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也促進了監測工作。承包之後,各區縣環保局普遍加強了對監測站的管理工作。搞好環境監測,既讓科學數據更好地服務於環境管理,又為各單位開創了增收渠道。一年多來各區縣監測站積極開展工作,密切配合管理,努力做好汙染源監測工作。1988年共取得監測數據十萬二千七百多個。在完成市裏下達的常規監測任務之餘,注意運用和發揮廣大監測人員的積極性。根據國家規定,開展各種形式的有償服務,既為社會多做貢獻,也增加了單位收入。1988年底全係統僅監測化驗有償服務收入累計結存為100萬元,與1987年底50萬元相比淨增50萬元。給各單位彌補經費不足和事業發展提供了資金,也為我局完成與市財政局核減經費的承包任務做出了貢獻。
在廣開門路,努力創收的同時,我局結合承包工作提出了節約開支的要求,希望各單位要本著量入為出,精打細算的精神,安排好業務支出,把節儉的精神通過各項節支措施貫徹到日常工作中。從事業費支出情況分析,1988年我局公務費和設備購置費分別比1987年減少支出12萬元和86萬元,主要因素在於各單位都在積極地想辦法壓縮開支,通過完善各項規章製度,實行辦公費用定額管理等辦法,達到節支的效果,如環保局機關財務,承包後進一步強化了資金計劃管理的作用,年初由各處室根據全年業務工作安排提出用款計劃,計財處統一協調平衡,經局長辦公會議審定後實施執行。隨後財務部門每月按處室開支情況登記輔助賬簿,定期予以公布。由於注重了平時的管理工作,從點滴小事上做起,提倡節約和勤儉辦事業的精神,職工節約辦事的風氣正在形成。
三、加強財務管理,發揮會計職能作用
承包給各單位帶來了活力,同時也提出了新問題。首先使財會人員從單純記賬、報賬型會計逐步轉變為記賬結合管理型會計,注意資金的動態,搞好預測和信息反饋工作,分析數字資料,當好領導的參謀助手,為單位決策提供依據;其次是發揮財會人員的監督職能,對於資金使用的範圍、去向,根據財務規章製度加以審核和監督,及時糾正不合理的開支項目,嚴格執行財政法規,及時有效地防止違紀問題的發生。
從財務角度說,市環保局下屬21個二級財務單位,為加強局屬單位的管理工作,我們已調整了現有財務人員的分工,指定二位同誌為專職管理會計。根據承包情況,健全管理製度,製定“資金計劃管理辦法”,修訂“局機關財務管理辦法”和“財務報銷程序”,修訂了“財務報表優質評比辦法”,修訂了“社會集團購買力工作管理辦法”及“審批程序”。還將擬定“環保係統財務管理辦法”及有關財務規定,逐步使財務工作走上製度化、法製化和財務開支合法化。
四、承包後需要考慮的幾個問題
承包形式問題
18個區縣局都擬定了本單位的“承包實施細則(辦法)”,形式不一,且與個人利益掛鉤的具體辦法也不一樣,有實行百分計獎的,有實行全部公用費用承包的,有實行部分費用承包的,有實行定額管理的。我們沒有強調統一形式。哪種形式最能調動積極性,有待進一步實踐和總結。
獎金數額問題
承包中規定:凡屬環保補助資金補助的區縣環保局,獎勵基金總額為單位“包幹結餘”的30%,發給職工個人的獎金為四個月平均工資。對此,有的單位提出,根據多勞多得原則,四個月獎金是否可以突破?超出四個月部分可以不可以交點獎金稅來解決?隻要不突破單位獎勵基金總額就可以了?這個問題,涉及資金來源問題,吃不吃環保資金補助問題,以及承包若幹年內以豐補歉問題。請市財政局協助我們妥善研究。
職工醫藥費問題
區縣環保局,人員編製歸當地區縣政府,財務資金渠道統一在市環保局。現在,不少區縣反映,承包後區縣衛生局對區縣環保局職工的醫藥費不再實行補助了,醫藥費全部由環保局負擔。這是一個不輕的擔子,希望市財政局協助理順這個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