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六章 皮膚科(二)(2 / 3)

2.飲食方麵宜吃薏苡仁、蘿卜、荸薺、白果、苦瓜等食物。

扁平疣(26方)

扁平疣是~種病毒通過接觸傳染和自體接種引起的皮膚病。主要侵犯青少年,好發於麵部及手背。損害為針頭到綠豆大小的扁平丘疹,略高出皮麵,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顏色為皮膚色或略帶棕色,觸之平滑而充實,邊界明顯。損害常為多個,散在或密集,或由於搔抓自體接種而呈線狀排列。一般無自覺症狀或僅有微癢。病程經過慢,可自愈,也可複發。

【方劑1】茯苓皮12克,薏苡仁15克,白術、厚樸各6克,蒼術、藿香各10克,陳皮、甘草各5克。

【製用法】水煎服。可同時使用外用藥:木賊、香附各10克,紫草5克,配製成紫木香液,每E1外塗4~6次。

【適應證】扁平疣。

【方劑2】野菊花、土茯苓、板藍根、薏苡仁、山楂各15克,連翹30克,甘草5克,紫草、補骨脂、烏梅各1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3】蒲公英鮮葉適量。

【製用法】洗淨曬幹。揉成團狀,在疣處反複拭擦,每次5分鍾,用力以引起微痛為度,勿擦破皮膚,每日1次,4~5次即可,停止治療7~10天皮損即愈。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4】麥糠適量。

【製用法】容器內放水約500毫升,將麥糠放入水中,待其浸透後撈出,如此重複多淘幾次,將麥糠水裝入瓶內,待其發酵後便可使用。用棉簽蘸麥糠水塗於患處,幹後再塗,塗的次數越多效果越好。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5】5%過氧乙酸適量。

【製用法】用棉簽蘸取藥液,輕擦患處,每日3~4次,每次擦至患處發紅、有燒灼感為度。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6】柴胡注射液適量。

【製用法】用脫脂棉蘸柴胡液濕敷患處,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鍾,每日用藥1支,連用7~9天。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7】雞內金20克。883

【製用法】上藥生用,加水200毫升,浸泡2~3天。外搽患處,每日5~6次。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8】板藍根、生苡仁各60克,柴胡、黃芩、連翹、桃仁各10克,防風8克,陳皮、生大黃各6克,麻黃5克,甘草9克。

【製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藥渣可再煎洗患部,連用20~30劑。顏麵部扁平疣加桑葉6克,桔梗8克;下肢者加牛膝10克;皮疹深褐色、發展快者加青黛、夏枯草各10克,皂刺6克;癢甚者加蟬衣6克,荊芥5克;月經期去桃仁。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9】夏枯草、木賊草、赤芍、自芍、當歸、桃仁、香附、首烏各10~15克,板藍根、熟地各15~20克,川芎、紅花備10~12克,薏苡仁20~30克,甘草3~6克。

【製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服後將藥渣再加水煎,趁熱輕輕搽洗患處,每晚1次,每次10~15分鍾,以局部皮膚顯現微紅為度。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10】黃豆適量。把黃豆搗爛後。

【製用法】搽在有疣的地方,晚臨睡前2~3次可見效。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11】鴉膽子40克,蓮殼適量。

【製用法】共研碎,加水煮沸,取液40毫升。用時搖勻,以棉簽蘸液點塗患處,每132次。

【適應證】扁平疣、傳染性軟疣。

【方劑12】新鮮帶莢黃豆30克,薏苡仁12克,白蔻、藿香、連翹、佩蘭各10克,通草、淡竹葉各9克,六一散包。

【製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適應證】扁平疣。

【方劑13】鮮艾葉適量。

【製用法】將鮮艾葉揉至出汁,在疣表麵摩擦至皮膚微熱或微紅。每日2次。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15】雲故紙15克。紅花6克。沸水衝泡。

【製用法】破碎成塊後放入75%酒精100毫升中浸泡,密封1周後外用。每天早、中、晚用棉簽蘸藥液搽患處,7天為1療程。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16】鮮苦瓜適量。

【製用法】將苦瓜剝開去籽,放入酸菜水或泡菜壇內浸法汪劑用色應旆舭限刪勾泡1周,取出切碎,在花生油鍋中爆炒片刻。盛盤中佐餐,每日2~3次,每次100~150克,連續食用15天。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17】香附、紫草、木賊各30克,紅花20克。

【製用法】治療時將上藥煎水後,先將藥渣在皮損區搓擦,以扁平疣表皮稍破為度。再將藥汁外洗皮損部位,每日1劑,日洗2次,一般2~3劑即可治愈。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18】薏苡仁50克,蓮米、懷山藥各25克,百合10克,紅棗10枚。

【製用法】每日煎食1次,可當早餐,連食1月。多數病人服藥半月後,贅生物減少或脫落,1月後痊愈。若無效可連服2個月。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191地膚子50克,明礬15克。

【製用法】水煎。洗搓患處。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20】薏苡仁、大青葉、板藍根、牡蠣粉各30克,敗醬草i夏枯草各15克,赤芍10克。

【製用法】煎取300毫升,分早、晚服下,藥渣再煎成1000毫升洗局部15~20分鍾,7天為1療程。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2】當歸、生地、赤芍、紫草、昆布、海浮石各15克,丹皮6克,雞血藤、馬齒莧、板藍根各30克。

【製用法】每日煎服1劑。可同時使用外洗液洗患處。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22】當歸20克,川I芎、桃仁、紅花、蟬蛻、桔梗、枇杷葉、自蒺藜、香附各10克,赤芍15克,生地30克,生甘草5克。

【製用法】水煎服。病在顏麵、上肢者飯後半小時服。病在腰以下者,原方去桔梗加牛膝,飯前服。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23】磁石、生龍齒、生石決明、代赭石各30克,當歸12克,白芍、夏枯草、防風各9克,薏苡仁24克。

【製用法】前四味先煎半小時,再納餘藥同煎服,7~10劑為1療程。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24】土茯苓、枸杞子各30克,柿葉1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zs】紫草、蒼耳子、天花粉、烏蛇各15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同上方。麻黃、杏仁各9克,薏苡仁24克,甘草6克。887

【製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10~15劑為1療程。

【適應證】同一上方。

家庭調護參閱“尋常疣”的有關調護內容。

傳染性軟疣(4方)

本病多見於兒童及青年。初起為粟粒大半球形丘疹,可增至綠豆大,呈灰白、乳白、微紅或正常皮膚色。表麵有蠟樣光澤,中心有臍窩,可從中挑出或擠出白色物質。損害數目多少不定,散在分布,自覺微癢。好發於軀幹、四肢、陰囊及瞼緣等處。經過徐緩,抓後感染則基底發紅腫脹,疣部有膿及結痂。

【方劑1】板藍根40克,紫草、香附各15克,桃仁9克。

【製用法】煎液。外洗患處,每劑可洗1~3天。

【適應證】傳染性軟疣、扁平疣。

【方劑2】馬齒莧30克,蒼術、蜂房、白芷各10克,苦參、陳皮各15克。蛇床子12克,細辛6克。

【製用法】煎液300毫升。乘熱反複溫洗患處,搽至皮膚略呈淡紅色為度,每日加溫洗3~5次,每次洗15分鍾,每煎可洗2天。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3】龍膽草、黃芩、梔子、柴胡、木通、車前子、澤瀉、生地、當歸、甘草、黃柏、金銀花、蟬衣、刺蒺藜各適量。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少兒傳染性軟疣。

【方劑4】骨碎補20克,70%酒精100毫升。

【製用法】將骨碎補浸於酒精內,48小時後過濾,取液外塗疣體,每日2次。

【適應證】傳染性軟疣。

帶狀皰疹(38方)

帶狀皰疹是一種由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皮膚病,俗稱“蜘蛛瘡”。皰疹按支配神經走向分布成條狀或帶狀,好發於額、麵、胸、背、腰和四肢近側。發生在顏麵、軀幹者橫行排列,而在四肢則為縱行。水皰密集成簇,周圍發紅,可以融合成大皰或轉為膿皰。單個水皰間或成群水皰間有外觀正常的皮膚。常有神經痛,可伴有淋巴結腫大。極少複發。中醫稱本病為“纏腰火丹”、“蛇串瘡”等,多由心、肝火盛或睥肺濕熱蘊結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