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枝:故事之類
我們和煤炭樹相親相愛
擁抱 歌唱 流淚
或相對無言
望故鄉 攝/文 張記
小烏鴉和老狐狸
自從老狐狸從老烏鴉嘴裏騙走那塊肉之後,老烏鴉就再也不唱歌了。
這天,風和日麗。小烏鴉就急著要出去學唱歌兒。老烏鴉說:“孩子,千萬別上老狐狸的當,那老狐狸很狡猾。如果他見你嘴上叼著肉,甜言蜜語讓你唱歌,你可千萬別唱,一唱,肉就掉在它嘴裏了。”小烏鴉說:“媽媽,沒事兒,吃一次虧,長一點智嘛——我有辦法!”
小烏鴉在林子裏練了一陣子嗓子後,心想:媽媽歲數大了,我應該找些兒好吃的,孝順他老人家。
小烏鴉在林子裏飛呀,找呀,終於揀到了一塊肉,它就用一條繩子,把肉捆得緊緊的,又把肉塊拴在脖子上,然後,用嘴叼著,飛到了一棵大槐樹上。
老狐狸東走走,西晃晃,早發現了小烏鴉嘴上的肉。隻見它眼珠子一轉,樂哈哈地說:“烏鴉侄兒,你媽媽身體一向好嗎?我可想它了。我記得你媽媽的嗓子好,唱的歌兒呀,真好聽,像雲彩飄過綠樹一樣,像小溪流過青石一樣,美啊。——我想你一定也生就一副金嗓子!”
小烏鴉高興極了,就“哇兒——”一聲唱了起來。老狐狸正得意忘形,猛然看見那肉卻掛在了小烏鴉的脖子上,滴溜溜地轉呀,轉呀,就是不掉下來。老狐狸看花了眼,氣呼呼地說:“不靈了,不靈了!我也老了,不中用了!”
小烏鴉回到家裏,把肉交給了媽媽。把一天的故事講給媽媽聽。老烏鴉很感動,流著淚說:“孩子長大了,比媽媽強!”
兩個懶人的故事
從前,有兩個懶人,一個叫張三,一個叫李四。張三家住小張莊,李四家住李村,它們兩家都很窮。這張三養成個壞習慣,就是成年累月不洗臉。這李四也養成個壞毛病,就是成年累月不刷鍋。
有一天夜裏,天陰沉沉的,黑得像鍋底,還刮著大風。張三到李村去偷東西,摸著黑兒跑進了李四家的院子,他在小夥房裏摸摸索索,不小心碰掉了李四家麵板上的一個碗,“撲嚓”一聲,碗爛了,同時也驚動了正在夢鄉的李四,李四爬起床就去開堂屋門。張三急了照著李四的鍋台上揭了一下,把李四家的鍋頂在頭上趕緊往外跑,誰知被腳下的門檻給絆了一下。“撲通”,摔倒了。說時遲,那時快,李四上去可把張三逮住了,一把將張三提起來,照著張三的臉“啪啪”就是兩個耳光子,張三猛一使勁,掙脫李四,撒腿就逃!
張三逃回了家,點著煤油燈坐下來,仍在氣喘籲籲,他老婆一看,不認識了,原來張三的臉殼子讓李四給扇掉了,變成了一個幹幹淨淨的小白臉。從此,張三下決心改邪歸正,永不偷人,要靠自己勞動的汗水去創造幸福。
再說李四見張三跑了,也不追趕,回到夥房點著燈一看,大鐵鍋仍然在那裏,原來那張三揭掉的,隻是一個大鍋巴。雖然李四沒丟什麼,可他還是覺著丟人,因為,那大鍋巴是自己不刷鍋一層一層結上去的飯巴巴嗬!
吃牛肉
這個小故事發生在四十年前。
有一個大隊會計,剛滿五十多牙齒都掉光了,瓜子臉上露著和和氣氣的微笑,村裏人都稱他“沒牙虎”。
一天沒牙虎和年紀輕輕的大隊長到公社去開會。中午吃飯前,他倆沒到食堂大灶上去吃,卻商量著要到街上下一回館子,改善改善生活。沒牙虎對大隊長說:“今天咱吃肉,錢嗎,二一添作五。”那年月人們都窮,特別是農村人,一年半載也難嚐一次腥葷。大隊長聽了沒牙虎的話,心想,他沒牙,不如吃牛肉,牛肉他咬不動。於是就說:“那咱們就吃牛肉吧!”“沒牙虎”不假思索就隨口道:“中!”
進了館子,兩個人要了一斤切牛肉片外加半斤紅薯幹酒。邊吃邊喝邊談,誰知大隊長的牙齒好,吃牛肉要慢慢地嚼,方能咽下。而沒牙虎沒牙,沒牙吃肉就不能嚼,於是夾一塊牛肉放進嘴裏,咽了,又夾一塊牛肉放在嘴裏,忽嚕忽嚕又咽了。把個大隊長看得目瞪口呆:“想不到他沒牙比我吃得還快!”
唉,真是的,算計別人的人卻被別人算計了。
郭李娃
郭老頭和李老頭是鄰居,都是單身漢,都盼望著能有一個兒子來養老送終。
有一年春天,郭老頭在院牆根下種了一棵南瓜,發了芽,開了花,肥嘟嘟的。郭老頭澆水呀,施肥呀,除蟲呀,瓜秧子朝氣蓬勃地爬過了牆頭,在李老頭院子那邊結了一個瓜。李老頭搭了個架子,鋪了個墊子,他很喜歡這個瓜,這瓜越長越大,開始像指頭肚,後來像拳頭,再後來就有洗臉盆那樣大;這瓜的顏色嘛,小時候青青的,再大一點兒發藍,再大一點發黃,到了秋天,就成一個紅丟丟的大南瓜了,在夜色裏閃閃發光。郭老頭和李老頭都能聽見瓜兒成長的聲音。
到了收獲的季節,郭老頭到李老頭院子裏去摘瓜,李老頭不讓摘。
“瓜是我的!”郭老頭說。“瓜是我的!”“瓜根在我家,是我種的!”“瓜果在我家,是我養的!”
郭老頭和李老頭都氣急敗壞,說著吵著就打起來了,郭老頭說李老頭不講理,李說郭不講理。最後兩個人抬著瓜告到了縣衙門!
縣長大人詳細詢問了事情的來龍去脈,然後猛拍震木堂,一聲喝道:“來人呀!把瓜給我劈開!郭老頭和李老頭一人一半!”
縣長的話音剛落,隻見那擺在中間的瓜卻自己開了。突然,從裏麵走出一個又蹦又跳又胖又嫩的男娃娃,頓時,大家都目瞪口呆!
郭老頭首先醒過神來,說:“這是我的娃!”
李老頭高興萬分,說:“這是我的娃!”兩個人又是給縣長叩頭,又是搶著抱那娃,你奪一下,他奪一下,爭得不可開交!這時,縣長又一拍驚木堂,吼道!“有了!一個姓郭,一個姓李,你倆都不要爭了,我就給孩子取名叫‘郭李娃’,向你叫爸,向他叫爹,長大了給你倆養老送終!”
郭老頭和李老頭一人拉著孩子的一隻手,喜滋滋笑眯眯地回村了。
村上的男女老少都圍攏來瞧稀罕。娃娃們拍著手圍著叫:“郭李娃,咯哇哇,兩把胡子樂哈哈……”
公夜長
從前,在一個大山溝裏,有一個放牛娃,叫公夜長。這公夜長從小就愛養鴿子,而且能聽懂各種鳥的語言。唧唧,喳喳,啁啁,啾啾,公夜長說,這是鳥兒們在說話兒呢,在唱歌兒呢。
一天早晨,一群小夥伴來到公夜長家,喊他去放牛。這時候,門前一棵棗樹上,有一隻黃鸝鳥,嘴尖尖的嫩黃嫩黃的,正對著公夜長家的窗口,叫喚著。夥伴們問:“公夜長,黃鸝在說啥呢?”公夜長仔細聽了聽,說:“黃鸝說的是‘公夜長,公夜長,趕快起來去放牛,大山裏頭轉悠悠……’”小夥伴們都半信半疑,心裏說,公夜長又在吹牛。瞎編哩。
大家趕著牛,說說笑笑,迎著初升的太陽,來到了山的西坡上。坡上的青草真多呀,牛兒都在香甜的啃著。公夜長和小夥伴正在摔跟頭玩呢,忽然,在離他們十幾米遠的一棵大椿樹上,一隻山鷹朝著他們使勁的叫喊!公夜長一聽,對小夥伴們說:“這隻老鷹叫的是:‘公夜長,公夜長,東邊坡上扔隻羊,你吃肉來我吃腸……’”於是大夥就朝東坡上跑去。真的!在石頭堆上,他們找著了一頭老死的野羊,身上還沒涼呢。從此,小夥伴們對公夜長都很敬佩,附近幾個山村上的大人們也都知道了,公夜長能聽懂鳥語。
有一年夏天,接連幾天都下暴雨。公夜長看見鳥兒都悄悄地飛走了,這時候,他養的一對白鴿子,左邊一個,右邊一個,落在了他的肩上。一齊對他說:“公夜長,公夜長,今天夜裏發大水,快到對麵山頂去……”公夜長對小夥伴們說了。叫他們趕快通知鄉親們。逃難!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在溝裏住的幾個村的人家。都牽著牛,背著貴重的物品,跑到山頂去。
夜裏,山洪爆發了。鄉親們卻都平平安安。因此,大夥兒都誇公夜長是個有能耐的好孩子。
徒弟劉二
從前呀,有個人叫劉二,拜一個木工師傅學手藝,需要三年才出徒。
這劉二人挺老實,就是學習有點笨。師傅幹什麼,他就模仿著幹什麼。師傅拿著刨子“嚓嚓”推兩下木板子,劉二也拿刨子推兩下;師傅扶著鑿子打眼,“當當當”三下,劉二也隻敲三下。師傅皺皺眉頭,擠擠眼;劉二也皺皺眉頭擠擠眼。這一天呀,快到中午了,該吃飯了。師傅由於個子高,進門時頭被門框碰了一下,咧著嘴,因為痛呀!誰知道劉二也學著師傅的樣子,故意把腳尖踮起來,使勁兒把頭也在門框上碰了一下,痛得也咧著嘴兒!
正在吃飯的時候,師傅想著他這個徒弟,想著想著猛然笑了起來,“哈吞兒——”一根麵條從鼻孔裏竄了出來!
劉二一愣,趕忙一臉嚴肅地對師傅說:“師傅,你哪一樣兒我都能學來;就是怎麼也弄不通,這麵條咋能從鼻子裏竄出來?”
小金鯉出遊記
小金鯉感到自己長大了,不能老在媽媽身邊轉來轉去,它想多學點兒知識。有一天,小金鯉對媽媽說:“媽媽,我想出去見見世麵,學些常識,行不?”媽媽看著孩子,說:“行,隻是要早去早回,不要讓媽媽常牽掛。”
小金鯉出發了。它遊啊遊啊,慢慢地就遊到了大海深處。小金鯉遊困了,就躲在石頭縫裏睡了一覺。它正做著海底世界的美夢呢,忽然一陣吵鬧聲把它驚醒了。原來是一群魚在吵架。小金鯉正想過去勸勸,卻被剛剛爬到身邊的大蝦給攔著了。大蝦說:“咱們一過去就被它們吃掉了。看那背部黑藍色的叫鮁魚,那身體長長的扁扁的是鱘魚。在大海中,頂厲害的是鯨魚和鯊魚,它們吃別的魚像喝水一樣。可是有一點兒,誰也不敢吃魨魚,因為它們都知道,魨魚是從河裏溜進大海的,血和五髒都有劇毒。”小金鯉眨著眼睛,聽得入了迷。大蝦說:“我先走了,要不,它們會吃掉我的。”說著,就藏到石縫的汙泥裏去了。小金鯉一邊說:“謝謝你教了我許多知識”一邊就趕快遊向別處了。
小金鯉遊啊遊啊,突然看到一盤金黃色的花,還會走動,真好看,真好玩!就停下來問身邊的海帶:“阿姨,那是什麼?”海帶搖晃著身子,說:“那叫海葵,生長在海龜身上,你看——”小金鯉往下又一瞧,哎喲,海龜的頭正一伸一縮,慢慢地往前爬呢。真有趣呀!小金鯉又問:“海帶阿姨,大蝦老媽媽說,大海裏鯨魚和鯊魚可凶了,那麼它們怕誰呀?”海帶說:“怕人。但是現在世界上都在保護鯨魚,即使逮著了,就又趕緊放回大海了。漁民們隻要一逮住大鯊魚,就發財了。鯊魚的肉人們可以吃,把它的肝製成魚肝油,營養十分豐富,再說,人們把鯊魚的皮剝下來製成各種皮革,做衣服穿呢。”
小金鯉見了很多東西,聽了很多故事,長了許多見識,又回到了媽媽身邊。
九曲狸貓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王,喜歡看玩稀奇古怪的動物。
有一天。鼠國派人來向他進貢,這鼠國送來的禮物是一隻大老鼠。跟大象一樣高大。四隻蹄子都有碗口那麼大。光尾巴就足有一米多長。國王見了很害怕,嚇得渾身哆嗦。國王下令,誰能把老鼠除掉,就可以永遠留在他身邊。滿朝文武大臣都沒有辦法。
有一個宰相,回到家裏愁眉不展,他媽見了問:“兒啊,今天為啥不高興?”宰相望著白發蒼蒼的母親說:“前天鼠國來進貢,送來了一隻大怪老鼠,國王嚇得茶飯不吃,光做噩夢……”他媽一五一十地聽完後說:“我兒不必煩惱,老母自有辦法。明天上朝,你把咱家的九曲狸貓帶上,藏在袖子裏……”宰相連連點頭。
從古到今,貓吃老鼠。這九曲狸貓是貓類中最厲害的,身上有九道灰黑色的毛,一見老鼠都能豎起來,它隻要哼一聲,房頂上的老鼠都嚇得撲撲騰騰往下亂掉!再說,以前人們穿的衣服袖子都很寬大,剛好可裝下一隻大貓。
第二天呀,這宰相就把九曲狸貓裝在袖子裏上朝了。隻見國王坐在金鑾殿上,文武大臣跪在兩邊,中間站著那隻大老鼠,威風凜凜!
那九曲狸貓在袖子裏“喵——”一聲,隻見大怪老鼠嚇得發起抖來,身子馬上縮小一半,九曲狸貓連喵帶哼,一連九聲,那大老鼠變得隻有蘿卜那麼大了,縮做一團。說時遲,那時快,九曲狸貓“嗖”地一聲竄出袖口,一家夥卡住了老鼠的脖子,一會兒,就把老鼠卡死了!
大臣們都拍手稱快,國王高興萬分。從此國王就把九曲狸貓身上拴一條紅帶子,永遠地留在身邊,當成了寶貝蛋。
沙山的傳說
在南陽西北邊,約20公裏處,有一座小山,叫沙山。離白河一裏多些兒。這座山全是沙子堆成,細白細白的沙子就像用小孔篩子篩過一樣,大小均勻,現在這沙子都用在了建築上,大車小車往南陽城裏拉。拉了多少年了,沙山還是那樣高,那樣大!
傳說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各地都爆發了農民起義。當時曹操是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統帥大軍去戰劉備。這劉備一生愛民,論打又打不過曹操,所以隻得往西逃跑,又怕留下老百姓被曹軍殺害,於是下令讓軍隊保護著老百姓,全部撤走!老百姓都喜歡劉備,一聽,都趕緊拉兒攜女,推著糧食,拉著牲口,挑著衣物,跟著大軍渡過白河,往西川逃。當然,這一仗劉備敗了。
後來呀,三國鼎立,逃往西川的老百姓都想念家鄉,都成群結隊地涉過白河,回來了。他們過白河時,鞋裏都灌滿了河灘上細白的沙子,到了東岸,一個一個,一群一群地都坐下來休息。其中一個老漢說:“唉,總算到家了,倒倒鞋吧。”說著就脫下鞋子在地上倒了倒,就倒下來一股細沙。接著,大家都倒了起來,一會兒,就倒了一大堆。這樣,後麵回來的人,一大群一大群的,都趕在這裏休息,歇歇腳,倒倒鞋,一來二去,就倒成了一座小山包,時間越長,那山包就越高,越大。因為年代多了,西北風一刮,白河的沙子就往東岸亂飛。這樣,就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沙山。
沒有尾巴的狼
有一天呀,小狐狸看見魚鷹在池塘裏捉魚,心想:我啥肉都吃過,就是不知道魚肉是什麼味道。這小狐狸平時很懶,又沒有釣魚的技術,所以它就想了個辦法。說:“魚鷹妹妹,你真有本事,心地又善良,說話又好聽,還喜歡幫朋友的忙,你能不能釣一條魚送給我,我將非常感謝!”魚鷹受到誇獎,很高興,就說:“好吧!”隻見它一頭紮進水裏,不一會兒功夫,就釣上來一條大魚,送給了小狐狸。
小狐狸噙著魚,得意洋洋地往回走。半路上碰見了大灰狼。大灰狼一看見小狐狸嘴上的魚,很驚奇。問:“小狐弟弟,你嘴上噙的啥呀?”小狐狸把魚放下,說:“魚肉,很鮮美。”大灰狼問:“從那兒弄來的?”小狐狸說:“在池塘裏釣的唄。”大灰狼可憐巴巴地說:“小狐弟弟,我拜你為師,也教我學釣魚吧。”小狐狸怕大灰狼把魚搶走,就說:“以後再說吧!”趕緊噙著魚跑了。
冬天來了。大灰狼又饑又餓。就去找小狐狸學釣魚。小狐狸眼睛一眨一眨,笑道:“告訴你吧,我那魚是用尾巴釣的——天一黑下來,你就到池塘邊上,把尾巴全伸進水裏,我敢保證,不到天亮,你就能釣上一條大魚。記住,要有耐心,且不可半途而廢。隻要魚一咬著你的尾巴,你就趕快用尾巴尖卷著!”
按照小狐狸的話,大灰狼天一黑就到池塘邊,身子趴在岸上,尾巴全伸進了水裏。等啊等啊。大灰狼凍得呲牙咧嘴,又乏又困,慢慢地就睡著了。天亮了,村子裏有個老漢到池塘去挑水,一眼看見了大灰狼,拎著扁擔就打!大灰狼正做著吃魚的美夢呢,迷迷糊糊地挨了一扁擔,猛一睜開眼,痛得尖叫一聲“媽呀!”嚇得一使勁兒忽一家夥竄上岸來,哎喲哎喲一溜煙地跑了,結果把個尾巴留在水裏了!原來,夜裏天冷,結了厚厚一層冰的池塘把大灰狼的尾巴凍住了,一跑,夾掉了!
沒了尾巴的大灰狼很後悔。他哀歎地對朋友說:“這就是隨便相信別人話的下場呀!”
花生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