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孤獨的淚
六月裏,在賀慶生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省話劇團終於將《鳳城故事》搬上了舞台,並一炮走紅,在省內外產生了廣大影響,引起了文化界強烈震撼。《鳳城故事》被國家文化部點名赴京彙報演出。
這部話劇,以一個城市與農村結合部的農民家庭為背景,描繪了新的曆史時代帶給農村生活的衝擊,一是個農民家庭在當代社會所遭遇到的屈辱、不平和抗爭,是兩代人之間理想追求的心靈碰撞和扭曲。展現了對民族精神、道德文化的堅守和對辛辣現實的批判,飽含著對底層人民群眾最真摯的同情和深愛。這部作品,也凝聚了賀慶生在基層工作中的觀察、思考和積澱,包含了賀慶生在鑫州《母親河》主題演唱會中心靈衝擊的靈感。幾經討論,反複修改,集體智慧,爐火淬煉,終於成功。文化部對其高度評價,一批文化人評論提升,一時間成為了話劇美談。
借彙報演出,賀慶生約了賀玲回到國內,並邀請了鑫州師範大學賀玉寧校長、表姐春月等人齊聚北京。本來賀慶生邀約了秦嵐,但由於秦嵐在國外執行任務不能趕回,讓慶生心中留下了深深遺憾。
六月的北京,已是夏季時分,花紅柳綠,氣候宜人,早晚還會稍涼一點,最高氣溫也就三十度左右,正是一個旅遊的美好季節。
賀玲是老北京,自然對北京的人文和風景名勝了解較多,相對到京少些的是賀玉寧和春月,慶生過去曾在北大一個培訓班學習過三個月,對北京一些主要景點還算知道一些。賀玲便領了玉寧和春月,加上新來的雨晴一塊兒轉了兩天,實際也就去了十三陵、八達嶺、盧溝橋、西山、圓明園幾個地方,兩天下來也還覺得累。慶生前幾天裏集中精力忙於彙報演出的一些協調事項,無法分身陪同大家遊玩,但特意為大家安排觀看了給教育部的專場演出,算是錦上添花,讓大家在京多了些感慨。賀玲幾位看了演出,都為故事中的一家人心酸落淚,也為故事主人公堅守執著的奮鬥精神而感動,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某些影子。他們約定,次晚一齊聚集賀玲的咖啡屋,熱鬧一次。慶生說:好,我們來個“賀氏煮酒”,春月說你們都姓賀,你們去煮酒吧,我和雨晴煮咖啡!
第二天,雨晴代替賀玲和一清細致地安排好了晚餐和一個咖啡吧,也讓賀玲夫婦有更多一點的時間回家探望了弟弟弟媳。賀玲從慶生的電話中已大略地知道了雨晴的情況,回京一見,就對這個不滿三十歲的姑娘有了一個好的印象,不僅是長相,尤其是被雨晴那種柔情加執著、冷靜加憂鬱的神情所刺激,感到這個女孩與同齡人有所不同,想到雨晴是個可以造就的年輕人,也就一見如故、視作親人,帶上她一同遊覽。又聽一清介紹說雨晴如何聰明、善解人意、精於策劃,更多了一份留意和欣賞。
晚間,鑫州四人、賀玲夫婦,加上賀玲的弟弟弟媳,一共八人圍坐一桌。房間四周的牆上,各有四幅大小不一的畫框,三幅是黑白照片:一幅中學生的畢業照,一幅邊疆荒原的風景照,一幅男女結婚照。隻是在一麵寬大的牆上,鏡框中鑲嵌著一幅長約一米寬有二尺的彩色大照,那上麵是一幅北京知青在火車站告別親人、即將奔赴農村廣闊天地的老照片:冒著蒸汽的火車,身穿黃軍衣,背著黃背包,紮著紅衛兵袖章,有的戴著黃軍帽,有的翹著小辮子,探出腦袋在車廂中向外招手;送行的爸爸媽媽和小弟妹,在火車臨行前集體合影留念,扛著紅旗走來的又一批知青隊伍……這幅老照片,記錄著賀玲那個時代知青奔赴北大荒時的鏡頭,也記錄著慶生、玉寧和春月曾經留下的影子;隻是賀慶生,他是回鄉的,還沒有這樣的經曆,但他完全能體驗和感受得到那份感覺。
幾個人猛一看到,心頭就有一股熱流湧起。是啊,那個火紅的歲月一去不複返了,但那個時代的風貌和精神還常常觸景生情,勾起感情的激蕩和心底的波瀾!
“好!別有一番構思和情趣!這是一清策劃的吧?”賀慶生最早看出了這個小廳的與眾不同之處。
一清說:“雨晴來後,說是搞一個懷舊咖啡廳,就搜集照片布置了這個屋子,功勞是雨晴的!”
賀玲點著頭,說:“這就是我們這代人啊!畢業照、荒原、結婚照,都是黑白,這是那個時代的印記啊!”
賀玉寧說:“我晚了些,趕上那個時代的尾巴,但這個感情我是理解的!”
趙春月說:“我沒下過鄉,但當過學徒,挨過戲班的尺子,我的結婚照當然也是黑白的。”
一直輪不上插話的雨晴這時才說:
“各位大哥大姐讚許,我太高興了!我是八零後,是你們的晚輩,做這個構思,隻是為了這裏一批高校老三屆們的懷戀所需、忽然冒出的想法。盡管我們算是兩代人,但我今天也到了你們當年風華正茂的年齡,我也有理想和感情,但我們今天很迷惘啊!作為晚輩,或許從你們身上,我能找到路在哪裏、情之所歸的方向!”
賀玲他們幾位,不覺為雨晴的話鼓了掌,原來總以為兩代人的“鴻溝”隻會在年過五旬之後才可冰釋,現在看來,“鴻溝”可以被命運所填、可以被感情彌合!
賀玲舉起酒杯說:“為了過去和未來,為了我們賀家後輩人在京團聚,為了我們每個兄弟姐妹的家庭和發展,我提議,大家幹杯!”
大家一齊舉起酒杯,都一飲而盡。
賀慶生拿起酒瓶說:“這是牛欄山二鍋頭,北京正宗二鍋頭。傳說二鍋頭發源於清代,幾百年曆史了,為什麼叫‘二鍋頭’?我曾查過典故,我理解的意思是不取頭酒不取尾酒,隻取中間之酒,取酒之精華部分,世人就叫了‘二鍋頭’。”
春月接過話題,“這麼說,我老弟慶生就是人之精華、家之精華了!”春月快人快語,說這句話並不帶有揶揄的意思。
慶生聽這話,可就有點覺得帶點諷刺,便說:
“我老姐財大氣粗,可是父輩之福我輩驕傲啊!比起你來,兄弟買一套房還要貸款,真是慚愧啊!”
賀玉寧說:“是啊!如今官員中清廉自守者有之,貪汙腐敗者多了,真正的好官不會發財的。”
賀慶生說:“做官與發財,魚和熊掌不能兼得。中國官本位觀念太重,其實做官挺累的,做好官更累!”
春月說:“我慶生老弟是個好官,但就是不會跑要,所以很可惜沒大的發展;也沒給我們這些親屬們辦事幫忙,其結果還是被晾在一邊,受窮受累!可你看人家還是忠心耿耿呢!”
慶生就有些尷尬之態,一時語塞。這時賀玲接話說:
“人世複雜,境遇不同;人各有誌,建樹不一。我倒還讚賞慶生為官,不貪不占,心安理得,人前說話硬氣,夜裏不怕賊偷,見官腰板挺直,不怕上級紀檢。這樣的幹部共產黨放心、人民喜歡!當然,慶生在經濟上不如春月,可能也不如我,但是他可以不以我們自豪,而我們卻以他為自豪,這就是區別,就是官與民的區別。”頓了一下接著說:“現在有些貪官,原本也吃過苦受過罪的,但官當久了,就忘記了過去,把爹娘和村民百姓都忘了,就隻圖了錢。豈不知錢再多都是一張紙,生不帶來死不帶走。人啊,來世一趟,還是給百姓多幹點好事,積德行善,讓百姓說聲好。那些遭百姓唾罵的,錢是有了,但命短了!”
慶生激動地站了起來,端上酒杯說:
“感謝賀玲大姐這番理解的話,我敬大姐和各位一杯,你們隨意我一杯幹!”說完一仰頭把一滿杯酒一飲而盡,趁著酒勁又說:
“我自認還算個好官。能力不大,但盡職盡責,從沒偷懶。也拿過百姓的土特產,收過朋友的少量禮品,甚至也收過實在推卻不了的錢物;但我沒有賣過官出過格,沒有出賣過良心和百姓,這點上我說得起話,挺得起腰!
“我始終認為自己是個普通的老百姓,職務隻是一份責任。但又是一名共產黨員,要忠誠於自己的信仰和事業,盡忠盡責於黨和人民。但這些年也有忘記百姓疾苦的時候、沒能堅守原則的現象,也說過一些違心的話,辦過一點違心的事,但在大的方麵,還自信沒有忘記百姓,沒有背叛人民!我這些話,不是官話假話,你們可以鑒證,曆史可以證明!”
慶生激動地甚至想說幾件為普通困難百姓辦事幫忙的事,但他忍住了。心裏記起辛棄疾的詩:“多情山鳥不須啼,桃李無言,下自成蹊。”就接受評判吧。
大家喝酒吃菜,話題又轉向當今人們議論最多的腐敗問題,又扯到媒體和文化亂象。賀玲弟弟說當今作家筆下的官員差不多都是貪官,官場差不多都是黑幕,好像天下一片漆黑。老百姓說腐敗治不住了,共產黨沒希望了呢!雨晴說這裏大學生和一些教師們慷慨激昂,差點沒把咖啡吧當作抨擊時政的論壇。慶生突然想起一句古語:“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現在的一些重要官員都知道這句話,但有誰去宇下和草野親自聆聽這些來自社會底層的呼聲呢?
賀慶生又有些忍不住了,站起身來複又坐下說:
“我們必須承認曆史,是共產黨帶領人民建立了新中國,是共產黨帶領人民改革開放才有了今天中國的強大和人民的好日子,也才有了我們大家的今天。不錯,今天的黨內腐敗和社會腐敗已經非常嚴重,就像狄更斯所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就像紅樓夢所言‘貧者為衣食所累,富者又懷不足之心’。但我還是堅定地相信,共產黨能有關雲長那樣的刮骨療傷的勇氣、不斷戰勝自己的精神,就是因為它的宗旨理論和信仰是正確的和先進的。”賀慶生臉色發紅語言犀利侃侃而談,不管別人怎麼看,他相信自己說的不是官話而是心裏話,他還清晰地記得地震時與妹妹秦嵐在小河邊關於理想的對話。
賀玲有些歎息,她了解中國,對慶生的話多少有些微詞,但感情上卻更多地與慶生相通,他們有共同的遭遇和命運。賀玲就說原想通過咖啡屋更多地溝通兩岸的了解,聯絡起兩岸友誼的橋梁,現在看來這個理想的實現還差之甚遠,台灣那邊有了一些朋友,北京這邊也有了一些朋友,但怎麼能夠產生更多的聯絡和友誼,發揮好民間的一些作用,還需組織更多的活動花更多的心力。便給慶生說什麼時候邀請你們來台,我承辦一次“兩岸咖啡論壇”的民間活動,也為兩岸將來的攜手做點努力。慶生說賀玲姐人在台灣,但情歸中國內地啊!賀玲說我畢竟生在北京長在北京,中國內地是我的家啊!
晚上,大家喝一會兒咖啡,賀玲與慶生緊挨著坐,兩人高一聲低一聲地談了許多的話,末了賀玲突然問慶生:
“你跟秦嵐的關係我知道一些,一定要處理好。秦嵐是個好女子,為你默默地愛,半生等待,都已是老女子了,你該怎麼處理,心裏要有數啊!”
賀玲一句話,勾起了慶生許多的思緒和對秦嵐的思念,就問起秦嵐的近況,說起他對秦嵐的情感和家裏所處的矛盾狀況。賀玲聽罷,似乎把問題看得一目了然,就說:
“我們姐弟命運相同,都是人生苦難歲月中結成的夫妻,都潛存著較為強大的報恩意識甚或是封建殘餘觀念。我們的婚姻既是幸福的又有很深的痛苦,這誰都不怨,隻是曆史的必然。我們走過了幾十年的路,今天,已經過了知天命的年齡。我想你會有一個思考的,但千萬注意不要走極端,不要因情傷身,更不能因小失大。”
賀慶生連連點頭,把賀玲的話記在心裏。這時候雨晴過來給賀玲說:咖啡館已經三歲了,現在發展勢頭尚好,能否早做考慮,改造提升,更快發展?賀玲點頭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