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皮炎(10方)
藥物性皮炎,又稱“藥疹”,是藥物進入人體後引起的皮膚、粘膜急性炎症。症狀多樣,表現複雜,但都有一定的潛伏期。其皮疹的特點是,常突然發生,除固定性紅斑外,很少有特征性,且皮疹分布多為全身性、廣泛性、對稱性。發疹前多有先驅症狀,如形寒發熱、頭痛骨楚、便於溲赤,發疹後苔薄黃、脈多滑數等。本病病因病理,總因稟賦不耐,毒邪內侵所致。臨床辨證可分為風熱、濕熱、血熱、火毒及氣陰兩傷證。
【方劑1】生地、生石膏各30克,丹皮、赤芍、知母、竹葉、銀花、連翹各10克,生甘草6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藥物性皮炎血熱證。
【方劑2】生石膏60克,芒硝、黃芩、梔子、玄參、連翹各15克,黃連、丹皮、赤芍、桔梗、竹葉、生甘草備10克,生地3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重症藥疹。
【方劑3】鮮石葦葉250克。
【製用法】洗淨後加水1500毫升,煎至1000毫升。用此藥液熱洗患處,每次約15分鍾,日洗3次,2~3天即可治愈。
【適應證】藥物性皮炎。
【方劑4】射幹250克。
【製用法】煎。外洗患處,1~2次即愈。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5】黃柏、知母、紫草根、赤芍、蟬衣、白鮮皮、蒼耳草、石楠葉、車前子、當歸各10克,生地、苦參、土茯苓各15克,地膚子、蛇床子、板藍根備12克,川芎、生甘草各3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青黴素致剝脫性皮炎。
【方劑6】紫柄冬青150克,土大黃120克,紫草90克,銀花60克,冰片9克,香油1000克。
【製用法】先將前四味分別焙幹研末,香油加熱,先入紫草粉,文火煎1小時,再入其他三味藥粉,繼續煎半小時,經常攪拌。過濾後加入冰片拌勻即成。
【適應證】固定性紅斑藥疹。
【方劑7】金銀花、生甘草各10克。
【製用法】煎液。含漱。
【適應證】剝脫性皮炎之口腔糜爛。
【方劑8】金銀花、生地、薏苡仁各30克,茯苓、連翹、野菊花各15克,黃連、生甘草各9克,赤藥、芍藥各12克,秦艽1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剝脫性皮炎。
【方劑9】桂枝、甘草各6克,白術、蒼術、半夏、陳皮、澤瀉、豬苓、梔子各9克,黃芩15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剝脫性皮炎反複發作。
【方劑】01茯苓、石斛各15克。澤瀉、前仁(包)、桃仁、紅花、玄參、當歸各10克,紫丹參3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剝脫性皮炎晚期。
家庭調護
1.停用致病藥物和一切可疑藥物,避免二次致敏。在藥疹的治療用藥上,要力求簡化。
2.皮損泛發和重型藥疹病人,必須補充足夠的營養,以維持生理需要。應選用易於消化的高蛋白、高維生素半流食,必要時可補充液體。
3.病人皮膚可有剝脫、皸裂、滲出及結痂等,易繼發感染。必須保持床鋪的清潔、平整、幹燥,用無菌單。病人的指甲宜剪短。為防止褥瘡,應定時幫助病人翻身,在受壓部位用棉墊或氣圈。
4.重型藥疹病人,皮膚損害泛發,皮膚充血,散熱較快,應注意保溫。冬季室溫宜控製在20~22℃左右。換藥操作應迅速熟練.盡量縮短換藥時間。
尋常疣(20方)
本病中醫稱“千日瘡”,其表現為針帽至豌豆大的半圓形或多角形疣狀物,質略硬,表麵幹燥粗糙,呈灰褐色或正常皮膚色,頂端可分裂成花蕊或刺狀,基底及周圍無炎症,初發為一個,可漸增多至數個,一般無自覺症狀,多數在2年內自行消退。常見於兒童及青少年,好發於手背、手指、足緣或甲周等處。中醫認為疣係外感風邪熱毒或內動肝火,肝虛血燥,筋氣不榮,治宜養血補肝。
【方劑1】馬齒莧60克,敗醬草30克,大青葉、板藍根各15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尋常疣。
【方劑2】鴉膽子數粒。
【製用法】取仁搗爛。以少許敷在疣上,用膠布固定,每日1次,連用數日。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3】生地、蒲公英各30克,白鮮皮、地膚子各12克,丹參15克,丹皮、赤芍、當歸、桃仁、莪術、苦參、僵蠶、於蟾皮、炙百部、生甘草各9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4J鮮芝麻花適量。
【製用法】擦揉患處,每日3次,7~10日生效。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5】生地、首烏、菟絲子、杜仲、當歸各12克,川芎、赤芍、丹皮、紅花、川牛膝各9克。
【製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發於頭麵者,加蒺藜、878僵蠶;疣多而大者,加丹參、乳香、沒藥;久病不愈者加補骨脂、杞子、女貞子,生地改為熟地,赤芍改為白芍。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6】赤芍、桃仁、三棱、莪術、百部、茯苓各9克,紅花、幹蟾皮、甘草各4.5克。生地、生苡仁各12克。
【製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疣體發癢者加防風、僵蠶各9克;疣體色白由軟變堅者加桂枝4.5克,山甲9克。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7】菟絲子苗、芹菜各30克,青黛10克。
【製用法】共搗爛敷患處,每日1次。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8】木賊、香附子各30克,大青葉15克,桃仁9克,紅花6克,紅糖適量。
【製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可連用10~15劑。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9】生薑適量。
【製用法】生薑撕爛後浸泡在米醋中,用瓶裝好。數日後塗擦疣,治愈率極高。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10】鮮荸薺數個。
【製用法】洗淨去皮,用其白色果肉摩擦疣體。每日4~5次,每次摩至疣體角質層軟化,微有痛感或有點狀出血為,一般數天可治愈。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11】生石灰1撮。
【製用法】按在疣頂上,用勁研,一直研成粉末,疣立即脫落。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12】紫皮蒜1~2瓣。
【製用法】搗成糊狀備用。用膠布將尋常疣基部皮膚粘蓋住,75%酒精消毒疣體後,用無菌刀或剪刀剪破疣的頂部,以見血為好。隨即用適量蒜泥貼敷疣體及破損處,然後用膠布包蓋,一般4~5天後,疣體即可脫落。如怕切開疣體者,嗬將蒜瓣切開塗擦疣體,每日6~8次,20天多可自愈。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13】紫皮茄子葉1張。
【製用法】刷去茄葉表麵上的塵土,用手輕輕揉搓取其汁,即可在疣麵上來回塗擦數次,每日1次,3~5H自行脫落,不留疤痕。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14】甲珠、木鱉子、天葵子、硇砂、明礬各等份。
【製用法】先炒甲珠和天葵子,剝去木鱉子外殼,共研細末,裝瓶備用。將本品與少許麻油調勻呈糊狀,敷於最大的疣上,用紗布和膠布固定,1周為1療程。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15】木賊草、香附各30克。
【製用法】煎液。趁熱浸泡擦洗患處半小時以上,每日2次,再加熱,每劑可連用2~4次,用藥至疣完全消失為止。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16】板藍根50克。
【製用法】水煎內服,每日1劑。可取少量同s,-H'b擦患處。
【適應證】尋常疣、扁平疣。
【方劑17】生苡仁10克。
【製用法】將上藥研成細末,加白糖適量。開水衝服,每日1劑,連用20天為1療程。
【適應證】尋常疣。
【方劑18】三七粉10~15克。
【製用法】每服1~1.5克,每日2次,白開水送服。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19】蟬衣12克,牡蠣30克,牛膝15~3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蹠疣。
【方劑20】板藍根、山豆根各60克。
【製用法】煎液。浸泡患處1小時,每日1次。對較大之疣體且疼痛顯著者可加用艾灸,每次10分鍾。88I
【適應證】同上方。
家庭調護
1.疣有自限性,可在2年左右自行消退,一旦出現皮疹泛發或頑固難治,要警惕何傑金病、白血病、免疫缺陷等情況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