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建立承包責任製,深化經濟體製改革(1 / 2)

為了促進首都城市建設規劃管理和測繪事業、城建檔案事業的發展,調動職工增收節支的積極性,市政管委、市財政局、市稅務局於1988年8月13日與我局簽訂了“兩定一獎”即定業務收入、定財政補助、超收與獎勵掛鉤的經費包幹合同,一定三年不變。

經費包幹合同簽訂後,推動了我局的改革工作,使1988年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有了顯著的提高。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經費承包有利於製訂中長期發展規劃。

我局在承包的基礎上,對內也實行了經費包幹辦法,將財政補貼325萬元分塊包給測繪院、局機關和城建檔案館。對內包幹在確定財政補貼額時我們不但考慮了各單位的現狀,而且還考慮了三年的發展情況。例如城建檔案館1988年還在基建期間,人員沒有配備齊,業務沒有完全開展,處於籌建階段,所需經費不多。但1989、1990年開館後隨著業務範圍不斷擴大,所需經費也將大幅度增長,以發展的角度確定了該單位的包幹基數。雖然在當時看來補貼較高,但基數三年不變,使該單位能夠自行調節,以豐補歉。由於經費包幹數掌握在各單位手裏,就能夠使各單位提前安排好財力,製訂中長期發展規劃,增強了自我調節、自我發展的能力。同時,各單位還努力開辟創收途徑。局機關經過調查研究,經市政府批準恢複了收取執照費,上繳財政後返還一部分給機關使用。測繪院努力爭取開展房產調查、地基測查等業務以增加合理的收入。這些增收在補充經費的同時,也促進了生產的增長和事業的發展。

二、建立內部承包責任製,深化經濟體製改革。

經費包幹了,而且又有了三年不變的補貼額,各單位就可以進一步進行深化內部改革。測繪院提出了內部承包經營責任製方案,現在正在創造條件積極進行工資總額包幹的采0“

我局對財政局承包的業務收入為350萬元,對下承包時對測繪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院對局承包的業務收入為380萬元。測繪院自1988年起在院內部實行了以“兩保一掛”為內容的內部承包經營責任製,院對隊、廠承包的基數又有提高。這樣,確保了局對市的承包指標的完成。搞了內部承包,工資總額與利潤掛了鉤,各隊又搞內部核算,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在測繪院,關心改革、搞好承包、努力創收已成為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標。1988年測繪院的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長,達到了500多萬元,比1987年增長了30%多,為社會提供了更廣泛、更優質的服務。

三、有利於節約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