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製法:先將磷酸鹽溶解於500mL蒸餾水中,用1mol/L氫氧化鈉溶液校正pH後,再用蒸餾水稀釋至1000mL。
③ 稀釋液:取儲存液1.25mL,用蒸餾水稀釋至1000mL。分裝每瓶100mL或每管10mL,121℃高壓滅菌15min。
(6)0.85%滅菌生理鹽水。
(7)革蘭氏染色液。
3.檢驗程序
大腸菌群檢驗程序。
4.操作步驟
(1)檢樣稀釋
① 以無菌操作將檢樣25mL(或g)放於有225mL滅菌生理鹽水或其他稀釋液的滅菌玻璃瓶內(瓶內預置適當數量的玻璃珠)或滅菌乳缽內,經充分振搖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勻稀釋液。固體檢樣最好用均質器,以8000~10000r/min的速度處理1min,做成1∶10的均勻稀釋液。
② 用1mL滅菌吸管吸取1∶10稀釋液1mL,注入含有9mL滅菌生理鹽水或其他稀釋液的試管內,振搖試管混勻,做成1∶100的稀釋液。
③ 另取1mL滅菌吸管,按上條操作依次做10倍遞增稀釋液,每遞增稀釋一次,換用1支1mL滅菌吸管。
④ 根據食品衛生標準要求或對檢樣汙染情況的估計,選擇三個稀釋度,每個稀釋度接種3管。
(2)乳糖發酵試驗將待檢樣品接種於乳糖膽鹽發酵管內,接種量在1mL以上者,用雙料乳糖膽鹽發酵管,1mL及1mL以下者,用單料乳糖膽鹽發酵管。每一稀釋度接種3管,置(36±1)℃溫箱內培養24±2h,如所有乳糖膽鹽發酵管都不產氣,則可報告為大腸菌群陰性,如有產氣者,則按下列程序進行。
(3)分離培養將產氣的發酵管分別轉種在伊紅美藍瓊脂平板上,置(36±1)℃溫箱內培養18~24h,然後取出,觀察菌落形態,並做革蘭氏染色和證實試驗。
(4)證實試驗在上述平板上挑取可疑大腸菌群菌落1~2個進行革蘭氏染色,同時接種乳糖發酵管,置(36±1)℃溫箱內培養24±2h,觀察產氣情況。凡乳糖管產氣、革蘭氏染色為陰性的無芽孢杆菌,即可報告為大腸菌群陽性。
(5)報告根據證實為大腸菌群陽性的管數,查MPN檢索表,報告每100mL(g)大腸菌群的MPN值。
5.糞大腸菌群
(1)用接種環將所有產氣的乳糖膽鹽發酵管培養物轉種於EC肉湯管內,置(44.5±0.2)℃水浴箱內(水浴箱內的水麵應高於EC肉湯液麵)培養24±2h,經培養後,如所有EC肉湯管均不產氣,則可報告為陰性;如有產氣者,則將所有產氣的EC肉湯管分別轉種於伊紅美藍瓊脂平板上培養18~24h,凡平板上有典型菌落者則證實為糞大腸菌群陽性。
(2)結果報告根據證實為糞大腸菌群的陽性管數,查MPN檢索表,報告每100mL(g)糞大腸菌群的MPN值。
二、LTSE快速檢驗法
由於國標乳糖發酵法需3d,為了快速檢測的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於1999年1月21日頒布LTSE快速檢驗法,此法與國標法符合率很高,達99%以上。
1.原理
不同的細菌以不同的途徑分解糖類,在代謝過程中均能產生丙酮酸及轉變為各種酸類,大腸菌群能分解乳糖,由於具有甲酸解氫酶作用於甲酸,產生氫和二氧化碳氣體,因此氣體的產生是在產酸的同時進一步分解酸而形成的。根據這個原理,將樣品接種到LTSE培養基肉湯內15h,看結果有無產氣現象,然後加氧化酶試驗和塗片革蘭氏染色鏡檢綜合判斷是否有大腸菌群的存在。
2.設備與材料
(1)高壓蒸汽滅菌鍋。
(2)幹熱滅菌箱。
(3)恒溫箱。
(4)天平。
(5)均質器。
(6)顯微鏡。
(7)冰箱。
(8)接種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