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2 / 3)

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但這高低薄厚畢竟要有人說。多年來,患者從隹身經曆中總結出孫朝華治病有三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脈條準。中醫診病四字:望、聞、問、切。許多人不懂,認為大夫一問就是醫術不行5孫朝華有時便不問“隻切”。一次,他給一位老年婦女“切”完脈,便走出診室找透視大夫。那婦女的兒子攔住問孫大夫:“你看我媽得的什麼病?”孫朝華說:“肺癌。我想看看在什麼位置。”小夥子服氣了,從兜裏掏出片子來說:“您看得真準。”

常言道:“熟讀王叔和,不如臨症多。”出身三代草醫世家的孫朝華,至今行醫已30多年,長期的臨床實踐,使他不僅熟練地掌握了華佗總結出的28步脈,更從“七絕脈”中發現癌症患者的脈象,他自己起名叫“促動脈”。孫朝華治病的第二特點是藝高人膽大,敢下藥。譬如紅花,一般用量不超過15克。而孫朝華重用紅藥時,多則達30克。他說:“紅花多者為破,少者為補。破瘀散積就要重紅藥。”孫朝華治病的第三特點是藥價低,無論給誰看好了病不收謝金不吃請。許多重患者,隻花幾百元錢治好了病,都想表達一點感激之情,但孫朝華一律婉言謝絕。也因此,找孫朝華看病的人已多得令孫朝華應接不暇,甚至初診者掛號要排到一二個月之後。在大石橋,許多人探討孫朝華診室患者長盛不衰的奧秘,也許,就在這三個特點上。

李忠庫慧眼識“根”

一隻雄健的老鷹張開翅膀,從山頂向山腰的一隻兔子撲去。半山坡上,兔子撒開長腿,拚命向山下逃跑……大連輸油公司在瓦房舉辦的群眾藝術作品展覽會上,大石橋輸油站汽車司機李忠庫的人物、動物根雕展品,生動逼真得讓人扼腕歎絕,瓦房店電視台還在新聞節目裏,專題報道了李忠庫的根雕。

我們最近采訪了他。一進門,被50多件千姿百態的根雕驚呆了。我們仿佛走進了一個縮寫的大千世界:體態輕盈、熱戀中的少女,慈祥悠然的聖誕老人,騰雲駕霧盜寶的孫悟空,崖頂翹首報曉的公雞,昂首向天鳴叫的長腿鶴,狡猾的長尾狐狸,跳在河灘上悠閑的水牛……大的2米多高,小的隻有寸來長。望著眾多栩栩如生的根雕藝術作品,一個問號襲在我們心頭,這個隻念過六年書的李忠庫,藝術細胞是如何生長的?交

談中,我們知道他還有木工這一業餘愛好。當兵時,閑下來沒事,常常拿起工具,鑿鑿砍砍,刨刨削削。回地方後從大石橋到大連輸油站,幾乎站站有他打的沙發。這一愛好,為他後來從事根雕藝術打下了深厚基礎。

我們問李忠庫,是如何與根雕這一藝術結緣的?他說:“那是一個偶然的機遇。”1983年,坐落在大石橋鄉迷鎮山下的輸油站搞綠化,他也跟著上山了。’瞅著刨出來的樹根,七枝八杈的挺好玩,瞅著瞅著,他竟瞅出這個樹像人、像靈芝草,那個樹根像猴子、大象……咦?這個可做個尼爾斯騎鵝,有意思!興趣使然,他把樹根抱回家中,鑿鑿砍砍成了形,誰見了誰喜歡,雕一個被人要走一個,算來已有50多件了。至此,李忠庫和樹根結上了不解之緣。

根雕,更多的是利用天然的形態與美感,修整與加工也要因勢而成。最關鍵的在於根雕者的慧眼識“根”,在於藝術發現。既要心中有,又要心中無,這樣才能隨根生發,因情使刀,因刀生情,達到主觀情感與客觀事物的高度統一。李忠庫知道自己文化少,為擴大知識麵,提高根雕的藝術水平,他經常找行家指點,到處借《藝術世界》、《中國盆景》、《人物頭像》等有關藝術創作的書籍雜誌。畫家達?芬奇、作曲家莫紮特、作家托爾斯泰和拳王泰森朝拜的根雕,就是他看了《名人畫典》之後的收獲。他8小時之外幾乎所有的業佘時間,都在鼓搗根雕。弄回來棵樹根,從不輕易下手,一旦瞅出形來,飯也顧不上吃,覺也顧不上睡,一幹就是半宿。就是外出走在路上,眼睛也不時地往路旁人家的柴垛上瞅。一次,他看見路邊一戶人家裏的柴垛上有樹根,停車進了人家的院,喊了幾聲還沒有人,也

不等人家回家就動手翻柴垛。正翻著,這家人回來了,把他當小偷詢問,他好一陣解釋,花了10塊錢,從粘糊糊的爛草堆裏拽走棵2米多高的樹根。

“就是這個。”李忠庫手往門角一指。

哦,盤根錯節的老樹樁上,一隻凶猛的豹,正立起身來昂首衝天吼叫。它叫什麼呢?是因為自己沒有成為灶坑裏的柴禾而抒發對李忠庫的感激之情嗎?願李忠庫發現更多更美妙的樹根,雕出更有價值的藝術品。

怪”人吳文芳

吳文芳,一聽這名字就認定是一個文靜而美麗的女人,不過,還真不是“打”你高興,你這感覺絕對錯了。這吳文芳雖長得濃眉大眼,白白淨淨,如今卻是個滿臉魚尾紋的老爺子了。這人和名字先就不符。

怎麼,你想認識一下嗎?走,上晨練隊去,我給你引見引見,我二十歲上就在文化館幹過呀!我們都管他叫老吳。老吳參加革命是在建國前,1946年,沒差。可能是首長看老吳一表人才,又有點靈氣,便把他招進了文工團。後來從部隊倶樂部轉業到地方,在文化館當副館長,負責文藝輔導工作,別不以為然,人家還是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哪!噢,你都知道了,知道了還問我?

他是個“怪”人?對!許多人都這樣說。給我的感覺?說不明白,看不透徹,是有點兒怪。反正他要上來認真勁兒,八頭

牛也拉不回來。誰不熱愛自己的事業?可誰也沒像他那樣愛得什麼都不管不顧呀,簡直著迷了!人一退休,還有什麼事業?他家裏開個店,放著買賣不管,嘿,偏偏要走上社會,東跑西顛地辦什麼業餘舞蹈班,非要組織那些老頭老太太們跳什麼健身舞,你說這人不怪?!為了教人跳舞,老吳是滿世界搜集舞蹈教材,什麼《北京健身舞》、《北京氣功協會氣功舞》、《長春中老年健身舞》、《武漢健身舞》、《山東秧歌)>、《三浴功》等,老吳不光都能弄來,拿回家一章章地看,還不管屋裏院外,有沒有兒子、媳婦在跟前,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比劃。你別不折服,老吳還真自學自娛達到專業水平,自己還自編了一套華爾茲舞,有懂行的人說:“夠手”。

老吳能人多大年齡?記不請了,也看不出來,反正退休也十好幾年了。是不像那麼大年齡,年輕人也沒他那樣的充沛精神,更不要說毅力了。他自己就告訴我,從1986年3月份到現在,無論春夏秋冬,每天清晨5點30分,保證準時出現在蟠龍山下體育館門前。就是兒子有病在沈陽醫大住院的兩個月裏,老吳白天去看,晚上也肯定回來,說啥也不耽誤那些老頭老太太們的晨練,這事說起來誰信?卻是真的,晨練時間沒有錄音機,老吳用嘴喊了三年。後來,經常參加晨練的退休老幹部裴宗裕動了感情,他說:“這樣長期下去可不行,老吳得不到鍛煉。”再後來,便是縣體委拿出350元,為老吳領導下的健身隊配了一台小型單卡錄音機。這一下,老吳的精神頭更足了。營口地區搞中老年文藝會演,縣老齡委和老幹部局請老吳組織夕陽紅中老年演出隊,老吳樂顛了“餡”兒,大三伏的不動都冒汗,老吳卻一家家地跑,硬動員出80多位老人,起早貪晚排了

22個節目,也真不容易呀。比賽成果?還用問?誰能像老吳這樣認幹?全地區三個一等獎,他“拿”了兩個。這下,老吳惹麻煩了,都為找他教跳舞,老吳偏偏不嫌麻煩,誰請都去,誰問都教,來者不拒,石佛、百寨、博洛鋪,那兒都去過。單是縣老齡委,他就給辦過二期老年氣功健身舞班,縣總工會也請他為企業培訓了200多名舞蹈骨幹,報酬嗎?老吳從來沒要過一分錢。老吳從一開始組織老年人練健身操,就宣布:來自願,去自由,不交學費。會有這樣的好事?有人不信,試著去看真假,去了,就被吸引進老吳的晨練隊伍中,都邪門了。

老吳的“怪”事不僅這一宗呢,是呀,單是這一宗事也夠忙活的了。你聽說沒有?老吳還是咱縣業佘長跑隊的隊員兼教練呢!什麼時間?1975年就開始了。有30多人吧,最大的年齡都79歲了。你說老吳昨每天清早5點半準時出現在蟠龍山晨練場?他實際4點便出來了領著他的長跑隊員,天天沿著777米的路線跑12圈。跑完12圈到健身舞晨練場,正好5點半。你算算他堅持多少年了?你說誰有這常勁?連縣體委領導都感動了,專門召開兩次會,上趕子要給老吳點報酬,這還不錯?啥呀,人家老吳不要!也不知發的哪門神經,公家給還木要,老吳倒是說了:“我是黨培養出來的,退休了也該為這社會做點事。而且,我是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我有這個義務和責任呀。”你看看,如今這想的和做的能一致的有幾個?可老吳全然不覺,心中頗自豪呢,他指著身上穿的一件印有縣體委贈送的輔導員半袖老頭衫,說:“你看看,我的工作沒白幹哪!”就在前幾天,我下班回家碰上坐三輪車往北走的老吳,還邊走邊搶著告訴我“我後天領‘夕陽紅7隊上無錫參加老人表演賽,全

是自費!”說完又頗自豪地向我點點頭,

跟你說,這就是老吳,吳文芳。你真認識他嗎?

不是句點,是沸點!

市委、市政府於繁忙的10月中旬,召開了有全市鄉鎮及部分局主要領導幹部參加的“加速發展鄉鎮企業,爭取早日進入全國百強縣工作會議。”雖然,會議安排了外出參觀、大會工作報告、宣讀《關於發展鄉鎮企業有規定》,討論《大石橋市鄉鎮企業1995——2000年發展規劃》等諸多內容,卻隻開了三天就結束了。然而,就是這3天時間,便在全市各級領導幹部的心燃起了火,掀起了浪!

當他們走進海城市感王鎮投資近7000萬元,年產值達4億元的馬圈輕紡工業小區;走進南台由兩座全封閉“歐式”大廳所組成的東北地區第一座大型現代化箱包交易市場;走進名聞全國的西柳大集,看不到過外投資2個億,正在熱火朝天的動工興建27萬平方米的全封閉市場,以及4個城鎮小區的施工現場,他們震驚了。當他們步入利用遼化的優勢發展自

己,成為科技先導區的遼陽市宏偉區,看到這個區的曙光鄉一個徐家小村,便與香港威力旺有限公司共同投資1.45億元,興辦起4家合資企業;看到燈塔縣燈塔鄉新立屯村與韓國釜山新和社,順應國際市場需求,今年2月才建成投產,便已實現產值3500萬元、利稅700萬元的遼陽韓華鞋業有限公司,他們讚歎了!當他們邁進投資7500萬元、產值超億元,利稅超1500萬元,隸屬大連市甘井子區紅旗鎮大連億達總公司的渤海機床廠;邁進金州區楊家經濟開發小區,看到小區內站前街道楊家村,與馬來西亞常青合板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千萬美元而興建起的具有投資規模大、建設周期短、原料進口、產品銷往國外等特點的膠合板生產工,年產值已達2億元,利稅2000萬元時;特別是邁進金州區中長街道中長村,聽到這個小村與山西運城製版集團、香港華暉發展公司三家投資706.7萬元,共同興建的具有世界一流技術水平的運城製版有限公司,100名職工中工程技術人員竟達60%的介紹,了解到這座企業既不設生產、設備科室,也未設技術科室,僅有一名30出頭的經理,就把企業管理得井然有序,並親眼看到那潔淨無塵的車間,全自動化的製版生產線,以及機器運轉起來發出的美妙樂聲,所帶給勞動者的愉悅心情,他們自感弗如了。

是的,時間並不優親厚友,也不扶強欺弱,短短幾年過去,我們便不能不承認人家起步就入快車道,如今是有實業、有實技、有實力了。在參觀西柳市場時,鋼都鄉黨委書記羅秀擁就曾感歎地說:

“西柳,確實是開放的西柳,前幾年來看時,覺得和咱們差不多,現在看,沒法兒比了。”

落後就要挨打,落後就是恥辱。兩天的參觀,我們走一處受一處的觸動:我們曾經自豪於自己的礦產豐富,多年來出賣的卻都是初級產品,如今已麵臨枯竭;我們曾自豪於“青花鎂”的規模與富足,溝沿印染助劑廠的科技產品,以及許多迅速發展作出過貢獻的企業,與人家比比,不能不說是:相形見絀了。真是山外有山、人上有人啊!

那麼,麵對全社會洶湧澎湃的市場經濟大潮,麵對正飛速前進的先進榜樣,百對身後奮起直追的同仁,我們該以什麼樣的姿態迎接挑戰呢?記者以為,市委、市政府“奮戰三年二載,實現全國百強”這一跨世紀經濟發展大規劃的提出,無論是外部環境使,還是曆史的必然選擇,不僅僅是順應了時代的要求,更是帶頭向自己挑戰,自己跟自己要誌氣的一個曆史壯舉。因為,存在我們麵前的問題確實很多,困難很大,然而,幹什麼容易?省委一位領導針對我市爭創百強一事曾指出:“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一個地區、一個單位、一個集體,沒有奮鬥目標不行,目標不高遠不行。一些先進地區之所以發展的快,都是瞄準了一定的目標有的公開提出,有的暗中使勁,為之努力和奮鬥,從而產生了巨大的動力、創造力,和高速發展的生產力。”如今,目標已經確立,如何圍繞中心轉,齊心唱好主題歌,同樣是擺在全市黨員幹部麵前的一個挑戰。市委、市政府10月12日會議結束後,記者看到許多鄉鎮的幹部立即如開會議,傳達發展鄉鎮企業,爭創百強的精神,研究發展規劃,形勢是喜人的。官屯鎮20日還組織鄉村幹部到大連、遼陽、海城等地學習。建一鄉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發展鄉鎮企業,對投資800萬處於建設中的硼石礦,加大領導力度。同時,調

整撤換了一些企業的領導班子。

請君快奏奮進曲,各唱百強小康歌。記者相信,爭創“百強”的活動,必然成為激發我市生機和活力的沸點,從而湧起澎湃的發展大潮!

關鍵是著幹部的精神狀態

市委、市政府10月9日召開的加快發展鄉鎮企業,早日進入百強縣工作會議,距今已兩月有餘。此期間記者走鄉串局,耳聞目睹幹部之現狀,感觸頗多,正如市委書記崔德安在農村基層幹部培訓班上所指出的:“有許多不相適的地方,主要反映在敢不敢幹,想不想幹,能不能幹,會不會幹。”

毛澤東講,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成天下之事在乎誌,勝天下之任在乎氣,這個誌就是有誌氣,這個氣就是良好的精神狀態。然而,確實有些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提起工作萎靡不振,端起酒杯、搓上麻將卻勁頭十足,假如上級領導不打招呼走進這些地方,就會發現這些地方經常是冷冷清清的,上午10點以後便無人在崗,問詢何處去,美其名曰:下基層了。假如再做些調查研究,說不定就會看見正在娜個旮旯裏學“54”號“文件”、砌長城、瀟灑在卡拉,摟著小姐姐跳舞,也更有甚者,醉酒之意不在翁,做出出格的事兒,萬沒想到小姐在犯“事”時,全不忘那一日之“情”,竟供了出來,他卻仍在那裏“此地無銀三百兩”。正是這些黨員幹部的帶頭,為這些機關的不正之風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使相當一部分人對這一切不僅僅是冷漠的麻木不仁,而是熱衷和活躍非常,產生了“和尚動得我動不得”的心理效應。他們,統統忘記了:人,一生下地,身上便背負著“責任”這兩個字。責任,有大有小,有重有輕。“輕輕鬆鬆過一生”歌詞,隻能唱唱而已,現實生活與工作中,哪一個人也不可能!

人無責任之心不成其為人。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當你“泡”在卡拉0的酒席和舞廳中,是否想到有多麼多開不出工資、難以養家糊口的工人?是否想到你所負的那一方責任?沒有。盡管市委提出:“能者上,庸者下,不換腦筋,不幹實事,不務正業,就撤職換人。”但他們仍有“老豬腰子”,我行我素,你說你的,我幹我的,你的政策,我有對策。追緊了,便做些表麵文章“胡弄”。

因此,要落實市委、市政府所確定的進百強奮鬥目標,關鍵,確確實實在各級領導,在黨員幹部,在他們的精神狀態。市委常委、紀檢委書記呂洪時,在參觀海城市西柳鎮大集時,曾深有感觸地說:“千抓萬抓,還得抓人。”是的,抓人,人的思想,尤其是領導人。如何抓?除了獎罰分明,除了目標責任製,除了多做調查研究,少聽彙報,記者認為市委領導在進百強會上講的四個字:“堵死退路”,確是一方良劑。

無形法庭:評優評差如是說

評優評差,不在評優而在評差。群眾反映,這不僅是政府部門采取“正人先正己”的有力措施,更是大膽改革評比方式的首創。

我們人類,事實上有兩類法庭,除國家及曆史上曾有過的宗教法庭等有形的法庭之外,還有一種無形的,存在於人們心中的道德法庭,存在由此產生的正氣,這也是我們民族幾千年來得以長盛不衰的原因。

從3月13日至今,我市公開評優評差已過去整整兩月,然而記者在深入基層的過程中竟發現,此舉猶如一石擊水,所蕩起的波瀾,並未因時過而止息、消逝。人們反映:評優評差,不在評優,而在評差。近些年來,單純的評優評先已提不起人們的興趣了,甚至有人喊出我不願當先進的話來。按理,評先,抓先進以點帶麵,本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為什麼起不到其應有的作用?人們說,現在的評先已變了味兒,出了格。一些先進不是靠實幹拚來的,而是靠指標分配、靠領導“指示”、靠官銜大小獲得,不是“評”的,而是“送”的!這樣的先進不是楷模,不是榜樣,評上了無所謂榮譽感,沒評上的反倒更瀟灑。

這種評選方式,群眾早就呼籲改革,一年又一年,卻誰也沒去改。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事情,像作家劉心武在一篇《誰做》的文中所言誰都覺得這事該做;誰都等著別人去做;誰都埋怨別人沒做;誰都覺著這事並不難做;誰都覺得可能確實不大好做;漸漸地誰都覺得可做可不做;最後都覺得可以不做;終於不做;誰做誰不該!”

做難,不做更難;介於做與不做之間,就不難了嗎?還是要做。誰做?在評選的這件事情上,市委、市政府率先做了。凡是記者接觸到的幹部、企業家、職工群眾都認為:在此等情況下,市委、市政府開展評優評差,不僅僅是對“正人先正己”采取的有力措施,更是打破慣例,大膽改革評比方式的首創!尤其的尤其,評優評差,是在當今人們對有權有勢的單位及個人唱頌歌都惟恐不及的情況下開展的。正如一位企業家講:“這是4上頭7組織的,無記名投票,讓咱說心裏無處說的話。否則,誰敢說4不兌‘差又上哪去說呢?!”

總之,評優評差,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擁護、讚成!評優評差的實踐,不僅深刻地刺激了差的較差的,也刺激了被評上優的,刺激了整個社會。從而,使評優重新顯現了她的光彩與魅力。

人格與威望是以自律來約束,靠群體來影響。正確認識自

我、改正自我,需要一種勇氣,一種精神。

評優評差,在全社會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反響越大,被評上差的單位越覺丟麵子。“人要臉,樹要皮”,領導幹部乃至職工思想不通5甚至委屈:不正之風是社會問題,誰沒有?我們做出的那些成績呢?怎麼都看不見?市供電局黨委書記鄒春雷就坦率地對記者說:“供電局被評為較差單位,我們班子感到委屈。

多年來,供電局為地方經濟做了大量的工作,無論是電網改造,還是變電所的興建,都傾注了全力。在電費收繳上,我們為使東電不拉閘和保平價,采取貸款墊付電費的辦法,保地區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用電,至今已墊付電費1.2億元,有90多萬元的利息還在掛賬。”

是的,確確實實。不單是供電局,工商局也同樣,從總體工作來說,這些年他們為發展經濟的確做了不少的工作,還得了許多的先進榮譽,滿耳聽到的都是讚揚聲(這些年來人們很少批評)。從這一點來說,冷不丁讓人給評了差,吃不消,想不通,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止於一個道理。站立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結論不同。記者在這裏無須去辯證先進和落後都是相對而言,也不必分析成績與缺點各占幾分,僅就行風來講一個道理,這就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近些年來,腐敗、犯罪世風,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拿腐敗問題來說,本是一個社會問題,但反映在政府的服務機關及執法部門就敏感。試問:幾年來,為破案、為擒拿罪犯、為維護社會安定,公安幹警們出生入死為社會作出多少貢獻?但是,公安幹警們在人們心目中形象如何呢?人們常用“一條魚腥一鍋湯”來形容個別影響整體,如今在一些握有實權實物的機關,這種能“腥”一鍋湯的“魚”又何止是一條?!完全可以說,我們誰也沒有生活在真空裏,哪個隊伍都不會是純純的。因而,無須回避:多年來,我們有相當一部分黨員、幹部、職工,或在執法執紀中,或為基層、為群眾服務時,不注意規範自己的行為,態度惡劣,行為粗暴,盛氣淩人。甚至利用手中的權力撈取好處,不給好處不辦事,嚴重地影響了單位的整體形象。

應該看到:各級政府機關及執法部門中每個幹部的一舉一動,都影響和帶動著方方麵麵,“正”不“正”,不僅僅是個人的事,而是同單位,同黨和政府的威信緊密相關的。在采訪中,有些單位和企業的幹部就反映:“單位辦事淨講揩油。”他們說,在這些單位,有幾個科室,下麵去辦事的就得過幾道關,哪一道不上“泡”都不好使。到那些科室辦事,手續遞上去了,左挑毛病右找差。手續齊全,無病可挑,也要拖上一些日子。抗不起拖嗎?你就得“認識認識”。這些問題,被評上差的單位有,沒被評上差的單位也有,不同的或許是問題的多與少,影響麵的大與小而已。假如評差沒有指標限製,人們說:“也許不止三五個單位呢!”

生活中有一種鏡子,是周圍人的眼睛,它能映出人的外表,也能照出人的心靈,評優評差,就是把這麵鏡子“立”起來了,我們既然回避不了,那麼幹脆主動迎上去,無論被評上差的優的,還是沒被評上的,實際上都有一個抓住這個契機,擺正自己的位置。認識自我,改正自我,提高自我的問題。當然,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就是認識自我,這需要勇氣,需要精神。.在

這裏,記者想提醒兩句話,一句就是市委書記王有儒在評優評差會上講的一句話:我們現在有些部門的職能還是計劃經濟時期確定的,已跟不上市場經濟的要求。在新的職能沒有確定的情況下,越是研究加強,就越是背離市場經濟。在這些地方,點子應打在如何服務上。第二句是一句名言:聰明的人隻要認識自己,便什麼也不會失去。

“講正氣,正社會風氣,就是應該從手中掌有各種權力的機關開始。”許多企業家和基層幹部提議:參評的範圍還應再寬泛些。

“天地之間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

1995年底,省政府糾風辦曾向全省發出行風調查問卷1.5萬份,在收回的14350份答卷中表明,我省行業不正之風仍很嚴重,其主要特點是:領導機關、領導幹部不正之風嚴重;黨政機關的一些部門不正之風嚴重,清水衙門水不清;公、檢、法機關行風建設不平衡;用公款吃喝玩樂不正之風屢禁不止,群眾反映仍很強烈;廣大幹部群眾希望領導機關、領導幹部要狠抓自身及公、檢、法、教育、稅務、工商、衛生等部門的行業不正之風。

產生不正之風的漏洞在哪?在於對權力沒有監督。沒有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

在訪談中,許多企業家和基層幹部認為,我們這一次參評的麵還有些窄,市委、政府有些部門與機關(包括所含的獨立單位所、站、隊等),是應該參評卻沒有囊括進來。在這方麵,不應該再搞什麼指標限製。講正氣,正社會風氣,就是應該從手中掌有各種權力的機關開始。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

不正倒下來。是哪道梁的問題,就解決哪道梁。正如市長王大平在評優評差的會上所講:“誰耽誤大石橋的事,我們就耽誤誰的事。”

我們真誠地希望:誰也不要耽誤大石橋的事,大石橋也不耽誤誰的事。

發展與困難的辯證法

在近日我市召開的機構改革大會上,市長王有儒有一番話很值得咀嚼:現在有一個不好的現象,領導一提發展,特別是經濟發展,就覺得領導是吹牛。認為現在企業困難這麼多,工廠不景氣,有些工人飯都吃不上,還吵嚷什麼發展?這種把發展和困難對立起來的認識,是一種不正確的認識。他認為,當前的困難,不是因為發展了才困難。要從根本上解決當前的困難,惟一的出路就是要發展。不發展,解決不了問題;大發展,小困難;小發展,大困難;不發展,更困難。

是的,擺在我們各級領導幹部麵前的困難確實很案,工作難度確實很大,但越是在困境中,我們就更要樹立發展意識,振作起精神來,把經濟搞上去,我們的困難才能克服,我們的日子才能好過。在過去的戰爭中,麵對敵人的飛機大炮,我們隻有小米加步槍的軍隊不困難嗎?麵對敵人的封鎖,我們一無

所有的黨不困難嗎?但我們的黨和軍隊沒有後退,開展大生產運動,發揮百折不撓的精神,不是照樣解放全中國了嗎?所以,無論困難多大,我們的各級領導都應清楚這樣一個道理:後退是沒有出路的,後退是死路一條!越是困難,就越要發展,這就是發展與困難的辯證法。

關上公款消費的閘門

公款吃喝、公款娛樂、公款旅遊、公款私話、公車私用乃至公款嫖娼,是現今群眾呼聲最高、反映最強烈,最深惡痛絕的問題,也是近些年來屢禁不絕、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形象的問題。最近,全國上下認真貫徹中央紀委四次、五次全會精神,下大決心狠抓群眾反映強烈的腐敗問題。這是黨的呼喚,人民的呼喚,社會主義政權的呼喚。

近日,我市召開反腐敗大會,強調當前要集中力量解決公款消費的腐敗問題。為明確政策界限,還就公款消費下發了《關於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公費電話管理的暫行規定》、《關於印發大石橋市婚喪事務管理暫行規定的通知》兩個文件,對公款消費的熱點問題作出具體規定。這表明市委的決心是堅定的。但是,再好的文件,再好的精神,不去認真落實,也是空的。目前擺在各級黨委和政府麵前任務,就是認真貫徹文件,一項一'

項抓整治,一件一件抓落實,迅速關上公款消費的閘門。

在這裏不能不指出的是,我們有些幹部對待反腐敗的態度是不端正的,總是要左顧右盼,總是在那裏敷衍搪塞,不願走在反腐敗的前頭,尤其不願作出實質性動作。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幹部的一舉一動對群眾的影響很大,如果當領導的繼續大把大把花公家錢不心疼,就會助長下邊變著法兒挖公家的牆角。自身不正,幹起工作就會喪失發言權。尤其是當前,企業放假,職工開不出工資來,亂花公款,便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是危害性極大的腐敗現象。

什麼是為政之道?政者正也,即政治上堅定正確,作風上清正廉潔,用人上公道正派,紀行上扶正祛邪。現今社會上流行一種說法,現代化的幹部應具備五大功能:能幹、能吃、能喝、能唱、能跳。事實上,確實有些黨員千部,特別一些領導幹部,經受不住社會複雜形勢的考驗,在金錢、物質和女色麵前打了敗仗,做了俘虜。

因此,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都應自覺加強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改造,在思想上政治上築起一道拒腐防變的鋼鐵長城。過好“五關”:信仰關、權力關、金錢關、人情關、女色關。牢記“五宇經”:公、正、廉、明、勤。不過,要提醒一句的是:在當前舉國上下嚴懲腐敗的浪頭上,那些仍把手中權力當作宰公宰私刀子的人,真得加點兒小心了!

莫瞧不上眼小生意

看了女職工畢秀明毅然舍去“鐵飯碗”,回家用自行車馱出來個孵化場的故事,很令人感動。除了她那種能吃苦耐勞、不懼艱險、不管市場潮起潮落,賠了再掙的創業精神令人讚佩之外,她創業初始,騎著自行車,揣著大餅子,頂風冒雨,走村串戶,一隻一隻銷售雞雛的行為,還告訴我們另外一個道理:萬萬不可小瞧了小生意。

目前,無論是政府,還是家庭、個人,都麵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麵臨著如何找到工作崗位謀取生路這一緊迫而又艱難的任務。崗位在哪裏?我們說,就在你的腳下,手上,就在你過去瞧不上眼的小生意上。有消息報道說,某市有一家房地產公司,根據市場上別墅、高檔公寓供過於求的現狀,建造了三、兩萬元一套的一居室商品房,推向市場後銷售竟十分搶手。你說這個世界上是有錢的人多還是沒錢的人多?當然是沒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