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改革見效益,環衛增活力(二)(1 / 3)

經費包幹推動體育改革

為促進我市體育事業的發展,調動增收節支的積極性,北京市財政局和北京市體委共同商定,自1988年1月1日至1989年12月31日止,北京市財政局對北京市委實行“三定一獎”經費包幹辦法,即:“定收入、定支出、定補助、超收獎勵”一定兩年不變。

經費包幹合同的簽訂,對我委觸動很大,使我們認識到不能總靠國家“大鍋飯”過日子,必須轉變觀念,追求經濟效益,增加經營意識,加強計劃、財務管理,推動體育訓練和體育經濟等各項工作。近年來,我們實行了一係列經濟管理體製的改革,並且同其它方麵工作的改革有機地結合,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促進了經濟體製的改革

進一步推行預算定額包幹。1987年開始我們改變了以前按人頭基數分配預算的做法,對於獨立的優秀運動隊和運動學校實行“定額包幹”,按定額分配預算(即:按運動員人數、運動學校學生數),內含單位一切經費。實行經費包幹後,為充分調動各單位領導和職工當家理財的積極性,在物價上漲、事業發展的情況下,1988年定額在原基礎上又壓縮10%(1000元),其他單位根據當年事業計劃參照近三年實際收支數,壓縮經費預算,在上級主管部門核準預算內包幹使用。

每年核定後一般不予增減,節餘留用,超支不補,自求平衡,改變了過去依賴撥款,花錢向上伸手的情況。通過這一改革,各單位領導都十分重視理財,很多單位都是一把手親自主管財務,重大開支領導集體確定後由主管領導分工落實,加強了計劃性,加強了預算管理和內部挖潛,並製定了一係列的管理辦法和定額管理製度,使預算執行得比較好。

積極增收,開辟新的經費來源渠道。

預算包幹後對各單位壓力較大,增強了大家的責任感,迫使各單位都要想辦法,充分挖掘內部人財物潛力,調動廣大群眾積極性,利用自己的場地、設施、技術等優勢,為社會提供服務,增加收入,減輕國家負擔,多辦事業。為彌補體育事業經費的不足,體委機關領導和幹部克服了許多困難,首先帶頭將五層的辦公樓騰出出租,並將出租收回的經費在大興買了部分宿舍,清遷亞運會先農壇體育場內住戶,解決了曆史遺留的老大難問題,穩定了大興蘆城基地教練員和工作人員的情緒,為促進北京體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努力。

我委還成立了體育服務總公司,各單位也在積極想辦法創收。如:體工大隊和四塊玉基地成立了服務公司,二體校成立了校辦工廠,市體校搞服務公司、小賣部等等。並且各單位都在積極找路子創收。去年我委創收150多萬元,基本上都用在體育事業上了,如:陶然亭遊泳場以前是屬差補單位,每年要補助40多萬元,尤其是遊泳賠錢,通過預算包幹促進了陶然亭創收的積極性。他們充分利用現有條件積極組織收入,利用院內空地存放出租汽車,有部分臨街房子出租給商店、飯館,把原辦公室騰出做客房,連原木工房都出租了,這兩年他們每年收入60多萬元,變為自收自支單位,並且還對遊泳運動學校免費提供駐地、訓練場地和一切服務,並賠錢為社會開放夏季遊泳。

充分體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同時抓、以體為主、以體養體的方針。體服公司主要是開展國外體育旅遊活動,他們隻是幾個翻譯,靠出勞務、接待自費體育旅遊外賓、安排體育活動,組織外彙收入。大家積極性很高,尤其是旅遊與體育比賽密切結合,擴大了外聯渠道,提高了聲譽。去年體服共17人,純收入40.8萬元,平均每人創判24000元,並且還收入一些外彙額度為彌補體育事業經費和購買進口體育器材起了較好的作用。在創收上我們隻是剛剛起步,今後還需努力加強。

另外我們還利用社會力量,為體育做貢獻。如,有些運動員與工廠掛鉤,為工廠做廣告,或運動隊用工礦企業名義打比賽。這樣對工廠提高知名度大有好處,我們也可增加體育讚助經費。財政給我們的體育事業費中隻能保證國家計劃內的必要比賽任務,對於一些有提高水平或交流經驗、練兵等作用的邀請賽、對抗賽就參加不了,有了讚助經費就靈活多了,對提高運動水平起了積極作用。群眾體育和各體育協會的一些活動也爭取讚助經費,利用社會力量多渠道發展群眾體育,增強人民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