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適應生存順時而動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自然規則,人類社會同樣如此,適應是現實生活中惟持一種良好的生存狀態與發展狀態的過程。是欲成大事的人邁向成功的前提與基礎。
一、適應社會環境
人是社會的人,每個人都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之中生活,環境對人有一定的要求;人對環境也有一定的需要。現實生活中也確實如此。社會環境對人有一定的要求條件,人對環境也並非心滿意足,這樣就需要適應。適應能力對一個成大事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成大事的基礎,因為一個人若連適應生存的能力都沒,那麼還說什麼成大事呢?
適應本身是一個心理學名詞,即順應的意思,其實質是人們為了生存而與環境之間發生的調節活動,由此可見,適應水平直接影響了人的生存,難怪是衡量心理健康的原則之一。
要很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環境,首先必須了解適應社會環境都有哪些表式,總的來說適應社會環境有兩種形式,其一是改造環境的需要。無論哪種形式,最後都要達到環境與人們自身的和諧一致。
下麵讓我們看一看一位下崗女工是如何適應社會的。
一位剛過來惑之年名叫陳紅的下崗女工,麵對三次下崗,卻不甘命運的擺布,自強不息,走上了一條充滿荊棘的創業之路。經過幾年的拚搏,創建了幾十萬元資產,用自己勤奮的雙手,塑造了不屈的人生。
1986年年底,陳紅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了下崗的命運。雖然失去了“鐵飯碗”心碎般難受,但她是要強的女人,她堅信,別人能夠做到的事,自己也能做到。關鍵是要有決心、有毅力。痛定思痛,她不再寄希望於鐵飯碗,決定尋找自食其力的門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1987年9月,她多方籌資2000元購買了毛線編織機,並報名參加了編織技術培訓。一個月後,她用所學的技術開了一個毛線編織加工店,很快生產出第一批產品。織出的毛線襯褲規格齊全,花式多樣,價格便宜,鄰裏朋友口碑相傳,小小編織店的名氣一下在縣城傳開了,生意越來越紅火。
苦心經營兩年多,別人見這營生有利可圖,便紛紛入圍,小編織店一下如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競爭日趨激烈。再加上蘇南針織品在響水市低價傾銷,使得編織店的利潤越來越低,陳紅的生意也越來越不景氣,這時她主動放棄了編織市場,別找門路。她走南闖北,調研市場,又辦起了市第一家塗料廠,高薪聘請技術員,開發出了填補空白的產品,一炮打響,取得巨大成功。
從陳紅奮鬥曆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沒有果斷決定自己創業,如果沒有果斷決定轉行,那麼她就不會有現在的成功。
適應的環境的應化而迅速改變自己的觀念,最重要的是需要我們有一副聰慧的頭腦和靈動的眼睛,做了生活的有心人。
社會環境的變化,雖然對一個人的命運有直接影響,但是,任何一個環境,都有可供發展的機遇,緊緊抓住這些機遇,好好利用這些機遇,不斷隨環境之變調整自己的觀念,就有可能在社會競爭的舞台上開出一片天地,站穩自己的腳跟。
市場風雲任何變動,都意味著市場份額的重新分配,這對於競爭者來說,既是危機,又是時機。改變觀念適時而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觀念俗舊,漠然對待,則要付出事倍功倍的效果。相反,觀念俗舊,漠然對待,則要付出事倍功半的代價。甚至,抱著老觀念不放,則可能被擠出市場,在競爭中無容身之地。
市場之變,是多因素,多層次變化的綜合效應。包括競爭對手的策略,消費者需求偏好的變化等,有很多是受不可預測、不可控製的因素製約的。其中任何一種因素、一個層次的變動,都會激起市場之變。因此,市場是變化多端的,一大批新市場產生了,便有了一些舊市場隨之消逝,而舊市場的消逝必然帶來部分人定位的危機。所以,每個人在經營的過程中,必須有中途應變的準備,這是市場環境下的生存之本。
現代社會是競爭的社會,人人都眼盯著機遇,所以要獲得機遇的光顧也很困難。所以,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必須創造機遇,改變不利於處處發展的環境。
某音樂學院的一個大學生,被分配到某企業的工會做宣傳工作。剛一開始,他很苦惱,認為自己的專業才能與工作不對口,在這裏長幹下去,不但自己的前途會耽誤,而且日久生疏,自己的專來也可能被荒廢。於是他四處活動,想調到一個適合自己發展的環境中去。可是,幾經折騰,終未成功。之後,他便死心塌地地安守在這個工作崗位上,他發誓要改變“英雄無用武之地”的狀況。他找到單位工會主席,提出了自己要為個業籌建樂隊的計劃。正好這個企業剛從低穀走出來,扭虧為盈向高潮發展,也想大張旗鼓地宣傳企業形象,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計劃。這回他來了精神頭,跑基層、錄人才、買器具、設舞台、辦培訓,不出半年,就使樂團初具了規模,兩年以後,這個企業樂團的演奏水平,已成了全市一流,而且堪與專來樂團相媲美,而他自己也成了全市知名度較高的樂隊經理。通過自己的努力,他完全改變了自己所處的環境,化劣勢為優勢,不但開辟出了自己施展才能的用武之地,而且培養了自己的領導管理才能,為他以後尋求更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環境是可以適應的。從大的方麵來說,國家的一個新政策就可以改變社會大環境;一個城市的自然環境就可以被工廠的汙水、廢氣所破壞;小至單位,一位有威望的領導,他的興越愛好足可以帶動全單位職工的興趣愛好等等。當然,改變環境需要許多條件,但要重要的是你的信心與智慧,這二者其實也是相輔相成的,有了適應環境的決心,肯定能夠想出適應的辦法。
如果我們有能力、有辦法來改變環境,使之適合我們能力和欲望的發展需要,則是最為難能可貴的。
我們的生存須臾離不開環境,隨著環境的變化,我們必須隨著調整自己的觀念、思想、行動及目標。這是生存的必須。
但是,有時環境的發展,與我們的事業目標、欲望、興趣、愛好等發展是不合拍的,環境有時阻礙、限製我們欲望和能力的發展。這個時候,如果我們有辦法來改變環境,使之適合我們能力和欲望的發展需要,則是最難能可貴的。
適應社會環境的問題非常廣泛,比如在剛從大學畢業分配到某單位工作的大學生中,到了新的環境,熱鬧受新的任務,接觸新的同事,凡事種種與大學生活都不相同。有的很快適應了環境,工作順利開憎愛分明起來;有的則相反,處處感到陌生,置苦悶之中不能自拔。我們自然認為前者社會適應良好,後者較差。
究竟怎樣才能很好地適應環境呢?
也就是說必須從實際出發,正確認識客觀念環境的現實,不逃避現實也不做無根據的幻想,從而把自己置於這個環境之中,了解它,掌握它並進一步改造它。
這就是說從主觀上要采取積極態度,不是消極等待,在選擇對策時應當要審時度勢,有條件地選擇改造環境的條件,無條件地選擇改造自身的辦法,這樣才能既不想入非非,又不自暴自棄,找到最佳方案。
不論適應環境還是改變自己,都要有一個轉變和考慮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有某些困擾,為解決這種窘境,不妨采用心理防禦措施,達到解脫的目的。
二、提高你的自製能力
有所得必有所失,這是定律。因此說,你要想取得並非是唾手可得的成功,就必須付出自己的努力,自製可以說是努力的同義詞,也是適應能力的一部分是成大事的不可缺少的素質。
自製,就要克服欲望,不要因為有點壓力就心裏浮躁,遇到一點不稱心的事就大發脾氣。人有七情六欲,乃人之常情。但人也有些想法超出了自身條件所許可的範圍。食色美味,高屋亮堂,凡人即所想到。但得之有度,遠景之事,不可操之過急,欲速則不達也。故必要控製自己。否則,舉自身全力,力竭精衰,事不能成,耗費枉然。又有些奢華之事,如著華衣,娛耳目,實乃人生之瑣事,但又非凡人所能自克,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就不是力竭朽衰的小事了。這樣的人必然會頹廢不振,空耗一生。
人的一生要想在事業上取得成功,應該麵臨許許多多的壓力,才能鍛煉自己,才能有所得,務必戒奢克儉,節製欲望。隻有有所棄,才能有所得。所以,人必須學會自製,才能更好地運用環境。
請看下麵這個例子。
周末下午,小王來到辦公室剛要坐下,電燈滅了。小王跳了起來,奔到樓下鍋爐房。管理員正苦無其地邊吹口哨邊鏟煤添煤。小王破口大罵,一口氣罵了六七分鍾,最後實在找不到什麼罵人的詞句了,隻好放慢了速度。這時候,管理員站直身體,轉過頭來,臉上露出開朗的微笑。他以一種充滿鎮靜的與自製力的柔聲和聲調說道:“呀,你今天晚上有點兒激動吧?”
你完全可以想像小王當時是一種什麼感覺。麵前的這個人是一位文盲,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他卻在這場戰鬥中打敗了小王這樣一位高層管理人員。況且這場戰鬥的場合以及開始都是自己挑選的。
小王非常沮喪,甚至恨這位管理員恨得咬牙切齒。但是沒用,回到辦公室後,他好好反省了一下,覺得惟一的辦法就是向那人道歉。
小王又回到鍋爐旁。輪到那位管理員吃驚了:“你有什麼事?”小王說:“我來向你道歉,不管怎麼說,我不該開口罵你。”這話顯然起了作用,那位管理員不好意思起來:“不用向我道歉,剛才我並沒有聽見你的話。況且我這麼做,隻是泄泄私憤,對你這個人我並無惡感。”你聽,他居然說出對小王並不惡感這樣的話來。非常讓小王感動,兩人就那麼站著,又一口氣聊了一個多小時。
從那以後,兩人居然成了好朋友。小王也從此下定決定,以後不管發生什麼事,絕不再失去自製。因為一旦失去自製,另一個人——不管是一名目識丁的管理員還是一名有教養的人——都能輕易將他打敗。
這件事教導我們,一個人除非先控製了自己,否則將無法控製別人。自製不僅僅是人的一種美德,在一個人成就事業的過程中,自製也可助其一臂之力,因為隻有自製能力出色,才能更好的適應環境。
“成功比失敗來得容易”。
管理顧問專家陳安之指出,一個人隻要有目標,知道自己想要的,然後采取行動。告訴自己絕對不要放棄,這時候,成功隻是時間早晚而已。他解釋,一個人隻要下定決心,奮鬥十年、二十年,便可以成功;但一個不成功的人,卻要下定一輩子的決心,花一生的時間讓自己不成功,不是要比成功者需要更大的勇氣?
比如:電影明星史泰龍,在未成名之前十分落魄,身上隻有100塊美金,甚至連房子都租不起,每天睡在車裏。當時,他立誌要當演員,自信滿滿地跑到紐約的電影公司應征,都因為外貌不出眾以及說話咬字不清而遭拒。在被拒絕了1500次以後,他寫了《洛基》劇本,並且拿著劇本四處推薦,又被拒絕了1800次,但是他不灰心,終於遇到一名肯接納他的老板,堅持到底的史泰龍如願以償,最後成為名聞國際影壇的超級巨星。
倒黴的日子總有的,那對一切都變的不順心。不管你是誰,壞運氣總會存在,史泰龍在經曆了那麼多次拒絕後,如果還不被接納,我們該如何評說呢?
所有的完美都是在特定時刻才出現,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定契機才表現完美。有些日子,事情變得不順心,而別的日子,不用特別努力便會事事如意,與其說這是命運無常,還不如說這是命運對我們忍耐力的特久考驗。
如果通往成功的電梯出了故障,請你走樓梯,一步一步來。隻要有樓梯,或是任何梯子,通往你想去的地方,電梯有沒有故障都是無關緊要的了,重要的是你不斷地一步一步往上爬。
恒心是有代價的。當你在向目標挺進的時候,千萬別被別人嘲弄的聲音、諷剌的話語,卑鄙的評論所嚇倒,隻有蒙起你的耳朵,別去理睬他們,繼續前進。
假使你在途中遇上了麻煩或阻礙,你就去麵對它、解決它,然後再繼續前進,這樣問題才不會愈積愈多。同時當你解決了一個問題,一個個問題有時也自動消失了。時間能消除許多問題你隻有堅持到底,一個一個來,不要操之過急,也不要全都放棄。
很快地,你就會發現自己有了很大的轉變,幹勁增強了,自信心也提高了,你會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快活,你的工作也比過去做得更多更好,你的人際關係也朝著好的方向轉變。
你在一步步向上爬時,千萬別對自己說“不”,因為“不”也許導致你決心的動搖,放棄你的目標,從而返下樓梯,前功盡棄。所以在成功的路上,自製力是相當重要的。下麵向你介紹幾種提高自製能力的方法:
(1)曠野吐鬱法。此法適用於性格內向者的積鬱外泄,當你外於一種無名的煩惱之中心情壓抑而又不願找人訴說時,你再獨自一人到空曠的野外,向著大自然發出內心的呼喊。呼喊時要像舞台表演那樣,充分進入角色並盡可能地吐露出平日感到壓抑的東西,這種吐露越真實、越徹底,驅除煩惱的效果越好。一位自述胸口發悶、心情壓抑的婦女在谘詢人員的指導下做了數次曠野吐鬱,精神狀態大為改觀。她體會到:曠野呼喊好像一種“吐故納新”,長期積壓的煩惱痛苦隨著聲聲呼喊離人遠去,一種置身於大自然的清新愉快之情油然而生。
(2)空椅發泄法。此法適用人際擾亂時的怒氣疏泄。當你與某人發生人際衝突,心中怒火難以遏製又不便當麵發作時,你可尋找一個僻靜之所,麵前放置一把椅子,對著想象中的“椅中人”盡情發泄,發泄中,你應曆數對方過錯,充分表白自己的委屈,說到激憤之處旋即伴以表情動作,如揮拳頓足、聲淚俱下等,這種空椅發泄投入、越情緒化,驅除煩惱的作用越明顯。有一位專家曾指導一些失戀者用空椅技術發泄胸中憤懣,收到較好療效。
(3)自我質辯法。此法適用於自卑心態的自我調整。當你麵對競爭情境自信心不足或明顯下降時,你可用書寫形式進行自我質辯。質辯時要充分揭露自己潛意識中的消極成分,切實闡明由此帶來的危害,並表明今後應取的態度。
人的性格就是像上麵所說的那樣進行適應的。通過對各種反映性格的行為的機製所進行的深入研究,我們就能找到討人喜歡或惹人生厭的原因,並找到端正自己性格的方法。
人一方麵在性格上進行著適應;另一方麵又保持著自己的特點。促使人進行上述適應的直接原因,有衝動、本能、欲求或需要等多種法。
①生理需要——要求具備有對身體來說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要求勞逸結合,在生理上要求過性生活等。
②社會需要——既要求被其他人所愛,也要求愛其他人;要求從屬於某個集體,從事與其他人類似的工作。
③自然需要——要求獲得事實、進行說明、形成組織、建立秩序、使目標和各種重要因素相互建立聯係等。
需要受到阻礙或得不到滿足,就稱作“需要受阻”。
心理學家們仔細地描述了需要受阻的狀態:“學習停頓,找不到其他適應方法的異乎尋常的狀態,有時甚至出現沒有目的行為,出現一成不變,不可通融;非建設性而帶有破壞性的、抽搐擬的或喪失理智的行為。同時也是目標前麵橫著障礙使你無法接近,來自身後的壓力使你無法逃離現場,可是又不能確立另一個目標取而代之的深刻狀態。”
由於需要受阻,人的內心就會產生緊張,情緒就會變得煩躁不安起來,對此自己能進行抑製,或者能根據判斷加以合理解決的話,即能夠做到不感情用事,而是理智地進行思考,並對實際情況進行調查,然後采用有效的,為周圍人所認可的方法加以解決的話,就稱之為忍耐度高或忍耐性好。這種忍耐度因人的性格而不同。
例如:忍耐度高的人,其生活史上有對付各種各樣的需要受阻的方法。他們就像通常所說的“備嚐艱辛,老於世故”的人一樣,性格寬容而有耐心。另外,從幼兒期起就很少產生不滿情緒,即使產生了不滿情緒,也能受到父母的適當教育的人,長大成人後其性格的忍耐就比較高。這種忍耐度高的人,由於適應性強,所以大都能受到周圍人的喜歡。不過,在父母親的溺愛中長大,沒有學會解決需要受阻的相應方法的人,或者屢屢經曆需要受阻,在學會其處理方法之前又頻頻出現需要受阻,因而經常處於來安定狀態的人,其性格的忍耐度一般較低。正因為如此,他們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即不能很好地與環境保持圓滿、和諧的關係,他們的性格就不為周圍人喜歡,有的甚至還要惹周圍人生厭。
當需要受阻時,對於阻止需要的人、物、製度和環境等,人們就會采取攻擊性態度,以消除心理上的緊張。這種時候,往往伴有恐懼和憤怒的情緒,甚至會攻擊那些與阻止需要毫不想幹的東西,攻擊有兩種:一種是從正麵積極地、公然地進行的,另一種從側麵消積地進行的。倔頭倔腦、歇斯底裏、神經質型的憤怒等,即屬於攻擊。攻擊既不是合一的反應,也不是有目的的行為,因為並不能解決問題。
自製不僅僅是物質上克製欲望。在精神上的自製力也是重要的。衣食住行畢竟是身外之事不少人都能成功,甚至是盡善盡美地克製。但精神上的、意誌力上的自製卻非人人都做到。