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中小學校辦企業,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1 / 2)

中小學校辦工業企業,是學校舉辦的,以創收育人為目的的生產經營組織,是學校開展勤工儉學活動的主要形式之一。它是在黨和政府關於教育和經濟方針政策的指導下,組織生產經營活動和教育活動,為學校補充教育經費不足,為開展勞動和勞動技術(職業)教育提供活動基地和物質條件,為市場提供產品和服務的企業單位。它既是教育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又是國民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

發展中小學校辦工業企業,是鞏固和發展勤工儉學活動,服務於教育事業的客觀要求,是促進教育體製改革和發展教育事業的一個重要環節。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支持並正確領導下,在各有關部門的積極扶持下,我市中小學校辦工業穩步發展,對首都教育事業做出了一定貢獻。

校辦工業企業的現狀是:

普及率在逐步提高。中學有校辦工業企業的學校769個,占中學總校數的90%,小學有校辦工業企業的學校有900個,占小學總校數的39%。中小學共計開展麵為52%,比去年的34%提高了很多,達到曆史最高水平,而且還得繼續發展。

校辦工業企業初具規模。全市校辦工業現有固定資產8777萬元,廠房41萬平方米,機動車890輛,主要生產設備5500多台,流動資金已經達到I卯06萬元,擁有職工3萬人。

3校辦工業群體初步形成。校辦工業已經形成以全民所有製為主體、適應中小學特點的中小型工業群體,主要產品可分玩教具、印刷、五金、儀器儀表、化工、汽車配件、塑料製品、食品、家具、日用百貨等14大類,上千種產品。

經濟效益取得成果。中小學校辦工業企業的不斷發展,不但為學生參加勞動、進行勞動和勞動技術教育提供了基地700多個,而且創造了社會財富,創造了經濟價值和經濟收入。1988年全市校辦工業企業創總產值33980萬元,創利稅10834萬元,其中純利潤為8893萬元,提供給學校補充教育經費3281萬元。1979年以來的十年聞,共上繳稅金5991萬元,共獲純利31524萬元,共補充教育經費12183萬元。校辦工業企業為改善辦學條件、改善師生集體福利、支持學校改革做出了巨大貢獻。

全市年創利突破100萬元以上的校辦工廠,有北京2中、北京3中、北京8中、北京十二中、北京22中、北京32中、北京101中、北京156中、八裏莊一中,西域區宏廟小學,共10家。

中小學校辦工業所以能夠迅速發展,取得如此成就,其基本經驗是:

黨和政府的重視,是校辦工業發展的根本保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國家教委等部門兩次召開“全國中小學勤工儉學工作會議”,北京市委、市政府領導同誌十分關心教育,支持發展校辦企業。1987、1988兩年的教育工作會議上,都把發展中小學校辦企業工作納入為教育辦“十件實事”之中。1988年市政府隆重召開了“支持中小學發展校辦企業動員大會”,陸宇澄副市長作報告,陳希同市長親自到會作重要講話,並頒發了正式文件,製訂了優惠的政策,為進一步發展校辦企業正了名、立了法。各區縣政府相繼召開大會,製訂頒發相應文件采取切實有力措施,推動了校辦工業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