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體內環境穩定的調節(2 / 3)

一般認為動物缺乏基本營養會生病,動物能夠把食物的味道與該食物給機體帶來的結果聯係起來。當它攝入食物而感到舒服時,再次生病便學會了尋找這種食物,或至少要尋找這種食物的味道。如果動物吃了某種食物之後感到不適、引起厭惡後,它將盡量避免再吃這種食物。如此動物將有利於減少痛苦的食物定義為好的味道,而誘發痛苦的食物定義為壞味道,拒絕進食,甚至產生厭惡反應。

一些試驗通過嘔吐誘發了動物對正常食物的厭惡反應:動物在嚐到食物後再使動物接受大劑量的X線照射,使其出現嘔吐,動物以後就會出現對這種食物滋味的厭惡反應。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已經成為人類麵臨的重大問題,肥胖問題在我國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肥胖的定義人和動物在內、外因素調節下,攝取食物而獲得能量,通過活動又消耗能量。但是當攝入體內的能量過多,超過活動所消耗的能量時,就要引起肥胖。肥胖的標準顯然受到不同文化和種族的影響。專家小組還是建議根據體重指數即體重7身高平的數值來判斷成年人的體重級別,並提出了具體的臨界值。

肥胖的危害過胖的身體不但影響人的儀表美,也給人或其他動物的行動帶來不便。但肥胖的更大危害在於肥胖與其他疾病的關係,例如研究表明肥胖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睡眠-呼吸紊亂有明顯的相關。目前,肥胖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病,威脅著人類的健康。

肥胖與心血管疾病。大多數肥胖患者機體耗氧量增加,心輸出量增加。肥胖患者血容量的增加與體重成正比。血容量的增加導致心室充盈量的增加,而心室充盈量和心輸出量的增加能夠引起心髒結構的改變,引起離心性肥大。研究表明左心室的重量呈正比關係。當心輸出量的增加合並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時,將導致高血壓的發生,進而導致心室壁增厚,產生向心性肥大,在一項名為?心髒病研究中發現,體重的大小與充血性心力衰竭有直接關係。

此外,由於左心室的肥大可增加冠心病和心律失常的發生概率,因此,肥胖也與冠心病和心律失常有關。

肥胖與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少數極度肥胖者可以引起通氣功能的障礙,由此能夠導致動脈氧飽和度下降和二氧化碳飽和度升高,以及呼吸暫停等,特別是睡眠時呼吸暫停現象明顯,最終出現持續的低氧和高二氧化碳血症,導致心腦的缺血,以及其他疾患,臨床上稱之為肥胖性換氣不足綜合征或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肥胖的中樞機製動物試驗表明,下丘腦的腹內側核損傷,導致動物的攝食增加,最終導致肥胖。人類中顱底腫瘤患者,以及顳葉內側損傷可以導致貪食和肥胖,但究竟人類的肥胖是否直接由於下丘腦腹內側核的異常目前尚無定論。

父母較胖者,其子女也較胖的可能性大。同卵雙生的人如果生活在相同的條件下,他(她)們的體重通常可維持在相差不到範圍;如果生活在顯著不同的條件。這些事例說明,人的體重(肥胖)具有一定的遺傳性。

發現一株近親繁殖的小鼠食欲亢進,過度肥胖,體重可達正常小鼠的3倍。研究結果表明,這種小鼠的肥胖是由於一個基因發生了隱性突變所致。這個基因被命名為肥胖基因,第一次出現了邠基因的概念。這株小鼠也因此被命名為小鼠。

通過分子生物學方法成功地克隆了人和小鼠的肥胖基因,並且鑒定出了它們所表達的蛋白質,能夠明顯抑製食欲、促進代謝,4周後小鼠體內脂肪下降759,並且沒有發現明顯的不良反應。觀如8及其同事研究了兩種不同基因變異的先天性肥胖小鼠,發現小鼠第6號染色體有的突變。這種小鼠脂肪組織中苗條素,人的表達水平高於正常小鼠近20倍,但由於其基因編碼序列的第一個密碼子發生突變,導致正常苗條素表達缺失,抑製攝食的能力降低,能量調節紊亂而發生肥胖。

神經性畏食是指有些人長期不願進食或隻攝取少量的食物,以至於所攝入的食物不能滿足正常的生理需要,身體極度消瘦,導致疾病,甚至一部分人導致死亡。

神經性畏食的部分原因與心理因素有關。這些人對食物的興趣並沒有全部喪失,他們的問題並不是對食物沒有味覺,而是對肥胖的過度恐懼。這些人多數屬於完美主義者,工作積極要求完美,類似強迫綜合征。一些人可以出現憂鬱的症狀表現,研究發現,畏食婦女由下丘腦、腦垂體和卵巢分泌的性激素水平大大低於正常值,這與憂鬱症的皮質激素減少類似。但多數抗憂鬱藥物治療無效。目前神經性畏食症的機製尚不明確。

神經性畏食患者多是10歲到20歲左右的少女或少婦,男性極少發生,病情嚴重者可導致死亡。它的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似乎是行為矯正療法,當然也包括心理治療。任何治療,要使患者恢複正常,一般需要4~5年時間。

在所有物質中,水是生物體最主要的組成成分,水占到哺乳類動物體重的明有機體攝入的營養物質,有些是溶解於水後才能被吸收利用的,有些雖然不溶於水,但必須懸浮於體液中,才有利於體內的化學反應。由於物質濃度決定了生物體內中所有的化學反應的速率,所以水的含量以及體內各種化學物質的濃度對生物體的正常功能至關重要。除此以外,水對維持體循環以及正常血壓也是十分重要。

生物體為了保持體內恒定的水,必須在失水和攝水之間保持平衡。在生物界中,不同種係的動物有不同的機製來維持水的平衡。如海狸和其他水中生活的動物,每天攝入大量的水以及含水食物,它們通過排除大量的尿液以及很稀的大便來保持體內水的平衡。而像沙鼠等沙漠裏生活的動物就不那麼幸運,它們可能一生中從未飲水,隻能從食物中獲取少量的水,但它們通過濃縮大小便,以及其他多種方法來盡量避免失水,例如在白天裏沙鼠鑽入沙漠中的洞穴冷卻體溫,避免出汗,它們迂回的鼻腔也可以在呼氣時減少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