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遇一離別,君今在何方。
若是無緣,又為何,夢裏相思長。
心湖本是雲水靜,怎奈得,風曳動。
唯恐月笑我,夜夜夜夜,不敢向長空。
今有磐石願,卻不知,何日逢。
。。。
再說那馬上之人,滾落鞍橋,伏於李客近前,告知老爺歸天之訊,李客立時怔立當場,好一會,哭喊一聲爹呀,頓足捶胸,涕淚橫流,伏於地上十指深插入官道黃土之中,周身抖顫,凜凜大漢亦如此悲慟欲絕,周邊人跟著落淚。
來人名李平,數說原委:自那日少爺與夫人去老家祭祖,老爺思來,因路途迢遙,少不得往返大費時日,少夫人又懷有身孕,恐分娩時事難周全,便頗為焦慮,隔些時日,便備好盤纏,帶小的與李貴上路,欲舉家會與成紀,逗留至少夫人胎兒出世,母子平安。再擇日返歸碎葉。怎料過得西域,行至玉門時,侵染風寒,間歇兩日,尚未痊愈老爺便執意繼續前行,小的與李貴拗不過,隻得陪隨,至甘州地界疾情愈重,便尋客棧入住尋醫,小的與李貴尋思待老爺康複再一同上路,誰料。。。李平一陣唏噓。。。目下李貴留於甘州,小的快馬趕往成紀,途中這才遇的諸位。
言及此處複又泣不成聲。
哀傷過後。
一行人於附近集鎮購得布麻,纏於車馬之上,披麻戴孝,匆匆西行,前往甘州。
一路倒也平順,那黑衣人竟沒再來侵擾,到得甘州,李客稍事祭拜儀式,便扶靈柩西去碎葉。
臨行時張赫與李客作別,他留下再重返冀縣尋子,等有了結果後就回四川江油老家一趟,李客道也好,,自己回碎葉辦完老父後事,便過來尋他。
。。。
卻說那隴西成紀桃花鎮上,孟記包子鋪老板家的女孩,她有一舅舅姓周,是本鎮的財主。
包子鋪老板原本是個獵手,有一次替周財主送一筆生意上的貨款,在途中遇險,幸得一位高人搭救,隻壞了一條腿,保住了性命。周財主心存歉意,把妹妹嫁給了他。
婚後幾年未曾生育,後來那位曾救過獵手性命的高人,有一天把獵手叫出去,將一個女嬰交給他,托他撫養,並給孩子取名芊兒。然後三年五載,偶有探視,都是匆匆一瞥即刻離去,而這些內情外人都一概不知,就連周財主也隻以為他們夫婦領養了一個孩子而已,那人來時,孩子也以為就是一個她覺得很親的伯伯,三年前獵手病逝,後來那個人又來過一次,臨別時交給小女孩一幅畫,告訴她以後如有什麼難處,可去雙星鎮上,找畫中的這位名叫張瀟的人。
畫中之人,是個英俊少年,女孩那時還是個懵懵懂懂,好奇天真的小丫頭,隔三差五就在房中看那幅畫,及至後來,每有看畫,常有麵露羞澀之態,如此久之,少年的影像便印在了她的心中。
那日,女孩正在櫃上幫家裏張羅著生意,忽見風雪中有一少年,拄著斷枝而來,因那少年遍身泥汙,頭發淩亂,一時隻覺淡淡的似曾相識,至少年離去直至消失後,女孩忽的記起,那少年極似那畫中之人。
便折身回到裏屋,取畫觀看,越看越是。
當即追至鎮北盡頭,遠遠見那少年去往鎮邊的那處破敗的茅屋,女孩躊躇許久,因是礙於舊時禮義,男女授受之類,又因自己對那少年,也隻是得伯伯囑贈之畫而識,冒然而去,多有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