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節 常見致病菌的檢驗(2 / 3)

鮮肉、鮮蛋、鮮乳或其他未經加工的食品不必經過增菌,各取25g(25mL)加入滅菌生理鹽水25mL中,按前法做成檢樣勻液。取其半量接種於100mL氯化鎂孔雀綠增菌液或四硫磺酸鈉煌綠增菌液內,於42℃培養24h;另半量接種於100mL亞硒酸鹽胱氨酸增菌液內,於(36±1)℃培養18~24h。

2.分離

取增菌液1環,劃線接種於1個亞硫酸鉍瓊脂平板和1個DHL瓊脂平板(或HE瓊脂平板、WS、SS瓊脂平板)上。兩種增菌液可同時劃線接種在同一平板上。於(36±1)℃培養18~24h(DHL、HE、WS、SS瓊脂平板)或40~48h(亞硫酸鉍瓊脂平板),觀察各個平板上生長的菌落。沙門菌Ⅰ、Ⅱ、Ⅳ、Ⅴ、Ⅵ和Ⅲ在各個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3.生化試驗

(1)挑取選擇性瓊脂平板上的可疑菌落,接種三糖鐵瓊脂。一般應多挑幾個菌落,以防遺漏。在三糖鐵瓊脂內,各個菌屬的主要反應。

說明在三糖鐵瓊脂內隻有斜麵產酸並同時硫化氫陰性的菌株可以排除,其他的反應結果均有沙門菌的可能,同時也均有不是沙門氏菌的可能。

(2)在接種三糖鐵瓊脂的同時,再接種蛋白腖水(供做靛基質試驗)、尿素瓊脂(pH7.2)、氰化鉀培養基和賴氨酸脫羧酶試驗培養基及對照培養基各一管,於(36±1)℃培養18~24h,必要時可延長至48h。按反應序號分類,沙門菌屬的結果應屬於A1、A2和B1,其他五種反應結果均可排除。

反應序號A1:典型反應,判定為沙門菌屬。如尿素、KCN和賴氨酸三項中有一項異常,可判定為沙門菌。如有兩項異常,則按A3判定為弗勞地枸櫞杆菌。

反應序號A2:可先做血清學鑒定,當A-F多價O血清不凝集時,補做甘露醇和山梨醇,判定結果。

反應序號B1:補做PNPG。若ONPG(+),為大腸埃希菌;若ONPG(-),即為沙門菌。同時沙門菌應為賴氨酸(+),若賴氨酸(-),即為甲型副傷寒沙門菌。

三、誌賀菌檢驗

誌賀菌在食品中的存活期較短,目前仍缺少理想的增菌方法,但其重要性不可忽視。檢驗步驟如下。

1.增菌

稱取檢樣25g,加入裝有225mLGN增菌液的500mL廣口瓶內。固體食品可先應用均質器,以8000~10000r/min打碎1min,或用乳缽加滅菌砂磨碎;粉狀食品用滅菌匙或玻璃棒研磨使之勻質化,於(36±1)℃培養6~8h。

2.分離

取增菌液1環,劃線接種於HE瓊脂平板或SS瓊脂平板一個上,麥康凱瓊脂平板或伊紅美藍瓊脂平板一個上,於(36±1)℃培養18~24h。誌賀菌在這些培養基上呈現無色透明不發酵乳糖的菌落。

3.生化試驗

挑取平板上的可疑菌落,接種三糖鐵瓊脂和半固體各一管。一般應多挑幾個菌落以防遺漏。誌賀菌屬在三糖鐵瓊脂內的反應結果為底層產酸不產氣,斜麵產堿,不產生硫化氫,無動力,在半固體管內沿穿刺線生長。具有以上特性的菌株,疑為誌賀菌,可做血清凝集試驗。

在做血清學試驗的同時,應進一步做V-P、苯丙氨酸脫氨酶、賴氨酸脫羧酶、西蒙檸檬酸鹽和葡萄糖銨試驗,誌賀菌屬均為陰性反應。必要時應做革蘭氏染色檢查和氧化酶試驗,應為氧化酶陰性的革蘭陰性杆菌,並以生化試驗方法做4個生化群的鑒定。

4.血清學試驗

必要時,可將生化試驗分群鑒定的菌株及實驗記錄送至上級檢驗機構進行血清學鑒定。

四、金黃色葡萄球菌檢驗

葡萄球菌在自然界分布極廣,空氣、土壤、水、飼料、食品(剩飯、糕點、牛奶、肉品等)以及人和動物的體表黏膜等處均有存在,大部分是不致病的腐物寄生菌,也有一些致病的球菌。食品中生長有金黃色葡萄球菌是食品衛生的一種潛在危險,因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可以產生腸毒素,食後能引起食物中毒。因此,檢查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有實際意義。

1.檢樣處理、增菌及分離培養

將25g檢樣加225mL滅菌生理鹽水或液體檢樣吸取5mL接種於7.5%氯化鈉肉湯50mL中,同時挑取混懸液接種於血平板及Baird-Parker培養基上,置(36±1)℃培養24h,7.5%氯化鈉肉湯經增菌後轉種上述平板。挑取金黃色葡萄球菌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及血漿凝固酶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