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奸雄曹操:亂世英雄,隔岸觀火(1 / 1)

四、奸雄曹操:亂世英雄,隔岸觀火

中國曆史上出類拔萃的人物,往往有很多異於常人的舉動,或許是性情古怪讓人難以捉摸,或許是孤高自傲讓人難以理解。凡此種種,他們的事跡不勝枚舉。當然,其中也有一號既奸詐又霸道的人物,這號人物裏有一個叫曹操的,可當一代梟雄。

相傳,三國時期有一個很出名的品評家,叫許劭,他很看不起曹操這號人物,所以從來不評價曹操這個人。可是,曹操偏偏跟許劭較上勁,想要撬開許劭的口。他專門跑去威脅許劭,要許劭評價一下自己。許劭無可奈何,想了半天說了一句話:“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曹操聽後大笑不止,揚長而去。這句話既貶也褒,既罵曹操是太平盛世下的奸賊,也稱讚他是亂世下的英雄。因為許劭的評價,後世把曹操稱為“奸雄”,這是再合適不過了。

東漢末年,隨著漢朝的衰微,曆史迎來了群雄爭霸的三國時代。袁紹、袁術、曹操、呂布、孫權、劉備等等人物,無論其中的誰都想在中原這塊廣袤的土地上爭得一席之地,稱霸一方。可是,一將終成萬骨枯,成功的人沒有幾個。

曹操出生官宦世家,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對於名不見經傳,出生讓人鄙夷的曹操來說,要開始自己的宏圖大業並非易事。但是,這更堅定了曹操稱霸中原的決心。公元174年,曹操被舉為孝廉,開始進入仕途。麵對瞬息萬變的局麵,他靜觀局勢的變化,等待有利於自己的形勢出現。

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曹操被任命為騎都尉,受命前往鎮壓黃巾軍。曹操認為,壯大自己力量的時機到了。曹操率領人馬前往袞州與黃巾軍展開激烈的戰爭,並取得了勝利。通過這一次的勝利,曹操成功收編了30多萬士兵。之後,曹操開始招兵買馬,擴充自己的實力。公元200年,當時北方實力最強的袁紹集結兵力要一舉殲滅曹操,卻在曹操的指揮得當下敗北。曹操成功挫敗袁紹的勢力,統一北方的大業也指日可待。

袁紹戰敗,命不久矣彌留之際把權力交給三兒子袁尚。中國自古有傳長不傳幼的傳統,袁紹的做法引起大兒子袁譚的不滿。袁紹死後,兄弟倆麵和心不合,袁譚想要利用曹操除掉大權在握的袁尚,袁尚也忌憚袁譚的謀反之心。

曹操帶著大軍攻打袁氏兄弟,兄弟倆見大軍壓境,暫時放下隔閡一致對外。結果,兄弟倆抵不過曹操的衝擊,一起退守冀州。冀州城易守難攻,曹操連日攻打,依舊破不了城。謀士郭嘉提醒曹操說:“袁氏兄弟本來有矛盾,大敵當前所以才一致對外,如果大敵不在,兄弟倆必然反目成仇。”曹操認為郭嘉的話有道理,強攻不如坐山觀虎鬥,等袁氏兄弟兩人內訌,自然可以坐收漁翁之利。於是,曹操下令退兵。

不出曹操所料,袁尚和袁譚不久後反目。袁譚勢單力薄敵不過袁尚,就來求救曹操。曹操假意為袁譚挺身而出,先是擊垮袁尚的勢力,繼而矛頭驟轉對付袁譚。曹操聰明狡猾,輕而易舉奪下冀州,統一了河北一帶。

袁尚僥幸逃過一劫,帶領殘兵前往遼東投奔太守公孫康。曹操麾下的大將得知後,都勸說曹操乘勝追擊,以免後患無窮。曹操卻胸有成竹地說:“不用勞駕諸位將軍,過幾天,公孫康就會把袁尚的首級送過來。”人人都以為曹操在開玩笑,不料事情果然如曹操料想的那樣。公孫康送上袁尚首級,袁氏的勢力至此土崩瓦解。

原來,公孫康一直擔心袁氏要吞並遼東。這一次袁尚投奔,公孫康心中一定有所疑慮,防備袁尚以投靠為名反客為主。如果曹操派人追擊袁尚,公孫康為了自己的安危,一定會聯合袁尚抵抗曹操的軍隊。這樣便會弄巧成拙。所以,曹操按兵不動,隔岸觀火。公孫康和袁尚看不到曹操的軍隊,就把矛頭指向對方。公孫康消滅袁尚,當然勢在必行。

曹操審時度勢,善於用計,通過隔岸觀火的計謀成功將袁氏在北方的勢力消磨殆盡,並最終與劉備、孫權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麵,可謂是一代梟雄。“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曹操生於亂世,所以注定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