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改革見效益,環衛增活力(一)(2 / 3)

第一清潔車輛場的微型汽車維修中心;第四清潔車輛場的東風140汽車維修中心,都已經成為在北京地區有一定實力的單位。

第一清潔車輛場的微型汽車維修中心,人員僅有60人,占全場職工總人數的6%,而1988年創利近100萬元,相當於全場利潤總額的40%,平均人均創利1.5萬元。

內部逐級承包深入發展,出現了不少好的管理形式和分配方式。

如:車輛場車隊搞的“全額車次計件工資”,對虧損的車隊實行“定額虧損、減虧提成”、“全員有效工時考核”等,這些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不僅促進了單位內部管理方式的變革,而且那種“工資管吃飯,獎金管幹活,獎勤罰懶不治懶”的大鍋飯體製正在逐步解體,較合理的按勞分配製度正在形成,整個係統的經營管理機製正逐步由單純的服務型向服務經營型轉化。

通過承包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以1988年增收節支計劃完成情況為例,按“四定一獎”的經費包幹合同,利潤基數為500萬元,最高檔次為650萬元,實際完成958.5萬元,為年計劃的147%,比去年同期增長18%,1988年應上交市財政91.7萬元,為1987年的5倍。

(三)存在的問題

因物價上漲過大,使環衛各項業務及運輸成本大幅度提高,基層單位無法正常消化,實難承受,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承包責任製的進一步深入。

管理體製有待進一步理順,特別是財政管理體製與行業管理體製在管理上的矛盾。

目前執行的各項業務經濟定額標準明顯偏低,需盡快調整。

(四)體會和建議體會:

現階段“承包”是一種比較好的管理形式,經費落實,便於製訂可行的行業發展規劃,它可以較充分地發揮作為市政府職能局的管理作用,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改革的深入,大鍋飯管理體製逐步解體,單位內部的管理機製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在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的同時,也強調經濟效益對社會效益的保證作用。主管局的主要精力從過去的要錢轉變為管錢,增強了理財觀念。充分發揮現有資金的效益。

隨著改革的不斷葆化,承包的不斷深化,必須研究與之相配套的經濟政策的落實。配套的經濟政策的落實是保證承包逐步深入的關鍵。

建議:

物價上漲等因素對承包經費承受能力的影響要妥善處理好。在財政財力允許的情況下,調整各項環衛業務經濟定額標準,其所增經費采取分步到位的辦法是可行的。

城市維護費的安排要與基本建設的投資規模相適應,否則,經費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對特殊行業,要有較優惠的特殊政策。如:免征能交基金稅,增收節支全部歸己等。

綜上所述,為提高首都環境衛生管理水平,發展環衛事業,我們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嚐試。實踐證明,環衛行業實行多種形式的承包服務經濟責任製,加強職工思想政治工作,開展有償服務、多種經營,使環境衛生工作由單純的服務管理型向服務、管理、經營型轉化是完全可行的。

附:

承包服務經濟責任製合同書

深化環衛係統的改革,進一步完善各車輛場內部的管理機製,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不斷提髙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北京市環境衛生管理昂對北京市第一清潔車輛場實行“五定一包一保”的承包服務經濟責任製。具體規定如下:

一、五定一包一保的內容

定任務量

以1987年實際完成轉運垃圾、轉運糞便;道路衝刷;掃塵;掃雪的任務量作為基數,並考慮今後環衛事業的發展,核定三年的任務量。

定結算單價

根據環衛運輸的特殊情況,實行噸公裏運價費率加附加費的計價辦法:

定職工人數和工資總額

以1987年工資項下的實際支出數作為基數,按任務量核定三年的職工人數和工資總額。

定在編生產車輛技術狀況等級比例在編生產車輛技術狀況等級比例應保證一、二級車占全部在編生產車的85%(含85%)以上,其中一級車應不低於全部在編生產車的45%。

定增收節支分成比例

增收節支總額的60%留場,40%上繳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