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南蘭陵蕭氏詩文曆代編集綜錄
南蘭陵蕭氏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巨大的成就,他們的著作雖曆經喪亂而散佚,但曆代都有文人做著搜集、整理、輯佚等工作。
最早收錄蕭氏詩文的文獻是南朝陳徐陵的《玉台新詠》。《玉台新詠》是一部詩歌總集,共10卷,為徐陵奉梁太子蕭綱(後之簡文帝)之命而編。收詩769首,除《越人歌》相傳作於春秋戰國時期外,其餘均為自漢迄梁的詩歌。卷一至卷八為五言詩,卷九為七言及雜言詩,卷一〇為五言四句的短詩。書中保存了大量前代詩歌資料,具有較高文獻價值。與之前的詩文總集《文選》不同的是,它收錄了當時在世文人的作品,對研究詩歌形式和體裁的演進有較大意義。
北宋郭茂倩所編的詩歌總集《樂府詩集》,輯錄漢魏至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謠,共100卷。包括樂曲原辭和後人仿作,其中有民間歌謠,也有丈人作品。分為郊扁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代曲辭、雜歌謠辭、新樂府辭等12類。各類有總序,每曲有題解,對各種曲調及歌辭的起源和發展,都有考訂。
後世對蕭氏所作詩歌的輯錄,比較集中的有明代鍾惺《詩歸》、唐汝諤《古詩解》、陸時雍《古詩鏡》、馮惟訥《古詩紀》、《六朝詩集》(編者不詳)、臧懋循《古詩所》,清代沈德潛《古詩源》、王士禎《古詩選》等詩歌總集。其中,《六朝詩集》被學界認為是從宋本中輯出,而馮惟訥的《古詩紀》輯錄得比較多。還有一些大型叢書,如明代葉紹泰《增定漢魏六朝別解》、汪士賢《漢魏名家集》、張燮《七十二家集》、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對蕭氏詩歌也多有輯錄。近現代則有丁福保《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輯錄較為完備。尤其是今人逯欽立的《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收錄蕭氏詩作更為齊備。這是一部先秦至隋的詩歌總集,共135卷。除《詩經》、《楚辭》外,隋代以前的作品,包括詩歌謠諺均予收錄,並詳細注明出處,引用四部群籍達300種;各版本異文乃至前人的校勘成果也一並收錄,以供使用者參考。根據作者生卒先後編排分卷,編次得當,使用方便。1983年由中華書局排印出版。
對箭氏文章的輯錄,比較集中的有明代葉紹泰《增定漢魏六朝別解》、汪士賢《漢魏名家集》、張燮《七十二家集》、梅鼎祚《曆代文紀》、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等。
《曆代文紀》,明代梅鼎祚編,為叢書,有《皇霸文紀》13卷、《西漢文紀》24卷、《東漢文紀》32卷、《三國文紀》24卷、《西晉文紀》20卷、《東晉文紀》24卷、《宋文紀》18卷、《南齊文紀》10卷、《梁文紀》14卷、《後魏文紀》30卷、《陳文紀》8卷、《北齊文紀》3卷、《後周文紀》8卷、《隋文紀》8卷。現《三國文紀》、《東晉文紀》、《後陳文紀》3種缺。在《曆代文紀》中,比較集中收錄南蘭陵蕭氏著作的有《宋文紀》、《南齊文紀》、《梁文紀》、《陳文紀》、《後周文紀》、《隋文紀》。
清代嚴可均所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是對蕭氏文章輯錄最為完備的著作。《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彙集了從上古到隋代的3497人(一說3520人)的文章,共746卷;接時代先後為序,編為15集:《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漢文》、《全後漢文》、《全三國文》、《全晉文》、《全宋文》、《全齊文》、《全梁文》、《全陳文》、《全後魏文》、《全北齊文》、《全後周文》、《全隋文》和文章朝代不明的《先唐文》。每集作者又分帝、後、宗室諸王、群雄、諸臣、宦官、列女、闕名、外國、釋氏、仙道、鬼神等。絕大多數作者前有小傳。本書搜集範圍相當廣泛,不論是鴻篇巨製,還是佚文斷句,都加輯錄,搜羅唐以前散文較完備。原編於嘉慶、道光年間,當時未刻印,光緒十八年(1892)才由王毓藻主持的廣雅書局刻印。1958年,中華書局據廣雅書局本影印出版,共4冊,並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篇名目錄及作者索引》為其附冊。
此外,比較集中收錄南蘭陵蕭氏作品的佛教文獻有《弘明集》、《釋文紀》等。
《弘明集》,梁釋僧祐所編,為六朝佛學總集。主旨在於“抑周孔,排黃老,而獨申釋氏之法”,《舊唐誌》列入總集類。該書本為10卷,皆梁以前文,後又增為14卷,所增多梁代文。僧祐《弘明集序》說他“山棲餘暇,撰古今之明篇,總道俗之雅論,其有刻意剪邪,建言衛法,製無大小,莫不畢采。又前代勝士,書記文述,有益三寶,亦皆編錄,類聚區分,列為十四卷”。其中,卷九、卷十收錄了梁武帝和部分皇室成員關於佛教義理的文章,是比較早的保存蕭氏作品的佛教文獻。
《釋文紀》,明代梅鼎祚編,裒輯自東漢至唐以前曆代名僧作品,以及諸家關於佛教內容的作品,共45卷。其中,自卷十二開始至卷三十七為南北朝時期的作品,占全書的很大篇幅。
為了給讀者提供使用上的便利,筆者整理了《玉台新詠》、《樂府詩集》、《曆代文紀》、《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等文獻中的蕭氏作品,並一一臚列作者和篇名。《釋文紀》為佛教文獻,收錄了蕭氏在佛教方麵的一些著述,反映了南朝統治階級對佛教的尊崇,因此筆者也對該書中的蕭氏作品進行了杭理。
(一)《玉台新詠》所收南蘭陵蕭氏作品
注:本部分人名根據在《玉台新詠沖首次出現的順序排列。
皇太子蕭綱(按:即簡文帝,時為皇太子)
卷七收錄以下詩歌:
76.聖製樂府三首△豔歌篇十八韻蜀國弦歌篇十韻△妾薄命篇十韻
77.代樂府三首新成安樂宮雙桐生空井楚妃歎
78.和湘東王橫吹曲三首洛陽道
折楊柳紫騮馬
79.雍州十曲抄三首(應作襄州)
南湖北渚大堤
80.同庾肩吾四詠二首蓮舟買荷度
照流看落釵
81.和湘東王三韻二首春宵
冬曉
82.戲作謝惠連體十三韻
83.倡婦怨情十二韻
84.和徐錄事見內人作臥具
85.戲贈麗人
86.秋閨夜思
87.和湘東王名士悅彳麵城
88.從頓暫還城
89.詠人棄妾
90.執筆戲書
91.豔歌曲
92.怨
93.擬沈隱侯夜夜曲
94.七夕
95.同劉谘議詠春雪
96.晚景出行
97.賦樂府得大垂手(按:茂倩《樂府》作吳均詩)
98.賦樂器名得箜篌
99.詠舞
100.春閨情
101.詠晚閨
102.率爾成詠
103.美人晨妝
104.賦得當爐
105.林下妓(按:《初學記》作昭明詩)
106.擬落日窗中坐
107.詠美人觀畫
108.孌童
卷九收錄以下詩歌:
95.烏棲曲四首
96.雜句從軍行一首
97.和蕭侍中子顯春別四首
98.雜句春情一首
99.擬古一首(按:亦見《昭明
集》)
100.倡樓怨節一首卷十收錄以下詩歌:
雜題二十一首
1.寒閨
2.行兩
3.梁塵
4.華月
5.夜夜曲
6.從頓還城南
7.春江曲
8.新燕
9.彈箏
10.夜遣內人還後舟
11.詠武陵王左右伍翯傳杯
12.有所傷三首
13.遊人
14.絕句賜麗人
15.遙望
16.愁閨照鏡17?浮雲
47.寒閨
48.和人渡水
邵陵王蕭綸
卷七收錄以下詩歌:
73.代秋胡婦閨怨
74.車中見美人
75.代舊姬有怨(按:一作元帝詩)
湘東王蕭繹
卷七收錄以下詩歌:
1.登顏園故閣
2.戲作豔詩
3.夜遊柏齋
4.和劉上黃
5.詠晚棲烏
6.寒宵三韻
7.詠秋夜卷九收錄以下詩歌:
春別應令四首
武陵王蕭紀
卷七收錄以下詩歌:
16.同蕭長史看妓
17.和湘東王夜夢應令
18.曉思(按:《藝文》作簡文帝詩)
19.閨妾寄征人卷十收錄以下詩歌:
昭君辭
昭明太子蕭統
卷七收錄以下詩歌:
長相思
卷九收錄以下詩歌(按:據《藝文類聚》卷四二、《詩紀》卷六七,應作簡文帝詩):
1.江南曲
2.龍笛曲
3.采蓮曲
簡文帝蕭綱
卷七收錄以下詩歌:
1.美女篇
2.怨歌行
3.獨處怨
4.傷美人
5.雞鳴高樹顛6?春日
101.秋夜
102.和湘東王陽雲台簷柳
103.聽夜妓
104.詠內人晝眠
105.詠中婦織流黃
106.棹歌行
107.和人以妾換馬.詠舞
15?采蓮
1.米桑
2.半路溪
3.小垂手(按:茂倩《樂府》作吳均詩)
4.傷別離
5.春夜看妓21?詠風
1.看摘薔薇
2.洛陽道
3.折楊柳(按:《樂府》作元帝詩)
4.金樂歌26?古意
27.春日
卷九收錄以下詩歌:
東飛伯勞歌二首卷十收錄以下詩歌:
1.采菱歌
2.夜夜曲
3.金閨思二首
梁元帝蕭繹
卷九收錄以下詩歌:
1.燕歌行
2.烏棲曲四首
3.別詩二首
邵陵王蕭綸
卷七收錄以下詩歌:
見姬人
蕭子顯
卷八收錄以下詩歌:
樂府二首
1.日出東南隅行
2.代美女篇卷九收錄以下詩歌:
19.春別四首
20.樂府烏棲曲應令二首(按:茂倩《樂府》作梁元帝詩)
21.燕歌行
22.烏棲曲一首卷十收錄以下詩歌:
34.春閨思
35.詠苑中遊人
36.南征曲
37.陌上桑二首
38.桃花曲(按:《樂府》作簡文帝詩)
39.樹中草(按:《樂府》作簡文帝詩)
蕭子雲
春思,見卷八
蕭子暉
春宵,見卷八
蕭子範
春望古意,見卷八蕭愨
秋思,見卷八
(二)《樂府詩集》所收南蘭陵蕭氏作品
南齊皇室蕭氏詩文齊武帝蕭賾
估客樂,第四十八卷
蕭子範
羅敷行,第二十八卷蕭子顯
64.日出東南隅行,第二十八卷
65.燕歌行,第三十二卷
66.從軍行,第三十二卷
67.烏棲曲,第四十八卷
68.美女篇,第六十三卷
69.南征曲,第七十四卷
蕭子雲
25.俊雅三首,第十四卷
26.胤雅,第十四卷
27.寅雅,第十四卷
28.介雅三首,第十四卷
29.
需雅八首,第十四卷
30.雍雅三首,第十四卷
31.宮引,第二十六卷
32.商引,第二十六卷
33.角弓丨,第二十六卷
34.徵引,第二十六卷
35.羽引,第二十六卷
蕭賁
長安道,第二十三卷
南梁皇室蕭氏詩文梁武帝蕭衍
82.芳樹,第十七卷
83.有所思,第十七卷
84.雍台,第二十五卷
85.長安有狹斜行,第三十五卷
86.青青河畔草,第三十七卷
87.明月照高樓,第四十二卷
88.子夜四時歌七首(春歌一首,夏歌三首,秋歌二首,冬歌一首),第四十四卷
89.團扇郎,第四十五卷
90.襄陽蹋銅蹄三首,第四十八卷
91.楊叛兒,第四十九卷
92.江南弄七首(江南弄、龍笛曲、采蓮曲、鳳笙曲、采菱曲、遊女曲、朝雲曲),第五十卷
93.上雲樂七首(鳳台曲、桐柏曲、方丈曲、方諸曲、玉龜曲、金丹曲、金陵曲),第五十一卷
94.梁白亡辭二首,第五十五卷
95.閶闔篇,第六十四卷
96.邯鄲歌,第七十六卷
97.河中之水歌,第八十五卷
昭明太子蕭統
1.將進酒,第十七卷
2.有所思,第十七卷
3.相逢狹路間,第三十四卷
4.三婦豔詩,第三十五卷
5.長相思,第六十九卷
6.上林,第七十七卷
簡文帝蕭綱
1.上之回,第十六卷
2.有所思,第十七卷
3.臨高台,第十八卷
4.折楊柳,第二十二卷
5.洛陽道,第二十三卷
6.長安道,第二十三卷
7.紫騮馬,第二十四卷
8.江南思二首,第二十六卷
9.度關山,第二十七卷
10.雞鳴高樹巔,第二十八卷
11.采桑,第二十八卷
12.明君詞,第二十九卷
13.楚妃歎,第二十九卷
14.蜀國弦,第三十卷
15.當置酒,第三十一卷
16.雙桐生空井,第三十一卷
17.君子行,第三十二卷
18.從軍行二首,第三十二卷
19.長安有狹斜行,第三十五卷
20.中婦織流黃,第三十五卷
21.隴西行三首,第三十七卷
22.泛舟橫大江二首,第三十七卷
23.上留田行,第三十七卷
24.新成安樂宮,第三十七卷
25.雁門太守行二首,第三十九卷
26.豔歌行二首,第三十九卷
27.煌煌京洛行,第三十九卷
28.蜀道難二首,第四十卷
29.棹歌行,第四十卷
30.怨詩,第四十一卷
31.怨歌行,第四十二卷
32.烏夜啼,第四十七卷
33.烏棲曲四首,第四十八卷
34.雍州曲三首(南湖、北渚、大堤),第四十八卷
35.江南弄三首(江南曲、龍笛曲、采蓮曲),第五十卷
36.采蓮曲二首,第五十卷
37.采菱曲,第五十一卷
38.霹靂引,第五十七卷
39.雉朝飛操,第五十七卷
40.雙燕離,第五十八卷
41.貞女引,第五十八卷
42.別鶴,第五十八卷
43.龍丘引,第五十八卷
44.妾薄命,第六十二卷
45.當壚曲,第六十三卷
46.美女篇,第六十三卷
47.升仙篇,第六十四卷
48.采菊篇,第六十四卷
49.苦熱行,第六十五卷
50.東飛伯勞歌二首,第六十八卷
51.生別離,第七十二卷
52.茱萸女,第七十三卷
53.愛妾換馬,第七十三卷
54.棗下何纂纂,第七十四卷
55.金樂歌,第七十四卷
56.夜夜曲,第七十六卷
57.獨處愁,第七十六卷
58.春江行,第七十七卷
59.桃花曲,第七十七卷
60.樹中草,第七十七卷
61.行幸甘泉宮,第八十四卷
62.淫豫歌,第八十六卷
梁元帝蕭繹
11.巫山高,第十七卷
12.芳樹,第十七卷
13.隴頭水,第二十一卷
14.折楊柳,第二十二卷
15.關山月,第二十三卷
16.洛陽道,第二十三卷
17.長安道,第二十三卷
18.紫騮馬,第二十四卷
19.驄馬驅,第二十四卷
20.劉生,第二十四卷
21.長歌行,第三十卷
22.燕歌行,第三十二卷
23.從軍行,第三十二卷
14?飛來雙白鶴,第三十九卷
22.班婕妤,第四十三卷
23.烏棲曲六首,第四十八卷
24.采蓮曲,第五十卷
25.吳趨行,第六十四卷
26.半路溪一首,第七十四卷
27.金樂歌,第七十四卷
蕭紀
明君詞,第二十九卷
蕭岑
棹歌行,第四十卷蕭媯
1.日出行,第二十八卷
2.霜婦吟,第七十六卷
3.勞歌,第八十六卷
蕭慇
1.上之回,第十六卷
2.臨高台,第十八卷
3.飛龍引,第六十卷
4.濟黃河,第七十四卷
其他蕭氏詩文蕭詮
巫山高,第十七卷蕭轂
野田黃雀行,第三十九卷蕭淳
長相思,第六十九卷蕭仿
威宗舞,第十一^'卷
(三)《曆代文紀》所收南蘭陵蕭氏作品
《宋文紀》所收南蘭陵蕭氏作品存目如下:
卷五
孝懿蕭皇後
遺令
卷十七
蕭道成答沈攸之書
《南齊文紀》所收南蘭陵蕭氏作品存目如下:
卷一
齊高帝(57篇)
25.與中書令褚淵衛將軍袁粲書
26.與王廣之書
27.與虞玩之書
28.與劉悛書
29.
與王延之書
30.與崔祖思書
31.與世祖書
32.築壘教
33.數沈攸之罪惡檄
34.上宋順帝請誅黃回表
35.即阼告天文
36.改元大赦詔
37.降封宋公侯詔.原赦詔
1.省置屯稅詔
2.減降宋氏第秩詔17?斷眾募詔
17.營恤遺櫬詔
18.曲赦交趾詔
19.錄序從軍官詔
20.建學詔
21.鐲戰亡租役詔
22.詔朝臣
23.詔豫章王嶷
24.與司徒褚淵手詔
25.宥王遜詔
26.詔領軍將軍李安民
27.呂安國安集司州民戶詔29?詔周盤龍
41.贈劉善明詔
42.手詔張融
43.詔夏侯恭叔
44.征明僧紹詔
45.封荷知加羅國王詔
46.詔答河南王吐穀渾拾寅
47.楊廣香為沙州刺史詔
48.臨終詔司徒褚淵左仆射王儉
49.敕柳世隆
50.敕垣崇祖40?又敕
41?手敕劉懷慰42?又敕
48.敕周山圖
49.又敕
50.敕周盤龍
51.又手敕
52.手敕張岱
53.敕江謐掌吏部
54.敕崔文仲
55.手敕王珍國
56.報武陵王煜
57.答陳顯達53?答劉善明
78.又答
79.答蕭景先56?敕答柳引
142.答晉壽太守楊公則
齊武帝(81篇,另有若幹篇詔答散見於他人作品中)
1.與虞驚手書
2.與玄元度書
3.高帝喪禮詔
4.原蕩諸城詔
5.賑恤京師兩岸詔
6.又詔
7.災異蠲恤詔
8.戍將恩慶詔
9.優獎郡縣丞尉詔
10.邦宰滿限詔
11.恩赦召
142.又詔
143.敕廬陵王子卿
144.敕晉安王子懋
145.敕隨郡王子隆
146.敕王宴76?敕劉祥
14.敕曹虎
15.敕豫章內史虞驚
16.敕中書舍人苑法亮
17.南郡王昭業讚冠辭
18.醮酒辭
鬱林王(7篇)
50.即阼蠲減征調詔
51.放遣北掠餘口詔
52.序用勞人詔
53.量處貪吏詔
54.隆昌元年下州郡詔
55.追崇竟陵王子良詔
56.征吳苞詔
海陵王(4篇)
93.即位詔
94.新安國吏詔
95.銓用淮關徭戍詔
96.延興元年冬十月癸已詔
卷二
齊明帝(22篇)
1.建武元年即位詔
2.符斷稅役詔
3.斷任土恒貢詔
輇敘耆齒詔
97.申枉舉直詔
98.嚴課農桑詔
99.罷東田諸役詔
100.修晉帝諸陵詔
101.學敎詔
102.孔聖祀典詔
103.誅王敬則詔
104.遣陳顯達北討詔
105.答奏陳顯達詔
106.誅王晏詔
107.誅蕭諶詔
108.江敦讓賻詔
109.手詔王思遠
110.賜謝礎詔
111.贈仇池公楊元秀詔
112.氐王楊韍之為仇池公詔
113.遺詔
114.敕傅昭
東昏侯(1篇)
誅徐孝嗣沈文季詔
齊和帝(2篇)
1.舉義覃惠教
2.普除東征眾軍詔
文惠太子長懋(10篇,另武帝答
文6篇)
1.疾篤上世祖表
2.手啟武帝武帝答
3.上論州郡秩俸表
4.又啟武帝答
5.又啟
武帝又答
6.又啟
武帝又答
7.又啟武帝答
8.又啟武帝答
9.臨終啟武帝
10.與沙州刺史楊廣香書
竟陵王子良(20篇,另有1篇在卷四中)
1.陳高帝言台使
2.上高帝墾田表
3.上讜言表
4.上武帝論會土塘役啟
5.密啟武帝
6.又啟武帝
7.諫射雉啟
8.上武帝請贈豫章王嶷啟
9.啟論玉輅
10.與安陸侯細書
11.與荊州隱士劉虯書
12.與南郡太守劉景蕤言
13.答張融
14.答顧憲之
15.眼銘
16.耳銘17?口銘
1.行宅詩序
2.登山望雷居士精舍同沈右衛過劉先生墓下詩序
3.賓僚七要
巴東王子響(2篇)
1.啟武帝
2.同前
隨郡王子隆(1篇)
山居序
始安王遙光(2篇)
1.啟誅謝跳
2.東昏侯詔
安陸侯緬(1篇)
與王儉書
蕭景先(1篇)
、蟲
蕭穎胄(2篇)
1.移檄京邑
2.上和帝遺表
卷四
竟陵王子良報王僧虔書卷七
蕭琛(1篇)
嗣君即位廟見議
《梁文紀》所收南蘭陵蕭氏作品存目如下:
5.沈約奏答
6.曹郎奏事詔
7.罷鳳凰銜書伎詔
8.申敕諸州臨訊詔
9.分命從行諸郡詔
10.除贖罪科詔
11.置五經博士詔
12.置五經博士詔
13.停止宮人觀禮詔
14.搜選郡國舊族詔
15.恤刑詔
16.陳言詔
17.禁祝史祈福詔
18.常侍侍中詔40?大啟庠敎詔
1.屯戍開禁詔42?置陵令詔
1.敘錄通經詔
2.王子從學詔45?職僚集議詔46?五都令史詔
1.公卿陳啟詔
2.停老小將送詔
3.收藏戰亡遺骸詔
4.又詔
5.修起明堂詔
6.天監十四年親祠南郊詔
7.條奏吏民詔
8.天監十六年親祠南郊詔
9.議代牲祀詔
10.又薦時蔬詔
11.流移還本詔
12.親祠南郊詔
13.改作南北郊詔
14.停賀瑞詔
15.躬耕籍田詔
16.征魏詔
17.給俸詔
18.南郊恩詔
19.推恩宗戚詔
20.獻讜言詔
21.檢括封事詔
22.南郊等令詔
23.州郡言政事詔
24.守護晉宋齊諸陵詔
25.朝堂參議疑事詔
26.優赦逋耗詔
27.禁占公田詔
28.禁斷遊軍私屯詔
29.謁陵頒賚詔
30.赦除罪逋詔
31.條上民患詔
32.贖罪詔
33.除坐罪父母祖父母詔
34.通用足陌錢詔
35.祠南郊頒恩詔82?分置二豫詔
24.緣邊初附詔
25.舉士詔
26.立晉安王綱為皇太子詔
27.免臨川王宏詔
28.贈臨川王宏詔
29.安成王機諡詔
30.贈南平王偉詔
31.贈鄱陽王恢詔
32.永陽王伯遊拜會稽太守詔
33.詔西豐侯正德
34.蕭景臨揚州詔
35.追贈張弘籍詔
36.贈張弘策
37.南昌公王儉降封詔
38.追贈王茂詔
39.追贈柳慶遠詔
40.追贈蕭穎胄詔
41.贈蔡道恭詔
42.贈鄭紹叔詔
43.贈呂僧珍詔
44.追贈範雲詔
45.贈張惠紹詔
46.贈馮道根詔
47.贈昌義之詔
48.贈周舍詔
49.又詔
50.贈裴子野詔
51.贈顧協詔
52.贈袁昂詔
53.甄恬旌孝詔
54.張纘為尚書仆射手詔
114.贈蕭子顯詔115?請諡手詔
1.贈孔休源詔
2.江革為臨川王長史詔
3.贈朱異詔
4.臧盾兼領軍詔
5.徐摘為新安太守詔
6.擢沈崇愫詔
7.擢許慧詔
8.手詔到溉124?詔答劉之遴
45.手詔何點
46.征何點為侍中詔
47.又詔
48.賻何點喪詔
49.征庾詵庾承先詔
50.庾詵諡貞節詔
51.贈丘仲孚詔
52.孫謙加優秩詔
53.何遠為給事黃門侍郎詔
54.範述曾為太中大夫詔
55.賻陸雲公詔
56.林邑國王班爵詔
57.扶南國王班號詔
58.高獅國王加號詔
59.百濟國王加號詔
60.始興王愴諡忠武冊
61.賜左丞範縝璽書
62.敕昭明太子統
63.敕晉安王綱
64.敕報皇太子
65.敕湘東王繹
66.敕廬陵王續
67.敕貞陽侯淵明
68.手敕宜豐侯脩149?敕何胤
89.又敕
90.又敕
91.敕答王珍國
92.手詔陳慶之
93.敕徐勉
94.手敕劉孝綽
95.手敕劉之遴
96.手敕張率
97.手敕沈眾
98.敕任昉
99.任昉奉敕示七夕詩啟
100.敕答費昶
101.議明堂製
102.儀曹郎朱異議
103.又製
104.議二郊坎位製
105.八座奏
106.答皇太子啟大功服行嘉禮
107.詳定郊祀服章
108.五經博士陸瑋等議
109.又議
.八座議郊俎奏
1.議六代樂舞製
2.議宗廟設宮縣製
3.議宗廟迎送神樂製
4.《孝思賦》序
5.凡百箴
6.連珠三首
7.賜到溉連珠
8.草書狀
9.觀鍾繇書法十二意
10.硯銘
11.論蕭子雲書
卷二
簡文帝(115篇)
1.與湘東王繹書
2.答湘東王慶州牧書
3.答湘東王上王羲之書
4.報湘東王
5.答南平嗣王餉舞簟書
6.答定襄侯餉臥簟書
7.答新渝侯和詩書
8.誡當陽公大心書
9.答安吉公主餉胡子一頭書
10.與劉孝綽書
11.答張纘謝示集書
12.與肅臨川書
13.答蕭子雲上飛白書屏風書
14.答徐搞
15.與魏南荊州刺史李誌書
16.賀洛陽平啟
17.啟囚徒配役事啟
18.謝邵陵王禁錮啟
19.謝敕賚《中庸講疏》啟
20.謝敕示苦旱詩啟
21.謝賚碧慮棋子屏風啟22?謝賚扇啟
115.謝敕賚織竹火籠啟
116.謝敕賚貂坐褥席啟
117.謝敕賚方諸劍等啟
118.謝敕賚善勝威勝刀啟27?謝敕賜玉佩啟
1.謝敕賚魏國獻錦等啟
2.謝敕賚長生米啟
3.謝敕賚益州天門冬啟
4.謝敕賚城邊橘啟
5.謝敕賚河南菜啟33?謝敕賚大菘啟
109.謝敕賚廣州甌等啟
110.敘南康簡王薨上東宮啟
111.湘東王答晉安王敘南康簡王囊書
112.謝東宮賜柿啟
113.謝東宮賜裘啟
114.讓驃騎揚州刺史表
115.在州羸疾自解表
116.謝為皇太子表
117.拜皇太子臨軒竟謝表
118.為武陵王讓揚州表
119.為南康王會理讓湘州表
120.為長子大器讓宣城王表
121.為子大心讓當陽公表
122.為子大款讓石城公表
123.為寧國臨城二公人學表
124.上《昭明太子集》、《別傳》等表
125.請右將軍朱異奉述製旨《易義》表
126.請尚書左丞賀琛奉述製旨《毛詩義》表
127.謝賜新曆表
128.又謝賜新曆表
129.讓鼓吹表
130.上白兔表
131.為南平王拜大司馬章
132.為王規拜吳郡太守章
133.請條置徒作疏
134.武帝手敕
135.臨雍州原減民間資教
136.臨雍州革貪惰教
137.圖雍州賢能刺史教
138.罷雍州恩教
139.複臨丹陽教
140.移市教
141.資遣孔燾二女教
142.甄異張景願複仇教
143.孔休源喪令
144.與湘東王令
145.與衡山侯恭手令
146.與劉孝儀令
147.劉孝儀上東宮啟
148.停省臨城公夫人見妃令
149.即位詔
150.原放北人詔
31.儀同徐勉墓銘
32.平西谘議參軍劉顯墓銘
33.太子舍人蕭特墓誌銘
34.司徒始興忠武王誄
35.大同哀辭
36.祭戰亡者文
37.祭友人文
38.答穰城求和移文
39.勸醫論
40.七勳
41.連珠
42.幽係題壁
卷四
梁元帝(101篇,另有1篇在同卷蕭恪下)
14.與劉孝綽書
15.與蕭挹書
16.答劉饀求述製旨義書
17.與學生書
18.答齊國餉雙馬書
19.則劉播書
20.答顏之儀
21.責鮑泉書
22.遺周弘直書
23.與周弘直書
24.與武陵王紀書
25.別紙
26.又與武陵王紀書
27.與魏書
28.慶南郊啟
29.慶東耕啟
30.上穀充軍糧啟
31.謝敕賜第啟
32.謝上畫蒙敕褒賞啟
33.謝敕賜褥啟
34.謝賚車螯蛤蜊啟
35.啟東宮薦石門侯啟
36.上東宮古跡啟
37.謝東宮賚陸探微畫啟
38.謝東宮賜白牙鏤管筆啟
39.謝東宮賜彈棋局啟
40.謝東宮賚貂蟬啟
41.謝東宮賚寶枕啟
42.謝東宮賚辟邪子錦白褊等啟
43.謝東宮賚麈尾錦帔團扇等啟
44.謝東宮賚花釵啟
45.為妾弘夜姝謝東宮賚合心花釵啟
46.為妾夏玉安豐射東宮賚錦啟
47.謝東宮賚瓜啟
48.謝東宮賚蒸粟牛啟
49.謝晉安王賜馬啟
50.薦鮑幾表38?薦顏協表
5.請於州立學校表
6.上《忠臣傳》表
7.遷荊州輸江州節表
8.召學生教
9.答左衛將軍王僧辯
10.答王僧辯書
11.答江州刺史王僧辯46?複答
15.又答王僧辯等
16.辭勸進表
17.勸農令
18.侯景平解嚴令
19.赦令
20.討侯景馳告四方檄
21.即位江陵詔54?觸免力田詔
1.還都建鄴詔
2.加王僧辯太尉車騎大將軍詔
3.宗懷封信安縣侯手詔
4.贈杜巋詔
5.敕杜龕
6.敕報司徒王僧辯
7.別敕王僧辯
8.與王僧辯帛書
9.《忠臣傳》序
10.《忠臣傳?諫爭篇》序
11.《忠臣傳?死節篇》序
12.《孝德傳》序
13.《全德誌》序
14.《職貢圖》序
15.《丹陽尹傳》序
16.《洞林》序71?《懷舊誌》序72?《懷張纘詩》序
294.315高祖武皇帝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