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睡眠和覺醒的心理學(二)(3 / 3)

這些幻覺常是覺醒與睡眠轉換時出現的可怕的噩夢,由於這種噩夢往往在清醒時突然生成,患者對區分現實和夢境存在困難。

發作性睡病可以發生於各個年齡階段,青年人更多見。該病曾長期被歸類於原發性精神病,現在已被認為是一種器質性睡眠障礙,有明確的遺傳因素有家族史,此症也出現在狗、貓、馬和公牛中,絕大部分為特發性,也有極少數症狀性發作性睡病發生於間腦、下丘腦和腦幹病變的患者。發作性睡病的發生機製的一種觀點是:乙酰膽堿突觸的過度反應;在快波睡眠期間,部分乙酰膽堿突觸激活腦橋區,信息傳遞到脊髓,抑製肌肉活動。如果白天這個通路被激活,就產生猝倒,發作性睡病的一種表現理論上,可以用乙酰膽堿阻滯劑治療發作性睡病,但實際上,最常用的藥物是興奮劑,以提高喚醒功能,如利他林。

四、睡眠的階段性障礙引起睡眠階段性障礙的情況比較複雜,具體的階段性障礙可以表現為:夢話、夢遊、遺尿、夜驚、夢魔等。夢遊、遺尿、夜驚等均出現於慢波睡眠3、4期,兒童多見;而夢魘則發生於快波睡眠,多見於成人。

(一)夢囈又稱說夢話,即睡眠時自言自語,所言內容大多與白天活動有關,有時還可以與別人進行簡單的對話,醒後絕大多數不能因憶,除非有人聽到你睡眠中說話並告訴了你,否則自己不會知道。夢囈出現在慢波睡眠較淺階段,可單獨出現,也可並發於睡行症中。

(二)睡行症沈又稱夜遊症或夢遊症,隻出現在慢波睡眠的3、4期。並多在夜間睡眠的前1/3期間。睡行症者以一種刻板的動作從床上起來,穿衣、到室外徘徊或做一些簡單的勞動如掃地、挑水和做飯等,活動後可自動回到床上睡覺,也可以就地而睡,次日醒來對夜間的所作所為完全遺忘,兒童多於成人,一般隨著發育的成熟夢遊會自然消失。成人經常出現睡行症,首先應排除癲的精神運動性發作,其次是神經症、癔症及生活事件的應激。

(三)夜驚可見於任何年齡和性別,以4~9歲男孩最為常見,常在睡眠後讓,在慢波睡眠4期出現驚叫、顫抖、手足快速運動等極度恐怖表現,事後對這種體驗不能回憶。

(四)夢魘與夜驚不同,通常出現在快波睡眠期,見於成年人。患者從一定程度的焦慮狀態中驚醒,感覺到胸部被什麼東西壓住了。通常生成一段清晰的由非恐怖性向恐怖性發展的或多或少延續的夢境,醒來後神誌清醒,能很好地回憶夢中的情景。

夢魘多由疲勞過度、焦慮、消化不良等原因引起。夢囈、睡行症、夢魘的治療都應首先排除精神性疾病等器質性病變,然後針對不同情況可給以小劑量安定藥物。心理治療可采用全身肌肉放鬆訓練,氣功、催眠暗示以及疏導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或勸阻減輕白天的過度疲勞等。對睡行症兒童可建議父母將警報器裝在孩子寢室門上以防止發生意外。

絕大多數動物是通過有性生殖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來繁衍後代的,性行為是絕大多數動物(包括人類在內)的延續種族的基本手段。人類的性行為是由動物的性行為發展進化而來的,許多學科的研究涉及到性行為,如倫理學、社會學、法學、美學、生理學、心理學等學科對性行為的研究都有一些成果。本章從生理心理學角度闡述動物和人的性行為過程以及神經內分泌調節機製。

一、動物的性行為的階段模式

動物的性行為可分為兩個階段:雌雄之間交配行為的準備階段和交配階段;也有學者認為,性行為還有第3個階段,即與交配行為終止有關的活動階段。不同動物性行為的各個階段的表現不盡相同。

二、動物的性行為的心理表現

任何的行為都會伴有相應的心理過程,性行為過程更不例外。

動物的性心理現象有以下特點:①動物的性心理,是對生理本能的反映,一般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受季節和性周期的限製;②動物的性心理停留在較為低級的、主要是感覺的階段。由於動物的嗅覺和觸覺比較發達,大多數動物主要是通過觸覺和嗅覺在吸引對方。雖然一些高等動物已出現較高層次的性心理活動,如知覺、記憶、注意等,但並沒有或很少有達到思維水平的。例如雄性動物的生殖器能產生一種芳香的分泌物,可以引誘雌性;而處於發情期的雌性身上也能發出強烈的特殊氣味,對雄性產生性誘惑。國外對恒河猴的研究發現,如果雌猴的會陰區有雌性激素氣味時,雄猴為了能接近它便會做出機械的動作。但是,如果把雄猴的鼻腔堵住時,它對雌猴的興趣便會中止。觸摸也是哺乳動物性行為的主要表現之一。很多動物在交配前,都會見到兩性之間通過相互觸摸來表達性的需要,而觸摸本身也會激發動物的性興奮反應。例如,雌性恒河猴在交配前常對雄猴表現出親昵的理毛動作,此時,雄猴則表現出類似人類性興奮的不安。

還有些動物在發情期或交配季節,通過聽覺來傳達性的信息。例如,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聽到發情期的貓在夜裏發出奇怪的叫聲,那是它們在為尋找配偶而努力;而一些鳥類在發情期常常放聲鳴叫,以此來吸引配偶的到來。

當然,有些動物也可以通過視覺通道信息來傳達性的信息。例如,孔雀在發情期會展開其美麗的羽毛,吸引異性的關注,這就是人們所熟知的“孔雀開屏”。

第二節人類的性生理心理活動

人類作為一種高等動物,其性行為的表達不僅僅是生物的本能使然,它更是受到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等多種因素所影響。相對於動物,人類的性行為更為複雜,具有高度的社會性,這是人類性行為的重要特征。

一、人類的性反應周期

胎兒出生後身體不斷發育,性器官在青春期後逐漸發育成熟,具備了完成性行為的能力。人類個體在整個性活動過程中伴隨著的一係列生理和心理反應,稱為性反應。雖然對人類的性反應描述早就見諸於我國或其他文化中,但對人類性行為的實驗室研究最早起源於西方,其曆史也隻有100餘年。但由於道德倫理方麵的成見,早期的研究進展並不順利。而隻有在近半個世紀,性行為的實驗室研究才取得實質性的成果。美國行為主義學派的創始人雙早在20世紀初就對性行為展開了科學研究。

隨後美國生物學教授總結了大樣本的性行為調查資料,在1950年前後出版了《人類男性的性行為》和《人類女性的性行為》至今仍然不失為性科學中的經典著作。而美國的關冊記!和知虹陽!!正式開創了行為的實驗室研究時代。人類的性反應從性興奮開始到重新恢複到原有的狀態,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著3個明顯可分的時期,這就是興奮期、持續期(高潮期)、高潮期和消退期(消解期),這個周期稱為人類的性反應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