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在我市,也有許多下崗職工,根據平民生活需求,或開小吃,或賣低檔服裝、日用品,更有在街上允許的地段支個攤子,現煮現賣些吃食,結果,生意倒也挺紅火。
因此,下崗職工切莫瞧不起小生意,切莫看不起街頭的烤地瓜、炒瓜子、煮玉米、茶葉蛋和蘸糖葫蘆賣大碗麵的,如果搞一下成本核算,你會發現他們的利潤幾乎在100%以上!應該認識到,大石橋博洛鋪的畢秀明自行車能馱出個孵化場,香港的李嘉誠賣塑料花能掙下數百億家產,還有那個叫鮑洛奇的竟也是靠發豆芽在世界上創出銷售中國食品最成功的業績,那麼,我們許多靠救濟的困難職工們,難道不能也幹點投資小、價格低廉卻見效快的小生意而振興自己嗎?
創新求實超越
民有民魂,士有士氣,大石橋的民魂、士氣,大石橋的精神是什麼?
創新!求實!起越!
這是在元月17日召開的市政府二屆三次全體(擴大)會議上確立的大石橋精神。這種精神,是大石橋的領導者以及廣大幹部群眾求發展意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來自實踐的寶貴精神財富。大石橋過去的一年,是思路清、工作實、發展最快的一年。這一年,大石橋在農業產業化、產權製度改革、對外開放和城市建設上實現了“四個突破”,形成了體製上、思路上的綜合優勢,形成了想發展、求發展的民風士氣,形成了創新、求實、超越的大石橋精神。
創新、求實、超越的大石橋精神,是時代精神的體現。創新,就是要不斷解放思想,破除舊觀念的束縛,運用新的思維
方式,創造性地進行工作。求實,就是要一切從實際出發,紮紮實實做工作,實實在在求發展。超越,就是要敢於冒風險,敢於超常工作,敢於超常發展;就是要不斷向高標杆看齊,敢於超先進,敢於超周邊;就是要勇於進取,不斷戰勝自我,創造發展奇跡。
因此,這種精神的形成和發揚,必然會產生極大的凝聚力和發展動力。全市各級黨委和政府應充分認識這種精神的力量,在新一年裏,哈下腰,繃緊套,把弘揚創新、求實、超越的大石橋精神,作為全市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以此感染、鼓舞、號召全市人民團結一心,努力拚搏,紮紮實實地為建設大石橋、發展大石橋而努力奮鬥!
新一年的目標和方向已經確定,當前最要緊的是狠抓落實,付諸實踐。我們相信,有著創新、求實、超越精神的大石橋人,一定會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迎接我國對香港行使主權和黨的十五次代表大會,在大石橋的發展史上創造更加輝煌的一年!
找市場勝過找市長
無論下崗、失業,都是當今的社會熱點,而解決下崗者再就業,則是政府工作的重點。何為下崗?下崗者,係國有企業中,與單位沒脫離關係,一時沒工作崗位,又沒在社會上找到職業的人。而失業者,乃是與原單位解除了勞動關係,在社會上又沒找到工作的人。
據了解,全國下崗者1000萬人多一點,能通過各種途徑安排僅40%,其餘都得自己到市場上去找。這是我國調整經濟結構,實行改革的陣痛。然而,不調整,不改革,國家與人民更無出路。我國目前吃皇糧者已形成30個人養一個人的局麵,與全世界各國相比或者與我國曆朝曆代相比都相當高。泰國是130人養一個人,唐朝時期是7900人養一個人。就是建國初期,也是1〇〇人養一個人。因此,創造財富的人負擔很重,不改革不調整怎麼得了?也因此,先是經濟調整,企業職工下
崗或失業,自己找出路,自己養活自己不再養活別人;接著,靠人養活的官員便也須下崗,也須自食其力了。
當然,失業下崗,苦惱、迷茫、憤慨的滋味,誰嚐誰不好受:下崗者的出路在哪裏?實踐證明:在市場!本報曾發表過從市信息中心主動下崗幹部金華的事跡,她就是一個結合自己的實際,發揮自己專長,扔掉鐵飯碗,辭職下海自闖市場,創辦電腦培訓中心,不僅獲得了經濟、社會效益,也為自己重新拓出了一條就業之路的人。因此,我們說:找市場勝過找市長。
下崗而不落誌,是再就業之魂。
下崗者,隻有敢於麵對現實的挑戰,善於調整自我心態,轉變擇業觀念,不等政府安排,不靠企業補助,不要社會救濟,自強不息,就一定能改變所處的困境,給自己一個重新施展才幹的天地。世上無絕人之路。事實上,我們身邊已有許多人因下崗而重新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他們,有的開商店,有的搞維修,包括外出打工,幹得轟轟烈烈,通過再創業而實現了再就業。因而,下崗者若想再就業,就必須舍得出力再創業。再創業,是要找市場,而不是找市長。
找市場勝過找市長。
誰主宰企業命運?
參加營口市醬油廠召開的產銷聯誼會暨市場營銷工作懇談會,廠長何忠寬的兩個舉措對與會記者震動很大:一個是多年經營、已被客戶承認的品牌——石橋牌營口大醬被營口拿走時,他們反應快速,以市_為戰場,主動出擊,堅持“讓品牌不讓市場”、“讓利不讓市場”,已起出的“營口醬王”品牌撂下不用,非要在市場上先把石橋牌石橋大醬響響地打出去不可。如今,曆盡波折,營口市醬油廠終於創出自己新天地時,聯誼會上又出人意料地打出“營口醬王”品牌。而且,“營口醬王”一炮打響,剛在展台上擺出,立即就有客戶購下運走:一個以“創新、誠懇、求實、信譽”為宗旨的產銷聯誼會暨市場營銷工作懇談會,竟真的不強調簽合同,不要求訂貨數量、規模,而是有的放矢地選擇各種客戶介紹典型經驗,研討營銷工作,解決經銷商觀念,更新營銷策略和手段,從而達到“風險共擔,利益共
享,攜手共進,共同發展”這一實際效果。
營口市醬油廠這一經濟行為告訴我們:市場競爭,不僅是品牌和銷售的競爭,更是人的思維觀念的競爭。當“品牌”差不點將營口市醬油廠打翻的時候,他們既不搞內耗又不坐以待斃,更不依賴政府,在市場的海洋上既當舵手又當水手,以創造性思維方式占穩了市場。在他們穩操勝券之時,他們更清醒市場競爭的殘酷無情,因而沒有滿足於一時的市場份額,為拓展市場而聯手客戶研究市場,廠、商擰成了一股繩,以低價格搶占市場,以薄利多銷爭取市場主動權,以優質新產品拓展市場。所以,企業要想在市場上求得生存與發展,必須用市場經濟的眼光去關注市場,用競爭意識思考市場,在市場競爭中實現企業的價值和利益。
商海航行,靠企業自己。企業命運誰主宰?企業經營者的經濟意識、思維方式。一個卓越的有市場經濟意識、思維方式的企業家,可以造就一個成功的企業,反之,一個不稱職的經營者,則會把本來經營不錯的企業搞垮。
市場競爭就是競爭市場
在營口市醬油廠產銷聯誼會暨市場營銷工作懇談會上,聽到一個故事很發人很省:
營口市醬油廠的產品送貨車和宣傳車路過天津市薊縣時,一男人橫臥車前說啥不起來。問問讓路的條件吧,這人提出的讓路條件竟讓營口市醬油廠感動不已:答應他營銷石橋大醬。原來,這是一位在薊縣經銷別家大醬且經銷能力極強的商人,叫馮順義。前不久的一個星期五,他因急等用貨,打電話向他經銷的那個廠家要貨,沒想到那廠家在電話中不緊不慢地告訴他:“今天是星期五,明天是星期六,後天是星期天,你星期一再來電話吧。”氣得他摔了電話說:“我說死不再經銷你們家的貨了!”於是,他慕名找上營口市醬油廠銷售員,要求經銷石橋大醬,沒想到醬油廠因在該縣早已有客戶同他們簽訂的獨家經銷合同而不同意。於是,馮順義便來了強脾氣,臥路
攔車。聽了這一情況,營口市醬油廠廠長不敢怠慢,不僅好言答應馮順義的要求,且立馬從遼寧趕往天津,做另一家客戶的工作,劃分了區域,同時又把他們請到醬油廠,參加產銷聯誼會暨市場營銷工作懇談會。使這兩家不僅沒有產生矛盾,反倒團結一致,共同研究如何擴大銷路了。
在我們感到馮順義誠心誠意經銷石橋大醬,看到石橋大醬以其產品和服務質量贏得客戶同時,不能不思索一下:馮順義原來的廠家,不經意地就把自己的客戶推出去的作法,說明了什麼?據我們了解,這兩個廠家實際相距不遠,又共處一市,這一推一收之間差距在哪裏?我們以為,就差在思維方式陳舊,競爭意識、危機意識淡薄。市場競爭,就是競爭市場。失去市場,就失去生命。之所以如今有些企業仍站在市場經濟的門檻之外不知所措,就是這些企業的領導者仍不明此道。怨天怨地都是沒用的,更不必企盼讓外部環境順從自己:沒資金給資金,沒項目給項目,沒市場讓上級用行政力量劃定。這種在市場經濟環境裏所做的計劃經濟夢,是很難圓的。因此,無論何種經濟體製的企業,必須轉變其計劃經濟的思維方式,在市場競爭中學會掌握自己的命運。.
關鍵在主要領導
讀了這篇報道很受鼓舞。論條件,湯池鎮近些年來經濟上一直處於舉步維艱的窘境;論資源,湯池鎮山無礦產地無特產。麵對這種狀況,有兩種不同的精神狀態:一種是強調客觀,得過且過;一種是抓住發展機遇,創造條件衝出低穀。湯池鎮的變化告訴我們:無論何種地方何樣條件,一個地區、一個單位興衰成敗的關鍵在班子,班子的關鍵在一把手。正如市委書記孫文夫在市委二屆三次全體(擴大)會議的講話中指出的:“我市的呂王、湯池、石佛等曾一度淪為全市最困難鄉鎮,為什麼能較快地走出困境?答案隻有一個,那就是事在人為,關鍵在班子,在主要領導。”
湯池鎮黨政主要領導麵對困境不氣餒,並擺正在新時期工作的位置,真正明確領導就是服務,管理也是服務的宗旨,把為企業為經濟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職責,放下架子哈下腰,以守信的人格吸引企業,以真誠的態度為企業謀事,以實幹的精神為企業辦事,為經濟發展創造了寬鬆環境。因而,雖不生產大蠶,卻引進同香港合作的毛絹紡織廠,吸納了遼南的大蠶;雖沒有礦產資源,卻引進耐火材料、焊條等10家企業,使全鎮企業產值和上繳稅額呈突破性發展趨勢。
因此,條件的好壞並不是發展的絕對因素。事業,是幹出來的。怎麼幹,能不能幹上去,關鍵在主要領導。隻要我們各級黨政主要領導順應潮流,知難而上,敢作敢為,敢闖敢幹,敢爭天下先,就能求發展,出困境,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駕馭市場的主動權。
改變思維定式的關鍵
東部山區經濟環樟和生活條件都十分艱苦,與艱苦的環境和條件打交道,既是物質的較量,也是精神的較量。黃土嶺鎮能夠明確發展思路,大膽地對人們舉棋不定的資源型企業進行改革,並將思路變成現實的過程,就不僅僅是一種精神狀態,更是思想解放,轉變舊觀念、舊思維方式的過程。隻有思想解放,才能拓寬思路,大膽邁出改革步伐。隻要符合“三個有利於”,就要敢於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怎樣符合實際就怎樣幹。
但現實中,盡管計劃經濟之路已走到了盡頭,要想改變幾十年計劃經濟體製下形成的思維方式,仍是極不容易的。市長王大平在東部山區黨委書記彙報會上曾談到他去錦州市東北第一葡萄鎮,看到家家都有可儲十幾萬噸的半地下氣調庫,便問詢發展這樣大的規模,政府都給些什麼樣的優惠政策,人家說政府就是服務,不僅沒有優惠政策,而且一畝地農民還要向
政府上繳150元,市縣兩級財政挺“泰和”。因此,王大平深有感觸地說:“過去一提扶持農民發展產業化,就要讓稅讓利,這種思路應重新研究了。”
由此,我們可以認識到,一些地方經濟運行質量不高,新增長點不多,財政經濟拮據,關鍵原因,還是思想觀念的問題。實踐證明:領導幹部思想解放的程序,決定了領導思路、深度和經濟發展的速度。農村經濟下一步怎麼辦?市委書記孫文夫指出:第一,就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產權結構形式的變化必然帶來許多新變化,我們的領導幹部必須自覺地解放思想,更新知識,轉變工作方法,轉變作風,把企業改革的爆發力引爆出來,這樣才能形成大發展大進步的態勢,推動經濟的良性循環和高速發展。
這一刀砍得好
機構臃腫,人浮於事,開支増加,工作效益不高,這是多年積累的問題。各級幹部都在呼叫:無論多麼好的一個單位,人頭開支的逐年增長,吃也會吃窮、吃黃了。
誰都看到問題的症結,但卻誰也不願拿起手術刀去割掉這個“症結”。因為,誰都知道,當今最敏感的問題是人事問題,觸碰敏感問題是要得罪人的。
但總要有人邁開這第一步。水源鎮黨委、政府就在對教育進行改革中邁出了這一步。他們果斷采取措施,大膽走減員、減負、增效之路,內退33名教師、精簡閑散教職員工11名,將4所中學合並為2所,對校長教師實行聘任製,按崗定編、定人,年為財政節約資金36.8萬元。並用一部分錢改善教學條件,設出勤獎等,調動教師積極性,不僅提高了教學質量,更減輕了國家和農民負擔。這一刀,砍得好!這種勇氣、魄力和
舉措都是值得效法的。
事實上,“精兵簡政”雖是一句老話,但卻是當前各級領導麵對經費支出居高不下的現實所不能逾越的問題。
幹好農民想幹的
什麼是農民想幹的事呢?那應該是十分明確的:能多賺錢的事,能過上好日子的事。黨中央不也是一再強調,要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嘛!
然而,如何才能幹好農民想幹的又常常自己幹不好的事?水源鎮的幹部們在“富民工程”中的一係列做法,就很為水源的農民稱道。鎮黨委副書記邰永忠告訴記者,近年來,他們通過利益驅動、政策調動、典型推動等辦法,及時把市場需求信息傳遞給農民,轉變了農民觀念,使農民大膽闖出了農業產業化市場,全鎮稻蟹套養迅速發展起來。更為可貴的是,在農民的稻蟹套養形成一定規模,銷售成為農民焦慮的主要問題時,水源鎮的幹部們投入16萬元,組織專門人員帶著水源的各種資料、帶著優惠政策和各種承諾的規定,走出省門到南方,一邊考察市場,一邊找“親”認“門”,並在此基礎上,又投入十幾
萬元召開“三省”(江西、安徽、江蘇)“一市”(上海市)18家水產養殖專家和大戶參加的河蟹購銷洽談會,組籌和引進醉蟹加工廠,等等。此舉,不僅解決了老百姓一家一戶解決不了的銷售的問題,更從二道販三道販手中找回農民多支出的費用,保護了農民的經濟利益。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若沒有對農民負責的精神,若沒富民的思想,是不可能這樣做的。水源鎮黨委書記官文富和鎮長王天貴就曾這樣說過:“落實農業生產化,是富民的直接措施,蒼個百八十萬是應該的。”因此,我們的各級領導,要抓好“富民工程”,就要想農民之所想,幹好農民想幹的,這不僅是對領導幹部應有的要求,也正是我們事業成功的力量所在。
擇業觀念的轉變是根本轉變
讀了本報記者徐新采寫的《走自己的路,坦然》一文,很為我市有羅岩這樣的自謀職業者自豪。
羅岩是下崗職工的優秀代表者。
是從何時起,持城市戶口本的人生下來就捧上了“鐵飯碗”,讓農村人無奈地羨慕?意想不到的是近年來市場經濟的發展,在勞動力供大力求的情形下,城市人下崗再就業包括畢業青年待業問題,又已成為整個社會關注的新問題。
令人憂慮的是,多年來計劃經濟的分配製,對社會已形成一種依賴國家和家長單位包就業的心理,致使有些下崗或待業者本有一技之長,也不願出來找事幹;本有頭腦或體力,也寧可在家閑著、窮著;即使已幹上個體,也覺得不牢靠而“剜門”、“倒洞”進事業單位。舊的擇業觀,仍使他們想進國營企業、機關事業單位,仍看不起個體、私營營業。他們沒有認識清
楚,經濟體製改革正在步步深化,政治體製改革也將隨之到來。目前,國家機關已經實行公務員聘任製,事業及國有企業也實行合同製,哪裏還有牢靠的“鐵飯碗”?而且,因為超編,即將要大刀闊斧地“精兵簡政”。一些經濟專家指出,向市場經濟過渡需要做好十大轉變,其中第8條就是“勞動用工製度將由國家包就業向職工自主擇業轉變。”因此,凡是通過勞動,有正常收入的都應該視為就業。也就是說,不僅勞動人事部門安置的是就業,自己組織起來就業和自謀職業也是就業。無論在何種就業崗位,都是我們為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為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奉獻力量的舞台。
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已有許多像羅岩這樣的下崗職工、待業青年,衝破了世俗觀念,勇敢地走上創業式的競爭就業之路,靠自己謀職業,為自己尋找最能施展才能的崗位,從而實現了自我價值。他們的實踐證明:眼睛轉向市場,腳下就業路
寬。
大成”何以成功
市場經濟實踐無情地證明:無論任何企業,外來的也好,內出的也罷,隻有當你占不住市場,隻有市場不認可不接受你的產品和你的經營方式時,別人才能夠乘隙而入,進而奪去你的市場份額。就大成肉雞廠而言,前身是我們自己建起來的,環境不能說不好,設備不能說不先進,但為什麼不如人家接手後搞得那麼好?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二條:一是營銷方式,二是產品質量、.品種。
據報載,大成肉雞廠所歸屬的以台資為主體的遼寧大成農牧實業有限公司,實際上是以生產飼料工業產品為主要產品的企業,並以自身發展的業績成為全省詞料工業的龍頭,國家農業部中牧集團的十強企業。眾所周知,飼料工業是依賴畜牧業而存在的基礎工業。畜牧業形勢的好壞,直接關係到飼料工業的成敗。因此/‘大成”公司便明確了經營宗旨:要想在伺料工業賺錢,就必須先行一步,把畜牧業搞上去。於是,他們就把詞料工業發展的點子打在了畜牧業的發展上,在創辦飼料企業同時,又辦起大型雞場、肉雞加工廠的一條龍企業。在經營中,他們首先是保證養殖戶用“大成”的飼料養“大成”的雞能賣出去,穩穩當當地掙上大錢,然後再確保“大成”生產的飼料貨暢其流,順順當當地多掙錢。於是,農民同“大成”結成了棒打不散的鴛鴦。於是,養“大成”的雞賺錢的社會效應更推動了“大成”事業的發展。
因此,總結“大成”的成功,對我們是很有益處的。誰都想在市場上賺錢,但能不能賺到錢,卻在我們的智商,在思維方式。尤其幹大買賣,更必須有全局意識,全球意識。我們有些企業沒有辦好,總願強調各種客觀理由,我們以為不如反省自己,不如與本文介紹的“大成”作個對照,看看我們自己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在什麼地方與市場對錯了位,然後下功夫糾正過來,這也正是我們采寫“大成”的初衷。
趕上“行市”才發財
加工銷售大米成為溝沿鎮西古村農民的來錢“道”兒,給人以深刻啟迪。俗話說:“竅門滿地跑,就看找不找。”現實生活中,雖然人們都普遍感到錢難掙,但致富門路仍是向每個人敞開著的。關鍵,在於你是否有經濟頭腦,是否能趕上市場“行市”。
那麼,同樣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為什麼就趕不上這樣的“潮頭”呢?主要是觀念問題,思維方式問題。所以,雖然來錢“道”就在眼皮底下擺著,硬是視而不見,待他醒過腔來,為時已晚。市場上“潮起潮落”的現象,就是這樣形成的。商品_市場瞬息萬變,競爭殘酷,看人家賺錢再想上,“趕”的就不是“潮頭”,很可能是被“趕”進“穀底”,一哄而垮,造成虧本賠錢。
因此,要改變這種情況,在生產和經營中就不要跟人家跑,先得摸準市場“行市”,獨辟新路。前幾天我市召開農村經濟工作座談會,在參觀蓋州市新上的現代化果汁生產企業後,有的鄉鎮幹部看了也想上,但市長王大平在總結時肯定地講:“這樣的企業我們再不能上了。”這種認識是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隻有我們的思維方式符合市場經濟規律,才能具有“超前眼光”才能趕上“行市”。趕上了“行市”,就會有許多拎著秤杆“奔小康”的富裕戶,許多靠土地搞產業經營而腰纏萬貫的農民。
民情與商情
現如今,做買賣經商的人可是越來越多,然真正懂得經商之道者卻並不很多。
興隆百貨的經營者是懂得經商之道的:其一,他注重民情,了解顧客心理,尊重消費者,貨真價實。譬如說寧可薄利多銷,也要商品保真。時下,商品是否真,確實是消費者的關注點,人們早被假的、劣的商品弄得膽戰心驚,已經認頭買貴一點的卻必須是真的商品了。譬如說很能抓準市場緊缺的商品,即使是小商品,也會迅速擺上拒台。不要說一樓花樣繁多、精致的吃食很受消費者歡迎,就連二樓日用商品就有諸多拾遺補缺的品種。其中,高、中檔的鈕扣就是一例。記者曾走訪大石橋許多商店、攤床,想買高檔鈕扣,結果很是泄氣,全是中低檔的。但時間不長,這個市場的“空隙”就為“興隆”所發現,櫃台上,讓消費者驚喜地看到了高檔鈕扣。俗話說“百貨迎百
客”,“興隆”也因此而興隆。
其二,他懂得商情,服務以誠為本,經商講究信譽。“誠招天下客”,到興隆無論是否購物,你都不會惹氣生氣;保持原樣的物品規定的時限內可退可換,說到做到;無論是否購買興隆商品,營業員介紹商品功用的熱情不變,服務態度的冷熱不變,不強求,不硬拉;免費存車的舉措,投入並不大,卻在為消費者提供方便的同時,拉近了“興隆”與消費者的距離,獲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今,有些商家做買賣隻想自己如何賺錢,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哪個商家都想多引客,多賣貨,多創利,但是,隻有注重了民情、商情,隻有在消費者心中樹立了商家的形象,留下了商家的真誠才能興商,才會興商。
呂王人是呂王的上帝
采訪呂珍,使我相信這句話:非同尋常的打擊,對於一個弱者可能是致命的,但對於一個強者卻是最有效的錘煉。麵對洪水帶來的重大災害,麵對幾十年心血毀之一旦的慘重損失,呂王幹部群眾的頭頂,無異於壓上了一塊千鈞磐石。
但是,記者看到呂王人沒有萎靡不振,幹部定住心,穩住了氣,群眾的信心爬上了額頭。看到他們重振當年“移山造田”那種勇於艱苦奮戰、鍥而不舍的精神5看到他們上下合成一條心、一股勁,為重建家園,紮緊腰帶,握緊工具,埋頭苦幹的實際行動,記者深為感動:人,還是要有點精神的。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天要下雨,山要發洪,這是不可改變的。可改變的,是我們對災難的態度。對於命運,呂王人沒有抱怨,沒有在災害麵前倒下。而是把災害作為建功立業的機遇,提出:“抓住災害新機遇,齊心建設新呂王”的口號,並
迅速化為實際行動,真是難能可貴:呂王人就是呂王的上帝!記者相信,在這些上帝的手裏,一定會開辟出一個嶄新的呂王!
讓鎂都文明之風勁吹
人們群眾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體,沒有文明的人就不會有文明的城市,這是定論。而如何讓主體動起來,如何讓市民或者國民都成為文明的人,這卻是各級黨政領導正努力實踐,探討的主題。
好的風尚要靠倡導。
總結過去精神文明建設落不到實處的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過去還沒有完全把幹部抓精神文明的政績同抓物質文明同等看待,因而也沒有真正成為對幹部獎罰、使用的重要依據。我市這次授予“鎂都文明之星”24足金的金質獎章,就是改變過去以虛對虛,把精神文明的獎勵向求實發展的開局。這是一個真正重視精神文明建設的開局。可以說,自1996年以來,我市以創建文明鎂都為主線,“虛”功“實”做,全方位地開展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取得的成效是顯著的,尤其是當前正
在開展的以普及文明用語,向陋習告別,“我為鎂都做好事”為主要內容的“爭做文明鎂都人”活動,不僅反映了群眾的強烈要求和迫切願望,更是關係千家萬戶安居樂業和社會經濟生活正常運轉的大事。誰說精神文明建設全是“虛”的沒抓撓?讓大石橋“淨起來、綠起來、亮起來、美起來”為總目標的活動,便是從一點一滴做起,從群眾工作、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件件實事入手,使猶如庖丁解牛一樣,準確地抓住了推動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發展的切入點。
因此,我市各級領導應深刻認識這一活動的重要意義,從而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務求實效。各機關、團體、學校、企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也要從自身的條件出發,積極為創造文明鎂都做好事、實事。切不可把開展“爭做文明鎂都人”活動視作一般性活動,要禁絕搞形式主義。
我們相信,在形成人人為鎂都文明做貢獻的局麵同時,一定會讓人們切身感受到精神文明帶來的實惠。
大石橋報創刊詞
初冬,飄飛的雪花兒,挾裹著清新涼爽的氣息,送來了一個又一個振奮人心的喜訊,伴隨著貫徹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東風和學習《鄧小平文選》熱潮,在大石橋撤縣設市一周年的喜慶日子裏,在這新年鍾聲就快敲響的時候,全市人民盼望已久的新朋友——《大石橋市報》終於正式創刊了!這是繼撤縣設市之後全市人民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中的又一件大喜事,標誌著我市新聞宣傳事業又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大石橋市報》自試刊以來,得到了省、市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和關懷,得到了城鄉廣大讀者的愛護和歡迎,許多老幹部老同誌感歎,我市早在50年代就辦過報,停刊了幾十年終於又辦起來了。許多讀者紛紛來信,或表達由衷的祝賀,或提出誠懇的建議與批評,他們當中有工人、農民、教師、學生等。市高中讀者盧秀萍在試刊第一期發行第二天就寫來了賀信,對
報紙設計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溝沿鎮碾房村村主任王作華在賀信中說:“許多村民‘爭看橋報’,並希望正式期刊能快些與讀者見麵。”營口一師的讀者王亞平,無意間在同學書桌上見了《大石橋市報》,又驚又喜,對報上那濃濃的鄉音備感親切,立即提筆,寫來了問候信和建議……
從這一篇篇熱情洋溢的讀者來信中,我們看出全市廣大讀者對這張報紙的認可和肯定。《大石橋市報》編輯部在這裏向熱心的讀者致以深深的敬意和衷心地感謝!
《大石橋市報》是中共大石橋市委機關報。是以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己任,以宣傳全市兩個文明建設的新成果,反映全市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有益信息,更好地發揮上情下達和下情上述的正確輿論導向作用為宗旨,堅持“全黨辦報,群眾辦報”的方針,形成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開放型黨報。求深、求新、求特、求活是《大石橋市報》的努力方向。我們雖有熱情將這份報紙辦好,但仍缺乏經驗,能力有限,為了辦好這張報紙,我們仍然需繼續得到全市人民的幫助、合作,極需明白人的指點、扶持。我們真誠歡迎廣大讀者多多賜稿,更歡迎評頭品足,說三道四。隻要利於辦好我們的也是大家的報紙,我們都能欣然接受。
千帆競發,百舸爭流。我們相信,在新聞出版界和全市人民的熱情支持下,《大石橋市報》定能在改革的大潮中,經風沐雨,劈波斬浪,馳達成功的彼岸。
寫在歲首的話
時值歲首,看飛舞的雪花兒似乎沁透著綠意,麵對剛剛掀開的新日曆,心頭陡增幾分惆悵幾多欣喜幾許期冀。
是啊,我們又掀過去了三百六十五張日曆,這三百六十五天喲,我們是以什麼樣的步伐走過來的?科學種田,多種經營,農業走上了高產高效優質的金光大道;貫徹《條例》,自主經營,門類齊全的市鄉工業得到了大力發展;解放思想,落實政策,第三產業、私有經濟迅猛發展;廟會搭台、經濟唱戲、外向型經濟達到曆史最好水平;反腐倡廉取得成效,黨風政風正在好轉;文化市場得到淨化,高風亮節得以弘揚;社會治安秩序正常……成就,刻在了每一道新增的皺紋間。當然,眼前的現實,仍然有很多不盡人意。不過,不必消沉,不必憂歎。應該相信,能闖過天上有敵機圍追,地上有敵兵堵截的戰場,能闖過南京路上香風迷霧的誘惑,我們這艘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
巨輪,就一定能駛抵光明的彼岸。
有人說,要想在盛秋把鮮潔清香的金果捧獻給人間,就得在春天的耕耘裏揮灑熱汗。朋友們哪,新一年最初的耕耘又該下犁了,我們如何愛惜這金絲銀縷織就的時間,通向共產主義理想的路程雖然遙遠,但他的起點一鄧小平同誌給我們指出的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就在今歲第一天!神采飛揚地邁開挺進的步伐吧!讓生命閃爍出才華與智慧的光環,讓生命揭示勇於創新的價值,去描繪壯麗人生的畫卷。
我們的黃金世界,就在前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