服在轉輪王之下。之後,釋迦牟尼佛取轉輪之意,向世人說法,解釋法輪是“法中之王”,“轉動正法之輪,行化天下,利益全世界的一切眾生,並且,凡是法輪轉動之處,一切的邪惡思想,無不為其摧破。”由此,釋迦牟尼把向眾生說法稱為“轉法輪”。釋迦牟尼在鹿野苑第一次講法就叫做初轉法輪。這就是法輪的由來。
不少佛經對法輪都有記載:“法輪者,摧業惑故。”“無生正觀,體可楷模,故名為法。流演圓通不係於一人,故稱為輪。又無生正觀無累不摧,亦是輪義。”總的來說,法輪有三個方麵的寓意。首先是碾壓罪惡,法輪代表正義,能摧毀眾生的罪惡孽障。其次,法輪旋轉不停,取永恒之意,表示佛法不滯留一處,薪火相傳,在人世間永遠地流傳下去,普照眾生,關照世人。最後,法輪表示圓滿,象征佛法無邊,完美無缺。
《大智度論》記載道:“佛轉法輪,一切世間天及人中無礙無遮。……遇佛法輪,一切煩惱毒皆滅。……一切邪見、疑悔、災害皆悉消滅。”有了法輪的庇護,眾生就能消災減難,平安祥和。
法輪也有不同的規格和等級。法輪與古代的車輪相似,由軸和軸上的轂、輻、輞、鋒等組成。輻數量的不同,代表不同的意義。“四輻表示四諦,五輻表示五道,六輻表示六道,八輻表示八正道,十二輻代表著十二因緣;而百輻、千輻則代表萬法具足之功德輪。”
不僅如此,法輪還有金、銀、銅、鐵四個種類。手持金輪的叫金輪王,依此類推還有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四者中,金輪王等級最高,鐵輪王等級最低。四輪王還有自己的領地,“金輪王統治四大部洲,銀輪王統治三洲,銅輪王統治二洲,鐵輪王統治一洲”。四輪王在自己管轄的區域內護持輪寶,庇護眾生。佛教還認為,到了某一個時代,四輪王會先後出現,維護世間和平安康。
當然,法輪在佛教是一種使用普遍的器物。很多修行的佛教徒會在自己的法輪裏麵放置經書咒語,並在念佛經咒語時拿在手上。因為他們認為,一邊念經祈禱一邊轉動法輪,法輪裏麵的佛經也會不斷重複,這樣佛法就會一遍一遍重複,自己的功德也就會不斷增加。其實,這是佛教徒對我佛慈悲,佛法無邊的虔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