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言難盡肯尼迪
在華盛頓國家廣場附近,在波托馬克河畔,有一座宏偉的現代建築,它便是美國最著名的藝術殿堂―肯尼迪藝術中心。我們一走進它的大廳,就被它博大恢弘的氣勢吸引了。猩紅的地毯鋪滿整個大廳,落地大窗從天花板一直垂到地麵,水晶般串鍾似的大吊燈在空中閃爍夢幻般的光澤,在這光幻的籠罩下,擺在大廳一側的肯尼迪巨大的青銅頭像更為引人注目。所有這些陳設都有一種不同凡響的效果,這大概更能顯示肯尼迪這位在美國曆史上不同凡響總統的品格。
約翰·肯尼迪是43歲出任美國第35任總統的,他是迄今為止美國最年輕的當選總統。也是此前不曾有過的第一個出生在20世紀的美國總統。他儀表端莊,富於朝氣,一雙銳利的藍眼睛,一頭紅褐色的頭發和飽滿的額頭,曾使美國一代人傾倒。1963年夏天,一個參觀白宮的中學生受到肯尼迪的接見,他從此發誓,要以肯尼迪為人生榜樣,投身美國政治,這個中學生就是現任的美國總統克林頓。肯尼迪出身富貴人家,但從小疾病纏身,他的兄弟說他被蚊子咬一口都有生命危險。1936年他進入哈佛大學後主修政治學,積極投身體育運動,曾在足球隊擔任中衛,以爭強好勝出名。他23歲創作的第一部著作《英國為何酣睡》成為1940年美國的暢銷書。二戰斯間,他投筆從戎。他指揮的魚雷快艇被日本海軍擊沉,他身負重傷後逃到一個荒島上,後又率領士兵歸隊,並因此獲勳章。1945年他從海軍退役後先當記者,後競選美國眾議員,29歲時當選,連任三屆,1956年他創作的《勇敢者傳略》一書出版,獲美國的文學和新聞學大獎―普利策獎,這一年肯尼迪被提名為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他對自己的朋友說:“咱們別大談特談什麼副職,任何職位的副職我都討厭!"1960年,年輕氣盛的肯尼迪大選中以微弱多數的優勢戰勝尼克鬆,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總統。
他剛一上任,就遇到美國入侵古巴遭受慘敗的事件。美國在全世界丟了麵子,全國上下怨聲載道.1961年6月,肯尼迪與赫魯曉夫在維也納會談,以強硬態度挫敗了蘇聯要求東德簽訂和約的恫嚇。1962年10月美國發現蘇聯在古巴設置導彈,他下令對古巴實行封鎖,迫使蘇聯撤出導彈裝置。10個月後,美、蘇、英禁止核武器試驗條約簽字。肯尼迪的強硬和赫魯曉夫的軟弱,使籠罩在加勒比海上空的戰雲消散,全世界人民都鬆了一口氣。在解決這場危機中,使在兩霸爭雄上一度處於劣勢的美國,再一次占了上風。這樣一來,少年得誌的肯尼迪聲名大振,西方世界對他是一片讚揚聲,他成了狂熱的美國人崇拜的偶像.那時的美國報紙,幾乎每一天都出現肯尼迪的名字和照片,記者們為他戴上“果敢的行動家”、“非凡的政治家”、“處理應急事務的能手”等等桂冠。可惜好景不長,肯尼迪隻執政了1037天。1963年11月,他為了爭取連任的準備活動而前往副總統約翰遜的故鄉得克薩斯州,力圖調和民主黨內的不團結一致,肯尼迪攜夫人乘敞篷汽車率先向達拉斯市街緩緩通過,不料被人開槍將他擊傷,趕送到醫院,即已死亡。肯尼迪壯誌未酬身先死,曾使美國朝野上下一片哀惋之聲。
當然,最感到痛心的還是肯尼迪家族。這個家族和亞當斯家族、福特家族都曾對美國政治史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對肯尼迪家族來說,榮耀與不幸是並存的。這個家族的族長約瑟夫·肯尼迪是愛爾蘭移民的後裔。他1912年畢業於哈佛大學,25歲任銀行經理,30歲時已成為百萬富翁,是船業和電影業的巨子,民主黨的主要捐款人。他是以嫻熟巧妙的手段從事投機買賣成為巨富的,1934年他出任羅斯福政府的證券和交易委員會主席後,馬上下令禁止他賴以發跡的投機活動,不知他是痛改前非了,還是不讓別人走他的致富之路。肯尼迪總統是老肯尼迪的第二個兒子,大兒子1944年戰死。他的三兒子羅伯特·肯尼迪,曾是肯尼迪政府的司法部長,他以維護人權著稱,在黑人和墨西哥人中頗孚眾望。在職44個月內,致力於抑製種族主義者對有色人種的迫害,遏製種族衝突,打擊犯罪組織,搜集證據判處卡車司機聯合會領袖霍法有罪。在他的哥哥被刺死之後,1964年紐約州選他為參議員,1968年3月,他宣布竟選總統,在競選過程中,6月5日午夜在洛杉磯被一個阿拉伯移民刺死。老肯尼迪的第四個兒子愛德華·肯尼迪,表明要繼承他兩個哥哥的遺誌。在他的三哥被謀殺後,他在電視裏發表演說:“躲避並沒有平安:對我是如此,對今天在這裏的我們當中的任何人都是如此……我要像先我而去的哥哥們一樣,匡正江河日下的世風。”他曾任馬薩諸塞州的眾議員,後飛機失事背部受傷,失去參議員的位置。1969年以壓倒優勢再次進入參議院,他宣布參加1972年的總統竟選,1969年7月18日晚,與女伴駕車去查帕奎迪克島度假,中途發生車禍,女伴淹死,他因搜離現場有罪,受到輿論的譴責,他不得不放棄1972年的總統競選。不知他的作為是不是也屬“江河日下的世風”。從查帕奎迪克的那個不幸的夜晚開始,肯尼迪家族在美國政壇中消失了。
這是一個聲名顯赫又充滿血淚的家族,我想有一天,會在肯尼迪藝術中心演出一部有關肯尼迪家族的大戲。由此觀之,美國的民主政治也不都是花好月圓,刀光劍影、血淚斑斑的事情並不罕見。肯尼迪總統之死至今疑團種種,仍然是新聞界關心的熱點。至於肯尼迪和好萊塢女星瑪莉蓮·夢露的英雄加美人的傳奇故事既浪漫得像中國的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故事一樣流傳甚廣,又時常閃現出令人恐怖的影子。有消息說,夢露在30年前並沒有死,而是一位替身女性的屍體蒙騙了社會大眾。那條消息還說夢露現在居住在澳大利亞一個偏僻的小城鎮,隱姓埋名過著默默無聞的簡樸生活。我問美國朋友,有這種可能嗎?他們說,美國政治太複雜,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
在美國民間,肯尼迪的威信一直很高,不僅是因為那神話般的傳說,主要是因為肯尼迪的高昂情緒給華盛頓和美國民族帶來了極大的希望和不顧一切勇往直前的勇氣。1961年1月20日,肯尼迪在任美國第35任總統的就職演說中有這樣一句話:“我的美國同胞們,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些什麼,而要問你能為自己的國家做些什麼。”他是在最後一刻把講話稿中的“願”字改為“能”字的。這句話曾鼓勵了許多美國青年人,成為一代人的一種精神。美國朋友感歎,現在美國比經濟危機還嚴重的是精神行為和信仰的危機,青年一代隻講物質享受,瘋狂的消費,而不講為國家為人類做什麼貢獻了。你們中國要學習西方的現代化,可千萬不能學習西方物質發達之後的精神墮落。
肯尼迪死後,被葬在華盛頓的阿林頓公墓,那黑色大理石的墓碑上,刻著的還是那句話:“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些什麼,而要問你能為自己的國家做些什麼。”大概為了證明肯尼迪精神的不滅,在他的墓前有一個圓孔, 日夜燃燒著一把火。後來政府無力承擔這筆燃料的費用,準備熄滅長明火;再後來,社會募捐這筆燃料費,過一段時間社會捐助寥寥,長明火又要熄滅了;沒有辦法,肯尼迪家族自己出錢,讓長明火又著了起來。
訪問日程很滿,我們無暇光顧鬆林中的阿林頓公墓,不知肯尼迪墓前的長明火長明與否捉狐狸的陷井
“捉狐狸的陷井”在華盛頓遠郊的一片茂密大森林中,那裏是一個山穀,大概因為很早以前印地安人在那裏挖過捉狐狸的陷井而得名。七月,晴朗安謐的夜晚,我們也隨同成千上萬的美國人湧進這大森林幽靜的山穀,當然不是來捉狐狸的,一個巨大的露天劇場就建在這個山穀裏,我們是來觀賞芭蕾舞劇的。
這個林間的大劇場是富有的索斯太太1971年捐建的。整個劇場像一個扣在山穀裏的圓木籠,舞台修在穀底,看台順山坡而上。劇場沒有牆壁,隻有幾個巨大的圓柱支撐,劇場外還有一圈天然的座席―那是山坡上綠茵茵的草坪,坐在或躺在草坪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舞台上的演出。在這一圈大草坪後麵就是大森林了。大森林裏鳥兒在輕輕地鳴唱,並散發出飽含負氧離子的沁人心肺的氣息。奇怪的是,這大森林竟沒有蚊子,問美國朋友,有的說因為附近沒有蚊蟲可以滋生的沼澤,有的說撤了滅蚊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